高交會江蘇展區。 張 宣攝
11月15日,為期5天的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在深圳閉幕。高交會素有「中國科技第一展」之稱,是我國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高新技術領域成果展會。
江蘇今年共有數十家企業代表參加此次展會,帶來了近百件新產品新技術,涉及智慧醫療、建築科技、環保、農業機械化等多個類別。大部分參展項目採取實物展示,輔以展板介紹、多媒體等展示方式,代表了江蘇企業在不同領域的高新技術成果。
我省集中展示一批最新科技成果
本屆高交會設有國家高新技術展、創新與科研展、節能環保展等多個展館,展覽總面積達14.2萬平方米,共有3349家展商參展,展示的高新技術項目涵蓋了人工智慧、智能製造等領域。其中,江蘇展團的高新技術碩果纍纍,全面展示江蘇實力。
傳統汽車噴漆油漆中含有苯、甲苯等各種有害的有機溶劑,危害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噴漆過程中,如何實現安全環保的空氣排放?蘇州鼎德電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展示的超電素流專業技術讓參展觀眾眼前一亮。
「汽車噴漆時產生的不揮發物俗稱為漆渣,這些漆渣霧化後會形成二相懸浮物逸散到周圍空氣中,影響工人的呼吸環境。」蘇州鼎德電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行銷總經理凃子瑄告訴記者,此次展示的超電素流隧道式淨化設備,通過產生高能電子直接轟擊有機廢氣汙染物,使其發生一系列複雜的化學反應,最後生成安全小分子物質如二氧化碳和水等。除此以外,該技術還可消除水和土壤汙染,開展第一天就有客戶現場預訂。
來自無錫的華暖技術有限公司把石墨烯玩出了「花樣」。和諸多企業研發石墨烯電池不同,公司將研發方向定在地暖領域。記者在現場看到,薄薄的地暖片通電後能產生大能量。
「石墨烯作為新興材料和傳統水地暖相比,節能環保,熱效率更高。」華暖(無錫)技術有限公司研發總監汪國興介紹,石墨烯地暖簡單來說就是一塊電熱膜,由於組成電熱膜的石墨烯材料導電性能好,分子結構穩定,是目前導熱係數最高的電材料,通電後快速為人體提供熱量。「石墨烯電熱膜電熱轉化率高達90%以上,電熱轉化率遠高於其他電器和傳統水地暖,對能源轉型升級和減少碳排放也有積極意義。」汪國興說。
高校展示區,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代表江蘇高校一展科技才華。白色的頭盔上附帶一副VR眼鏡,這是什麼操作?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科研院技術轉移辦公室主管陳萬鑫介紹,這是穿戴式MR檢驗檢測信息採集系統,該系統融合了語音、圖像識別、AR/VR/MR、遠程交互等先進技術,為現場檢驗檢測人員提供作業流程指導、故障自動識別、遠程專家支持等。「這就如同機器人的眼睛,能自動定位識別機器故障。」陳萬鑫說,目前該系統已經在昌河飛機製造廠獲得應用,產值200萬元。此次參展,又多了兩家意向用戶。
醫療、農機領域拔尖產品透出「江蘇範兒」
國際舞臺,高手如雲。各省份及直轄市高精尖產品雲集,引領了行業和技術風向標。一項科技成果火不火,展臺前的人數會「說真話」。記者在智慧醫療健康展館和國家高新技術展館發現,江蘇有3家企業單位門前火爆,「我蘇元素」熠熠生輝。
2號館D區,3張按摩床前排起了長隊,隊伍最後一名體驗者最少還需等待兩小時。「這種按摩床在本次展會上是獨一家,雖然只是按摩床,但科技含量一點也不低。」江蘇靚動技術有限公司研發經理翟志華說,這張床上布滿了軟料軟釘子,每個釘子都在不斷地運動。「軟釘浮在水上,人躺在床上,身體感覺就像輕飄飄地浮在空中,有助於提高睡眠質量。」翟志華介紹,這張按摩床集成了機械、電子和智能控制等技術,目前已實現多項專利,還可實現運動睡眠、智能監測、智能健康管理等。
多健康管理一體機、乾式生化分析儀、血紅蛋白分析儀……區別於其他省份展臺展示的血糖儀、血氧儀等傳統醫療產品,江蘇康尚生物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做到了「人無我有,人有我精」。「要做就做智能化高端化。」該公司市場經理楊凱說,以血紅蛋白分析為例,傳統分析需要病人到醫院檢驗科掛號採血,拿到分析報告至少要半小時。記者注意到,這款血紅蛋白分析儀重量僅500克,體積小,內置特製微流控晶片和多波長分光光度散射補償技術,能實現高精密度識別,只需採取7微升的微量血樣,5秒內快速檢測,還可連接APP,現場得到報告判斷病人是否貧血。
江蘇省農業農村廳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省農業機械化水平達86%,提前一年實現「十三五」目標。作為農業機械化「優等生」,在中國農業科學院集中展區中,來自江蘇的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多個農機項目站上了展區「C」位,力壓群雄。剛過農收時節,機械化收割的穀物質量檢測普遍還停留在人工分離檢測。如何提高效率減少人力?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研發的穀物聯合收割機作業質量在線檢測系統給出了解答。「系統基於機器視覺技術實現穀物成分分類識別和破碎含雜損失率監測,能夠實時反饋收穫作業質量趨勢。」項目聯絡人劉勤說,裝置可實現小麥、水稻機械化收穫在線檢測,破碎率、含雜率、損失率趨勢監測準確率均達到85%以上。
兩個產業基地亮相積極構建「雙循環」
本屆高交會,江蘇展區人流如織。無錫高新區(新吳區)的集成電路、常州鐘樓區的農機產業集聚區的發展成果躍然紙上。
早在上世紀80年代,無錫就被確定為國家微電子工業南方基地。「30年的發展,無錫形成了以力芯微電子、華虹(無錫)等知名企業在內的產業集群。」無錫基地參展代表陳立明介紹,無錫構建了包括晶片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及裝備支撐配套在內的完整產業鏈。截至2019年底,無錫高新區集成電路產業集聚企業超過250家,從業人員超過6萬人,銷售總收入達到860億元,產業規模僅次於上海張江。
常州市鐘樓區是我國農機的重要製造基地,此次作為江蘇省農機出口基地參展,從零部件到整機,從前端研發到售後,在農業機械化行業做到了全國領先。「此次我們展示的農業機械是水稻缽苗種植機械成套設備,是世界上除日本以外唯一有此技術能力的企業,正在申報江蘇省高端裝備研製趕超工程項目。」常州亞美柯機械設備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
為何選擇這兩個基地參加高交會?省商務廳對外貿易處副處長陳慶偉介紹,精選我省集成電路和農機產業集聚區參展,突出我省創新創優、產業貿易融合發展的特點和成果。「我省無錫市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具有代表性,歷史悠久,產業鏈完整,產業國際技術交流合作成效突出。」他說,從我省進出口商品結構看,集成電路產品佔比高,對全省外貿規模穩定、質量提升有著重要意義。藉助於高交會平臺,更好地展示無錫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成果。他還評價,我省農機出口基地已成為境外國家當地農業生產植保的配套產業基地,已延伸出了多種類、多系列的除草機等系列產品,既為生活服務,又為環境服務。
「藉助高交會平臺,江蘇企業不斷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陳慶偉說,省商務廳每年都有貿易促進計劃,組織我省企業參加國際知名展會,加強產業國際技術交流與合作,加強產業鏈供應鏈合作,提升企業及產品競爭力。一方面,通過高交會平臺橋梁紐帶作用,向高交會參展區域及企業宣介貿促計劃,組織高交會參展企業「走出去」,參加國際專業展會,開拓國際市場;另一方面,在組織企業參加國際展會的同時,積極宣講高交會參展工作,推動企業參展,提升國內市場拓展能力。
從1999年到2020年,江蘇展團已連續參加22屆高交會。「長期以來,省商務廳堅持產業貿易融合發展,積極推進產業國際化發展,充分發揮高交會展示平臺,認真組織我省出口基地、科技興貿創新基地及特色產業集聚區參展,組織省內重點企業參展,集中展示具有較高創新水平和核心技術、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新技術項目。」 陳慶偉表示,為進一步鼓勵和支持基地及企業參展,高交會列入省商務廳貿易促進計劃,予以重點支持,高交會已成為對外展示江蘇科技實力的重要窗口。(張 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