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BCH分叉事件,以及加密貨幣價格再次暴跌,讓礦機市場再次成為矚目的焦點。一方面礦機算力集中問題凸顯,另一方面比特幣價格已經逼近關機價格,已經造成部分礦工停工,曾經3倍溢價的礦機如今按廢鐵出售。於是,也讓我們不得思考礦機市場的未來究竟在何方?
痛苦並堅強地活著 全民挖礦或成突破口
從比特幣誕生至今,礦機已經存在了將近10個年頭,隨著幣價的不斷上漲,礦機與挖礦也成為一個龐大的產業,不斷的進化。礦機逐漸從普通PC發展出了ASIC礦機、FPGA礦機、顯卡礦機等專業形態,同時算力性能也符合摩爾定律在不斷地攀升。
但隨著挖礦的盛行,PoW挖礦機制帶來的算力集中與能源消耗問題日益凸顯,例如現在要挖出1枚比特幣需要耗費超過6萬度電,高昂的用電費與不斷下跌的幣價是礦工無法持續的直接原因。
截稿時,比特幣價格已經跌破4500美元,已經逼近主流的螞蟻礦機S9的關機價格。在這種情況下,龍池創始人趙英廣在金色相對論中表示,現在礦工資金流動性都緊張,需要賣幣循環獲取電費,如果跌破關機價一定會有大量礦工選擇關機,加上現在是枯水期間,電力緊張、成本普遍偏高,電力成本和幣價疊加影響下關機面積影響會很大。如果是新礦機機型擁有更好的功耗比,利潤遠好於上一代機型,挖礦還會繼續,擁有更好的能源成本、更低的資金成本是驅動礦業前進的核心推動力。關機之後隨全網算力的降低,留下來的礦工的單位產能會進一步提升,低獲電成本的礦工會在一個動態利潤空間調節,挖礦永遠不會出現雪崩式關機潮。
可見,可見礦業市場固然會在市場的調節下達到一個新平衡。為了實現這個平衡,礦機會不斷進化升級,晶片會從16nm升級到7nm,性能提升功耗降低。但每一次升級,都會淘汰實力較弱的礦工,使得強者愈強,算力越發的中心化。而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的價值源於去中心化,這種矛盾有可能最終摧毀加密貨幣。
那麼,如何突破目前挖礦盈利不斷下滑,以及算力集中的困局?F2Pool魚池創始人七彩神仙魚表示,未來大的方向上,礦機的家庭化,顯卡礦機的AI的雲計算和分布式存儲可能是礦業未來的大趨勢。
目前,已經有一些礦機家庭化模式的探索,比如蜂窩推出的「閃挖」業務,用戶購買礦機後可直接交由服務方安裝上線,託管挖礦,而用戶需要做的只是支付一定的服務費用,即刻坐享挖礦收益。相對於傳統挖礦,這種模式的好處是一方面散戶只要很少的投入就可加入挖礦大軍,而礦場則分攤了幣價下跌帶來的風險;另一方面,這些礦機的控制與所有權歸散戶所有,也解決了算力由大礦主把持的狀況。
還有嘉楠耘智推出挖礦電視、挖礦取暖器,將礦機融入日常日常家用電器,這也是一種礦機家庭化的直接體現。
但目前來看這種新型的礦機商業模式也存在比較明顯的問題,主要是熊市之下過低的回報率,不要是實現盈利,回本時間都非常漫長,難以引起散戶投資者的興趣。要解決此問題,還有賴於加密貨幣市場的進一步成熟與穩定,才能使得礦機家庭化成為可能。
「礦機」概念濫用 有共識才有價值
除去傳統意義的挖礦外,從去年開始也出現了IMO(首次礦機發行)模式。其中比較典型的是迅雷推出的玩客幣項目,用戶可通過分享自己限制的帶寬與硬碟空間來進行挖礦,並獲得「玩客幣」挖礦收益。就最初的效果而言,無論是玩客幣在場外交易中的活躍,還是迅雷股價的大漲,都顯示出區塊鏈的獨特魅力。
一時間各種五花八門的「礦機」,例如挖礦手錶、挖礦路由、挖礦遊戲盒子不斷湧現。但IMO在我國被定義為變相ICO,要受到嚴格的監管。在此環境下,迅雷很快對玩客幣項目進行整改,更名為「鏈克」,並禁止「鏈克」在場外的交易行為。受此影響,暴風影音的相關區塊鏈產品,也避開了在國內市場銷售。
但IMO模式最終沒有遍地開花,實現全民挖礦理想的根本原因並不是監管政策,而是這些項目雖然借用了比特幣挖礦的概念,但所挖的數字資產要麼是空氣幣,要麼只是沒有實際價值的普通積分,因為缺乏共識而毫無價值,所以描繪給用戶的收益並無法達成,前段時間大紅大紫的IPFS礦機,也是項目暫無落地暫無引用,前景無望。以至於這些人人都可以擁有的高大上「礦機」,最終智能淪為電子垃圾而無人問津。
可見,對於一個區塊鏈項目來說是否有礦機並不重要,挖礦並不能憑空產生價值。比特幣等少數幾種主流加密貨幣的價值在於信仰與共識,挖礦還將持續,礦機之爭也將繼續,直到人們不在相信比特幣。
就像當前幣價大跌造成的礦工紛紛關機,二手礦機按廢品出售,雖然備受詬病但礦業依然繼續存在。7年礦齡的骨灰級礦工王偉男對此表示,根據歷史經驗,從11年到現在BTC算力的增加從來沒有停過,哪怕在熊市也是一點點在增加。近期的兩三次難度降低,是算力的K線上很少見的,主要因為枯水期到了,並且挖礦的集中化,中國化。但挖礦只要還有利可圖(哪怕是半年或一年以後獲利),人和資本都是逐利的,一言以蔽之:逐利會帶動算力增加,礦機和礦池的技術迭代。當然現在靠信仰挖礦的人,還有,尤其是老外,他們不計成本的用老設備在挖BTC或者ETH,但在算力集中化、中國化面前,幾乎淪為唐吉訶德,這也是國外社區痛恨中國礦工的原因。
責任編輯:秦普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