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日,經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室務會議審議通過的《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開始正式實施,標誌著中國網際網路管理開始正式進入「生態治理」時代。在網絡信息已經成為人們生活、工作、學習不可或缺一部分的今天,該規定一經實施,就立刻引發了網民關注。「3月起禁止網絡暴力人肉搜索」「網際網路新規」等網絡話題迅速登上了微博熱搜,成為廣大網民熱議的話題。
「無網絡,不生活」。1994年中國正式接入國際網際網路,開啟了中國網際網路時代的元年,經過26年的網際網路普及,人們早已離不開網絡。特別是在當前我國全力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情況下,信息及時發布、線上教育、「外賣」、「快遞」、「電子支付」等高效、便利、安全的網絡服務讓人們更加深刻感受到了網絡信息技術給我們工作方式和生活質量帶來的改變與提高。但同時,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面前,也曝光了我們的網絡信息管理工作有待加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必須科學認識網絡傳播規律,提高用網治網水平,使網際網路這個最大變量變成事業發展的最大增量。」這一重要論斷為我國做好新時代網信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也為我國網絡信息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網絡信息內容的生態治理,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網民等主體協同參與,共享共治,其中廣大網民因數量優勢也就成為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工程中的主要參與者。
青年既是建構清朗網絡空間實踐的主要建設者,同時也是清朗網絡空間最大受益者。在我國實現網絡生態治理,構建清朗網絡空間的實踐中,更需要聚集青年正能量。
一方面,對青年加強網絡素養、網絡倫理和輿論引導教育,提升青年網際網路文明水平和基本素質。這些教育內容和形式不僅需要政府的規劃和學校教育,更需要青年群體的深入參與,通過網絡進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近些年,在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五個一百」網絡正能量精品評選、「中國青年好網民」優秀故事徵集等活動中獲獎的很多好作品都是青年網民群體自發創作、宣傳的,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和社會反響。
另一方面,建設立體的網際網路治理模式,讓網際網路成為聚集青年正能量,「建功新時代」的平臺。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網際網路管理部門不僅要持續整治網絡環境、屏蔽有害信息,打擊網絡犯罪,更要動員社會力量,特別是讓青少年群體加入到網絡治理的實踐中來,讓網際網路成為聚集青年正能量。
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鬥爭中,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飯圈女孩」「帝吧網友」等青年網民自發組織起來,「愛國打Call」,在線上線下開展多種形式的志願愛心服務工作。青年網民內心深處的「青春正能量」,是營造清朗網絡空間的強大內生力;一個聚集了青年正能量、五彩繽紛的清朗網絡空間,更為青少年築夢追夢,「建功新時代」提供了一個理想的平臺。(鄭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