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冬至,四句老祖宗傳下來的農諺,可推測天氣及來年收成

2020-12-22 老張侃三農

杜甫有詩:年年至日長為客,忽忽窮愁泥殺人。江上形容吾獨老,天邊風俗自相親。意思是:每年冬至節,都是在外地為客,窮困潦倒,看不到希望,只能借詩詞排解孤寂。江邊風景大好,唯獨自己慢慢老去,外面待的時間久了,都覺得風俗習慣和老家接近。

在杜甫詩中能看到,冬至在當時社會不僅是節氣,還是節日。在過冬至時,家裡會煮上熱騰騰的餃子,烹煮大肉,家人圍坐在火爐旁,喝酒吃肉,談笑風生,述說著得失。杜甫在外不能體會到家的溫暖,陪伴其的只有無盡的孤獨,寫出如此詩歌就不足為奇。今日分享的不止是詩歌,還有四句來自民間的農諺,能推測天氣變化和來年收成。

冬至無雨一冬晴

農諺意思很簡單:冬至節氣當天,沒有下雨或者下雪天,整個冬季都會是晴天。這裡整個冬季是誇張說法,指的是暖冬。冬至是一年中最冷時期的開端,數九就從冬至開始算起,三九和四九河面會結冰。人們習慣把冬至當天的天氣和整個冬季氣候聯繫起來,即冬至晴天是暖冬,冬至下雪或者降雨是冷冬。

冬至當天有沒有雨和是否是暖冬關係不大,氣候有兩大特點:一是地域性,我國地域遼闊,不同區域氣候差異很大,要具體地區具體分析;二是多變性,影響氣候的因素非常多,多變的因素會導致氣候發生變化。因此,冬至無雨一冬晴這種說法只是概率問題,而不具有實際指導價值。

雪打冬至頭,穀米不愁賣

農諺意思很簡單:冬至當天下雪,來年莊稼長勢就很好,顆粒飽滿,品質高,出售時很受收購商歡迎。農諺立足點有二:一是冬至下雪就意味著冬季氣溫低的概率大,很大可能是冷冬,冷冬有利於糧食豐產豐收;二是冷冬氣溫低,會將土壤中的病蟲害凍死,積雪覆蓋能形成保溫層,積雪融化過程中能補水。

現代農業中,農作物是否豐產要取決於日常管理,不止依靠自然因素。簡單說,糧食想豐產豐收需要從品種選擇、田間管理、水分肥料管理和病蟲害預防多個方面著手解決,而不是只依靠自然因素。

冬至在月頭,無被不用愁

農諺意思是:冬至在農曆的月頭幾天,沒有被子都不用發愁,能度過寒冬,不用擔心被凍傷。古人將一個月分為月頭、月中和月尾,不同時期的冬至,就有不同的含義。今年冬至是在農曆十一月初七,即冬至在月頭,按照農諺說法,就是暖冬,不用擔心被凍傷。

這句農諺說法略有偏頗,在我國不同地區氣候差異大,是否蓋被子,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而不是以偏概全。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冬季都要蓋被子,沒有被子過冬除非是在海南,不然不可能實現。

冬至西北風,來年幹一春

農諺意思:冬至期間吹西北風,來年春季就要幹一整個春季。原因有二:一是人們普遍覺得,冬至西北風,冬季是暖冬,且會有倒春寒,人們春季要在莊稼地裡忙碌;二是人們普遍覺得,冬至西北風,來年春季會很乾,有可能會出現春旱,人們需要去給田地澆水。事實上,冬季吹西北風並不會影響到春季氣候,要充分意識到氣候的差異性。

隨著現代科技發展,農業生產在不斷更新迭代。不管是暖冬,還是春旱,人們都能從容應對,不用擔心。

以上四句關於冬至的農諺,你還知道哪些嗎?

相關焦點

  • 12月7日大雪,如何從大雪節氣的農諺中判斷未來的天氣和明年的收成?
    要使一個地方的天空中出現降雪,一方面需要空氣中含有相當數量並且較冷的冰晶核,另一方面就是當地的氣溫必須在冰點以下,且有充足的水汽可供雪花形成。 在低溫情況下,混雜在空氣中的水汽,會在它們所在的混合雲中凝結成冰晶核。凝結後的冰晶核在大氣中隨氣流運動,會與同處在混合雲層中的過冷水滴相遇,並彼此不斷碰撞。在它們碰撞的過程中,會出現蒸發性水汽。
  • 農諺「冬至出日頭,來年累死牛」,為啥?道理在哪?
    節氣進入冬至的日子越來越近了。冬至說,再有不到7天的時間,它就會在公曆的12月21日,農曆十一月初七傍晚的6時2分12秒與它之前的大雪節氣完成交替,開始自己15天的節氣歷程。四季輪迴,冬至將至。身為農民,我不只是盼著冬至來臨,而且是盼著未來的冬至日能夠是一個享足的晴天。
  • 今日三九,農諺「三九不颳風,來年一場空」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三九是數九寒冬的第三個九天,是北半球全年最冷的時間段,等過了三九天後氣溫會逐漸回升,天氣也會慢慢變暖。在農村中關於三九天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三九不颳風,來年一場空」,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有道理嗎?數九是從冬至節氣開始算起,每9天為一個單位,第一個九天是一九,第二個九天是二九,第三個九天是三九,依此類推,一直到九九結束,共81天的時間。
  • 冬至已到,今冬天氣冷不冷?看看老祖宗留下的諺語怎麼說
    冬至過後,不少朋友關心後續天氣的問題,接下來的時間內氣溫偏冷還是偏暖?春節期間,天氣冷不冷?是大家關注的重點,下面就跟大家一起,通過老祖宗留下來的諺語,做一個預判。曾經在網上流傳過這樣一則消息,認為拉尼娜現象的出現,會導致全球大範圍的氣溫降低,今冬可能是全球經歷的第一個極冷的寒冬。
  • 老祖宗預測收成的辦法
    下面結合這句農諺老話簡單聊一下,以供參考:關於「二月沒九,餓死豬狗」:這裡「九」指冬九,即數九寒天,一共81天,是過去人們計算寒天至春暖花開時間的一種常用方法,一般是從每年冬至節氣開始,推算出81天,到了來年春分前後便九盡春深日暖、桃花開了!
  • 今日二九,村裡老人說「二九一場風,來年收成空」,什麼意思呢?
    從冬至節氣開始數九,轉眼間過完了一九,今日(12月30日)迎來了二九。這幾天寒潮來襲我國大部分地區,天氣是越來越冷了。今天早上出門就看見油菜田裡有很厚的白頭霜,做好保暖措施全副武裝出門,還是冷得直搓手,真正應了數九歌中「一九二九懷裡揣手」。
  • 農村俗語「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啥意思?在理嗎?
    農村有句俗語叫做:「俗語「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這句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呢?這裡的黑指的是陰雨天氣,疏則是沒有陰雨天氣,是畢竟晴朗的天,所以可以理解為冬至這一天如果是陰雨天氣,那麼到過年春節的時候,將會出現大晴天,如果冬至這一天是大晴天的話,那麼到了過年的時候,將會出現雨雪天氣。
  • 2020大雪節氣諺語順口溜句子大全 大雪節氣農諺經典俗語說說
    下面小編帶來:2020大雪節氣諺語順口溜句子大全 2020大雪節氣農諺經典俗語說說。  10、今冬大雪飄,來年收成好。  11、初一東風六畜災,倘逢大雪旱來年, 若然此日天晴好,下歲農夫大發財。  12、雪蓋山頭一半,麥子多打一石 麥澆小,谷澆老,雪蓋麥苗收成好。  13、今年的雪水大,明年的麥子好  14、今年麥子雪裡睡,明年枕著饅頭睡。  15、今冬麥蓋一尺被,明年饅頭如山堆。雪在田,麥在倉。
  • 農諺「大雪紛紛是豐年,大雪不寒明年旱」蘊含了什麼含義?
    農村傳下來很多諺語,相信大家都聽過!「大雪」節氣就有這句「大雪紛紛是豐年,大雪不寒明年旱」,它在農業生產中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那麼,它究竟說的是什麼意思?又蘊含什麼含義?對於農業生產真有那麼重要嗎?在現代農業生產過程中究竟靈驗嗎?
  • 冬至西北風,來年幹一春,這與「春打五九尾」有關係嗎?
    農諺就是農民總結出來的一些關於農業生產的簡練語言,大部分都是「應驗」的,從科學的角度看,農諺是隨著節氣的時間變化來的,是有一定規律可循的。北方農民在村口太陽山西北部地區有一句民諺說:冬至西北風,來年幹一春。意思是說冬至那天如果刮來西北風,那明年的春天一定是缺水少雨,不利於農民春播勞作。
  • 農村俗語「冬至陰天,來年春旱」,有道理嗎?2021年春季會幹旱嗎
    智慧的古代農民就通過觀察總結出不同的特定時間點,不同的氣候特徵對以後的某個時間的天氣影響,以及對來年的農業生產帶來的影響。關於冬至,我們也聽過類似的俗語:冬至陰天,來年春旱。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那麼2021年的春季會不會出現乾旱呢?
  • 今日小雪,「小雪雪滿天,來年必豐年」有道理?小雪下雪才好嗎?
    導讀:今日小雪,「小雪雪滿天,來年必豐年」有道理?小雪下雪才好嗎?文/農夫也瘋狂你那裡下雪了嗎?今日就迎來了今冬的第二個節氣——小雪了。小雪節氣到了,很多人對於下雪的期盼也更多了一分。那小雪節氣會不會下雪呢?農諺「小雪雪滿天,來年必豐年」有道理嗎?小雪≠下雪提到小雪、大雪節氣,很多人都會想到這個時候,是不是「小雪」的時候下下雪,到了「大雪」的時候下大雪呢?
  • 老祖宗確實厲害,傳下的農諺句句精準
    夕陽西下,三五人一群結伴回家,路上聊著自己的活計,談談未來雨水、話話年景,盼盼收成。而最讓小單感興趣的,莫過於村裡老人們聊及,那些耐人尋味的農諺俗語。一起來看看,三月的這兩句農諺老話你知道嗎?三月初九陰,地裡滿金銀農民久旱盼下雨,唯恐雨水遲。
  • 春分是下雨好還是天晴好 老祖宗留下兩句俗語有道理嗎
    春分是下雨好還是天晴好 老祖宗留下兩句俗語有道理嗎時間:2020-03-20 10:0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春分是下雨好還是天晴好 老祖宗留下兩句俗語有道理嗎 關於春分期間降雨的農諺還有很多,春分是下雨好還是天晴好?
  • 農諺「過了臘八,長一杈把」,什麼意思?「杈把」指的是啥?
    關於臘八有一句農諺,說是「過了臘八,長一杈把」。「過了臘八,長一杈把」,這句農諺所要表達的是什麼意思?農諺中所說的「杈把」具體又是指的啥呢?應該說,農諺都是農民對過往的生產和生活經驗進行的凝練和總結,其中飽含著智慧的光芒,有其經年和歷史的印跡。對於那些流行在農村的農諺俗語,作家閻連科曾經在他的散文作品《一個人的田園》說過,「老祖宗傳下來的經驗,縱使過了千年也還靈驗」。
  • 農村俗語「冬至有雪來年旱,冬至有風冷半冬」啥意思?今冬冷嗎?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已經到了冬至節氣。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是冬季的第4個節氣,從今天開始我們就已經進入到數九寒冬,今天是一九的第一天。作為二十四節氣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節氣,在農村中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至有雪來年旱,冬至有風冷半年」,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年冬天會不會冷呢?
  • 俗語春打五九尾來年凍死鬼是何意思 今年哪天立春呢?
    這裡的「五九」、「六九」對應的就是「數九」中的第五個九天(冬至後第37-45天),和第六個九天(冬至後第46-54天)。2019年的冬至是12月22日,從這一天就要開始數九了。俗語「春打五九尾,來年凍死鬼」的意思是說立春是在五九的最後一天,那麼來年在立春以後還會持續冷上一段時間。這句俗語還有後半句:「春打六九頭,窮人苦出頭」,意思是說立春節氣是在六九的第一天,那麼預示著當年會是風調雨順的一年,糧食會大豐收。這樣窮人就有糧食可吃了,不用忍飢挨餓了。而今年的立春節氣是在2020年2月4日(正月十一),這一天正好是五九尾。根據這句俗語來看,立春節氣以後春天還會很冷。
  • 俗語「冬至頭,凍死牛」,21號冬至的天氣,對春節天氣有啥影響?
    但是,對於農村的老人來說,他們則更關注這一天的天氣,因為冬至這天的天氣好壞,將會直接影響到農民來年的莊稼收成。關於冬至天氣,農村有很多俗語,這也是我向很多農村老人請教才知道的,畢竟這些俗語經過幾千年的驗證,還是相當準的。本文給大家分享3條農村俗語,細細品讀,能幫大家長見識。
  • 22日冬至,俗語「冬至暖,冷到三月中」是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
    這是自古傳下來的習俗,冬至是數九的第一天,以每九天為一個單位,稱之為「九」,「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說的就是這個數九。冬至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一段時間也就來了。這個時候最為關注的就是冬季冷不冷了,畢竟太冷了還是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並且帶來諸多不便。俗語「冬至暖,冷到三月中」是啥意思呢?古人的經驗之談!
  • 三九已進,農諺:三九不落雪,缸中米生蟲,啥意思?為啥米生蟲?
    深冬季節來臨,今日三九,一年中最冷時期將到來。三九和四九期間,太陽照射時間短,大地儲存熱量有限,晝夜溫差持續擴大。河裡水結冰,徹底凍瓷實,人們在冰面自由行走,魚躲到深水中,鳥雀難尋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