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 孩子拉肚子了!這可怎麼辦?新手爸媽手腳一頓慌亂,別急,鄭州人民醫院鄭東院區兒科主任莊探月來給您支招。
寶寶腹瀉的原因有哪些?
氣候因素
如果天氣過冷,導致寶寶腹部著涼,會增加寶寶腸道蠕動次數,形成腹瀉;如果天氣過熱,寶寶消化酶分泌明顯減少,致使寶寶消化功能出現異常,出現消化不良,也會導致腹瀉發生。
飲食不當
以人工餵養寶寶多發,餵養不定時、斷奶後食物品種突然改變,會導致不同程度腹瀉發生。
過敏性腹瀉
很多寶寶對大豆製品、牛奶等存在過敏症狀,進而表現為過敏性腹瀉。
感染因素
分為腸道內感染、腸道外感染兩方面。腸道內感染可由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感染,其中細菌、病毒最為常見。腸道外感染是指因消化功能異常導致的腹瀉。寶寶發生腹瀉後多表現為大便稀糊狀,無大量水分、大便伴有少許粘液。此外,長期應用抗生素也是導致寶寶腸道外感染而出現腹瀉。
寶寶腹瀉應該怎麼辦?
觀察大便性狀和次數
家長先觀察一下寶寶大便量是否增加,次數是否增多,是不是粘液膿血便。如果量和次數不多,性質還可以,可以暫時觀察;如果是水樣便,每次量很多,或者肉眼可見粘液和血絲,應立即帶寶寶去醫院進行檢查。
收集寶寶大便
家長可以注意收集寶寶的便便,以便醫生化驗,但不要超過1小時,不要混入尿液,不要從地上或者尿不溼上收集大便,大便樣本不需要太多,收集看上去帶有黏液或者血絲的地方。
觀察寶寶是否有脫水現象
眼淚、尿量是重要指標,家長可以給寶寶喝口服補液鹽,或臨時餵些淡糖鹽水。如果嘔吐很嚴重,需要去醫院輸液治療,同時注意寶寶是否有發熱,如果溫度超過38.5℃,要適當選擇退熱藥。
母乳餵養
對於年齡小且對牛奶、豆製品存在過敏的寶寶,腹瀉時儘量採取母乳餵養。如果母乳缺乏,可以輔助輔食,保證寶寶營養均衡,常見的輔食包括稀爛粥、米湯等容易消化的食物,每次少食多餐,以減輕寶寶腸道負擔。
補充益生菌
腹瀉容易導致寶寶腸道微生物菌群異常,益生菌數量少導致感染的發生,因此,可以適當補充寶寶的有益菌,例如雙歧桿菌、二聯活菌等。
出現下述症狀之一應及時就醫
大便次數頻繁或者出現大便帶血;頻繁嘔吐不能進食、水;反覆高熱;出現煩躁、嗜睡、驚厥等;出現劇烈哭鬧或者大一些的孩子出現持續腹痛;少尿、無尿,哭時淚少或者無淚,眼窩凹陷等脫水症狀。
如何預防寶寶腹瀉的發生?
合理添加輔食
一般情況下,在寶寶3到4個月左右即可添加輔食,最晚在6個月時就需要適當添加輔食。在給寶寶添加輔食的時候,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一次性添加過多,初期種類不要過於繁雜,防止對寶寶腸胃造成巨大負擔出現腹瀉。
加強保暖
寶寶作為特殊群體,對外界環境變化極為敏感,家長要密切觀察天氣變化,加強寶寶腹部保暖,防止因腹部著涼導致腹瀉的發生。
增強體質
在天氣晴朗、空氣清新時,可以多帶寶寶進行戶外活動,提高寶寶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增強寶寶機體的抵抗力,從而降低腹瀉發生率。
做好消毒
寶寶因防禦功能發育不完全,機體對外界病原菌抵抗力弱,一旦遭受病原菌入侵,則會導致感染,增加腹瀉發生風險性。在日常生活中與寶寶相關的物品要做好消毒工作。
例如,寶寶常用的洗奶瓶、輔食餐具、玩具等,在應用前後均需要嚴格進行消毒,從而減少細菌入口機會。此外,在接觸寶寶前,家長也要嚴格洗手,防止將自身細菌帶給寶寶,誘發感染,進而出現腹瀉。
疫苗接種
輪狀病毒疫苗可起到一定預防輪狀病毒腸炎的作用,根據流行季節,2個月至3歲的嬰幼兒可以選擇接種。
專家介紹
莊探月,鄭州人民醫院鄭東院區兒科主任,主任醫師。擅長兒童慢性咳嗽、肺炎、反覆呼吸道感染、支氣管哮喘;急慢性腹瀉病、腹痛、厭食症、便秘、食積、貧血、黃疸;過敏性紫癜、川崎病;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矮身材、性早熟;多動症、遺尿症、佝僂病;各種腦炎、心肌炎的診斷與治療,在兒科疾病的診斷治療中積累了豐富經驗。
【來源:大河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