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這是《三字經》中的第一句話,這本書是一本兒童啟蒙讀物,它給我們展示的是一個人性本善的世界,因而它的內容都是在教導孩子們要培養良好的品德、一心向善。然而,同樣是兒童啟蒙讀物的《增廣賢文》則不同,它所塑造的世界是人性本惡,因而它的內容大多都是在提醒後人要學會防範奸佞小人。
無論你是「人性本善論」支持者還是「人性本惡論」支持者,首先要做的事情都一樣,就是自己要成為一個善良的人,畢竟防範小人與你行善事也不衝突。在中學政治學科課本中,我們曾經學過這樣一個知識點:法律具有強制執行力,對大眾具有約束力,而道德只能約束我們自己。
人若是沒有道德底線,便會變得自私、野蠻、無禮。在這種情況下,人一旦心生歹意,便一定會付諸於實踐,犯下罪惡。你以為做壞事沒人看見嗎?別忘了「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俗語。雖然這世上並沒有神明的存在,但是你的背後有無數雙眼睛在盯著你看,這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犯下的罪過早晚會東窗事發。
人們常說「好人不長命,壞人活千年」,但事實真的如此嗎?顯然不是,鮮少有壞人能夠躲過懲罰與制裁。筆者的周圍好人很多,壞人也不少。
筆者的三伯便是壞人中的一個,他作為我父親的兄長,不僅不照顧弟弟妹妹,還總是想從他們身上撈好處。欠債不還也就罷了,還總是挑撥離間,在爺爺奶奶那裡說其他兄弟的壞話。他這樣做的原因很幼稚,就是其他人比他能幹、會掙錢,使得他在家中失去了話語權。
一心想當老大的他可不能接受別人壓在自己的頭上來,於是他在我一位親人生病時,慫恿她的丈夫不要花錢醫治,與其浪費錢,不如早點將後事置辦妥當。那丈夫也是個沒用的人,真信了,在老婆沒去世前,就將墓地買好了。得知此事後,他的老婆氣瘋了。
為了安慰她,逗她開心,年幼的筆者拿來了一幅鍾馗畫像,學著電視劇中道士的手勢,對著三伯家的窗戶,口中還念念有詞道:「降妖除魔」。她確實被我逗笑了,但是她還是離我而去了。但是三伯倒也沒有什麼好下場,老婆不僅出軌還捲走了他一筆錢,孩子也生病了,親人也看透了他的本質,遠離他。我原本不相信報應,現在我相信了,但是他的孩子真無辜。
「人在做,天在看。不是不報,時候未到」,舉頭三尺真的有「神明」,所以大家做事時一定要三思而後行。「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俗語其實還有下半句,那才是精華所在,只可惜十人九不知。它便是「不畏人知畏己知」。
有良知的人一旦做了壞事,那麼他就很難心安理得,每時每刻都在擔心被人發現,因而寢食難安、輾轉難眠。編造謊言是一件難事,這是因為在這之後你不得不編造一個又一個謊言來使之圓滿,否則就會被人抓住不合理之處,謊言就此被識破。
為了能讓自己心安,就得一心向善,莫要做傷天害理之事,記住百因必有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