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村子東邊有大片桃林,三月回暖桃花盛開,喜慶吉祥!我們非常喜歡那片嫣紅的雲!
那裡是孩子們的天堂,花開時,在樹下追跑打鬧在林邊放羊;結果時,催動舌底了的饞蟲,村隊長追趕著也擋不住那甜蜜多汁的誘惑,甜到夢裡邊……
我對桃花,心存糾結
吃桃事小,印象最深的是,無論誰家的生小娃要在房門前插上桃樹枝,滿月回娘家也要帶上桃樹枝,老人嚴肅地說桃樹的作用可以鎮鬼避邪,什麼妖魔鬼祟害怕會繞道開走,可保小娃太平安康!
村裡有幾個神婆,她們做法用法器與電影裡道士的桃木劍如出一轍,桃樹真是太厲害了!所以,年幼的我對與桃有關的物件充滿敬畏之心情。
讀書時,陶的《桃花源記》描繪出一幅世外桃源人間天堂,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芳草鮮美花開似火,桃花真是美好的象徵,快被美哭了!
若干年後,有好事者對《桃花源記》進行深層剖析,桃花源竟是死人的地盤,讓人極思細恐!分析不僅絲絲入扣還非常合理:桃花林的襯託,並且中無雜樹,渲染出了神秘、美好的景色,是因為桃樹性陰可以保護亡靈;通過神秘的洞口才能到達,這與當時墓道同款似類;官府與後人想去尋找桃花源,卻找不到了,絕對神秘……統治者暴政烽火連綿,人們只有死路一條方得安寧樂土?作者是這個意思麼?
那如血綻放的桃花,真讓人傷感唏噓。這個地方,桃樹不是鎮鬼避邪之用了,不再美好而是悲劇色彩,桃花則是死亡之花。
桃花雖美,但詭秘若深。它到底能鎮壓鬼怪還是庇佑了鬼怪,小時候不懂,現在也困惑,我對桃花的身份深感懷疑……
桃花的地裡人文
印象中總是三月桃花開,讀到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時,老師沒多做解釋,俺也不敢問俺也不敢說。
這首詩記述了白居易在廬山上觀賞桃花,這一年,初夏四月,白居易來到大林寺,此時山下芳菲已敗,春天不再夏天已來,而正在悵惘中的白居易,意外在山寺中遇上了一片剛剛盛開的桃花,驚訝與欣喜躍然紙上!
據說,宋代詩人沈括在讀到這首詩時,開始「質疑」白居易:既然是夏天了怎會有『桃花始盛開』呢?
勤勞的人總會有收穫,有一年春夏之交的季節,他到山上考察,見到了白居易詩中的奇景:四月天氣,山下眾花凋謝,山頂上卻是桃花紅豔。他猛然想起白居易的詩來,才領悟到自己錯怪了大詩人,總結出高度對季節的影響:由於山上氣溫低,春季到來要晚於山下。
沈括感慨頗深:「都怪我讀書不細,經驗太少啊!」他太謙虛了,我讀的書更少呀!
後來,沈括的《夢溪筆談》中,把白居易《大林寺桃花》的現象,做出詳盡的注釋:「緣土氣有早晚,天時有愆伏。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則四月花。白樂天《遊大林寺》詩云: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蓋常理也。此地勢高下之不同也……」
隨著海拔高度的比例,從山底到山頂年平均氣溫逐漸降低,生長季節逐漸縮短,同時在一定海拔範圍內隨著降水量的增加,風速加大,輻射增強,土壤條件也發生相應的變化。
從桃花身上這一發現,啟發並印證了沈括前輩的科學研究,可見,桃花與鬼神、愛情風水有扯不清的關係,無可求證,在科研究方面,確是實實在在的哏!
在愛情裡,桃花是怎樣的悲喜烘託
讀崔護的《題都城南莊》時,情竇初開,從詩中讀到了詩人初見時的驚豔與錯過估的悲傷。尤其是最後兩句的「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讓人傷感。
只有親身經歷的人才能寫出傷感的文字。那年三月,崔護青年才俊空懷抱負,雖才華橫溢卻名落孫山。恰清明多愁時節,他調整心態出去郊遊,遇一村舍,桃花下的女子楚楚動人,明豔如朝霞讓詩人呯然心動,卻沒心情搭訕。
直至一年後的清明,崔護難掩相思之意,直奔城南去找女子,可此時的都城南莊已大門緊鎖,佳人也不知道去何處去了。
黯然之下,崔護在門上題下了「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一詩。桃花依舊在笑,心上人芳蹤難尋,有盡的寫景詩句裡訴說無盡的傷感……
桃花惹禍,相思深種,憑添惆悵,唐突了風情,多麼傷感的基調呀,讓人想流淚。
《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又桃花,而且是很遼闊的一片桃花林,足足有十裡遠。
作者唐七公子,把上古神話裡神仙的愛情與桃花扯上關係,前世今生,青丘帝姬白淺和九重天太子夜華的三生愛恨糾葛,在桃園裡成長,在桃園喝酒,在桃園裡發生愛情故事……
第一世,白淺在墨淵處學藝,與化身金蓮的父神次子相遇,蓮花不能談戀愛,此時沒他什麼事,只是暗暗種下情根。
第二世,白淺歷劫變成凡人素素,與父神次子夜華相愛,因門不當戶不對受盡悽苦跳下誅仙臺,落入桃園絕望喝下忘情水。
第三世,緣分天定,忘情水也可戰勝,經歷了許多虐狗情節,白淺覺醒,與夜華兩人(仙)來到桃林再次戀愛,在桃花林裡親親我我!
桃花多情,終不負有情人,花美人美情更美!他們比崔護情感之路波折,得桃花庇佑甜蜜結出果實,同樣桃花,兩種不同的情懷……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桃花庵歌》是才子唐伯虎名作,此詩中詩人以桃花仙人自喻,以「老死花酒間」與「鞠躬車馬前」的鮮明對比,表現了自己平凡真實中帶有庸俗消極一面的真實內心,帶有憤世嫉俗之意氣。我不讀全詩只喜歡前四句: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桃花塢裡有座桃花庵,桃花庵裡有個桃花仙人,種著很多桃樹,他摘下桃花去換酒錢。如此美景仿如仙境,與花為伴與酒同眠!閒適浪漫的生活呀!我這個在鋼筋混凝土城市裡生活的人,很想去逛逛!詩人樂於歸隱、淡泊功名、不願與世俗接觸,借「桃」花而「逃」,隱居之心溢於言表。一位優遊林下、灑脫風流、熱愛人生、快活似神仙的隱者形象,讓人豔慕不已。
生活在今天的我,沒有唐寅那麼多感慨,只是喜歡桃花樹下喝酒欣賞美景的意境,人生短短,要活出生活的質量,拈詩入酒,酒後再來杯桃花泡茶,或桃花羹,太美了,仙氣滿滿,呼吸裡都有花香,我作為一個詩意女子,夫復何求?
桃花美人,剪不斷理還亂
灼灼其華是一個漢語成語,是指花開燦爛如紅霞,美麗動人的樣子。出自《詩經·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桃夭》是一首賀新娘的詩,說的是詩人看見春天柔嫩的柳枝和鮮豔的桃花,聯想到新娘的年輕貌美,用紅燦燦的桃花比擬新娘的美麗容貌。枝葉茂密的桃樹比興新娘子將使一家如枝葉層出,永遠昌盛。通篇以紅燦燦的桃花、豐滿鮮美的桃實、青蔥茂盛的桃葉來比對新婚夫婦美好的青春,祝福他們的愛情象桃花般絢麗,桃樹般長青。
女人豔麗可人,燦若桃花的美,其素質與魅力在舉手投足中顧盼生姿,在積極平和的心態裡灼灼其華!這樣的女人有誰能夠不愛?
桃花與愛情的情緣,在千年前的古老《詩經》裡,老祖宗已早有定論!
能遇到這樣美麗如桃花又帶來好運的女子,簡直到達人生顛峰!所以後來的人們,把與愛情有關的緣分叫做「桃花運」。桃花運是美好的際遇,人人夢寐以求之,可遇不可求……
桃花運得之不易,得之後也不易!帶來好運同時也容易忘形失了分寸。有高人把桃花運分成三種,一種是正桃花,這種桃花運超越肉體直奔靈魂的柏拉圖式,類似於紅顏知己和藍顏知己,重視心靈上的交流,遠離曖昧關係,這個也太難了!第二種是「爛桃花」,常常伴隨著與異性之間的曖昧關係,這段關係卻難得善終,並會給名聲財產帶來損害,給婚姻帶來傷害,影響夫妻關係葬送幸福,或者遭遇更加嚴重,一步之差就能導致身敗名裂,婚姻破裂。論受災程度分別稱之為「桃花劫」和「桃花煞」!
勸世警言:花花世界,俗事紛擾!無論桃花多麼誘人,面對如花美人,請務必要淡定!
我是愛花之人,愛著美好生活與純真的感情,愛美酒也愛美人……所有美好都與桃花有緣,但有些詭異與爛桃花產生神秘壞了風景,不禁發出憐香惜玉的感嘆:欲從心起,美麗無罪,本一草木不會「打劫」也非帶「煞」,取捨皆在人性的一念之間,桃樹無語,桃花何辜?
讓我們一起來吧,為桃花說道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