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4日 02:06 來源:新京報
參與互動 歷代帝王廟恢復開放 每日預約400人
採取實名制網絡分時段預約參觀,目前僅接受個人預約,暫不提供團體預約
昨日,北京歷代帝王廟博物館恢復對社會開放。記者從北京市西城區獲悉,博物館採取實名制網絡分時段預約的參觀方式,每日預約人數為400人(上、下午各200人),約滿為止。
觀眾可通過北京歷代帝王廟博物館公眾號進行預約,參觀時需持預約憑證、出示健康寶實時健康碼、接受體溫監測,均未見異常後方可入館參觀。目前僅接受個人預約,暫不提供團體預約。新京報記者 戴軒
《三皇五帝與百家姓》專題展可尋姓氏
北京歷代帝王廟是明清時期祭祀三皇五帝、歷代帝王及名臣的皇家廟宇,始建於明代嘉靖年間,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近年來,因廟內部分建築出現不同程度的破損、糟朽,2019年5月,在秉承「不改變文物原狀」最小幹預性的原則下,北京歷代帝王廟文物修繕項目正式開工,主要對北京歷代帝王廟的景德門、景德崇聖殿、東配殿、碑亭、祭器庫、鐘樓等16座單體建築進行了局部整修。2020年11月,修繕項目順利竣工,昨日正式面向社會開放。
開放後,《三皇五帝與百家姓》專題展與公眾見面。專題展內容分為「姓氏有別」「百姓根脈」「交融凝聚」「家風傳世」「姓趣薈萃」五個單元,著重突出姓氏文化的歷史性、交融性、時代性與趣味性。展覽從「三皇五帝」的獨特視角切入,揭秘姓氏與中華人文始祖之間的關係,介紹姓氏在中華民族交匯融合中起到的凝聚作用,利用圖示化、數位化的展現形式與觀眾分享歷史上經典的家規、家訓及家風典故。
展覽中還加入了「魔牆」展示技術,展示由「三皇五帝」所衍生出的200個姓氏,觀眾可以從中尋找自己姓氏,了解該姓氏的起源由來、郡望分布、宗族楹聯等內容。
西城投入45億啟動52處文物項目騰退
西城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十三五」以來,西城區作為首都核心區,高度重視老城保護工作,推進文物建築「解危、解放、解讀」。
西城區啟動了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直管公房類文物騰退項目52處,總投入45億元,實現完全騰退32處,騰退居民1872戶,居民騰退比例達到92%。開啟集中連片大規模文物修繕工作。啟動沈家本故居、京報館等一批文物修繕工程,廣福觀、福州新館、林白水故居等文物建築陸續向公眾開放。
此外,針對如何活化利用文物建築,西城探索了新模式,出臺《北京市西城區關於促進文物建築合理利用和開放管理的若干意見》及系列配套制度文件,向社會發布了包括歙縣會館等7處騰退文物建築在內的首批文物建築活化利用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