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歷代帝王廟恢復開放 每日實名制預約400人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北京:歷代帝王廟恢復開放 每日實名制預約400人

2020-12-24 02:06:16 來源:新京報 作者:李赫 責任編輯:李赫

2020年12月24日 02:06 來源:新京報

參與互動

  歷代帝王廟恢復開放 每日預約400人
       採取實名制網絡分時段預約參觀,目前僅接受個人預約,暫不提供團體預約

  昨日,北京歷代帝王廟博物館恢復對社會開放。記者從北京市西城區獲悉,博物館採取實名制網絡分時段預約的參觀方式,每日預約人數為400人(上、下午各200人),約滿為止。

  觀眾可通過北京歷代帝王廟博物館公眾號進行預約,參觀時需持預約憑證、出示健康寶實時健康碼、接受體溫監測,均未見異常後方可入館參觀。目前僅接受個人預約,暫不提供團體預約。新京報記者 戴軒

  《三皇五帝與百家姓》專題展可尋姓氏

  北京歷代帝王廟是明清時期祭祀三皇五帝、歷代帝王及名臣的皇家廟宇,始建於明代嘉靖年間,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近年來,因廟內部分建築出現不同程度的破損、糟朽,2019年5月,在秉承「不改變文物原狀」最小幹預性的原則下,北京歷代帝王廟文物修繕項目正式開工,主要對北京歷代帝王廟的景德門、景德崇聖殿、東配殿、碑亭、祭器庫、鐘樓等16座單體建築進行了局部整修。2020年11月,修繕項目順利竣工,昨日正式面向社會開放。

  開放後,《三皇五帝與百家姓》專題展與公眾見面。專題展內容分為「姓氏有別」「百姓根脈」「交融凝聚」「家風傳世」「姓趣薈萃」五個單元,著重突出姓氏文化的歷史性、交融性、時代性與趣味性。展覽從「三皇五帝」的獨特視角切入,揭秘姓氏與中華人文始祖之間的關係,介紹姓氏在中華民族交匯融合中起到的凝聚作用,利用圖示化、數位化的展現形式與觀眾分享歷史上經典的家規、家訓及家風典故。

  展覽中還加入了「魔牆」展示技術,展示由「三皇五帝」所衍生出的200個姓氏,觀眾可以從中尋找自己姓氏,了解該姓氏的起源由來、郡望分布、宗族楹聯等內容。

  西城投入45億啟動52處文物項目騰退

  西城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十三五」以來,西城區作為首都核心區,高度重視老城保護工作,推進文物建築「解危、解放、解讀」。

  西城區啟動了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直管公房類文物騰退項目52處,總投入45億元,實現完全騰退32處,騰退居民1872戶,居民騰退比例達到92%。開啟集中連片大規模文物修繕工作。啟動沈家本故居、京報館等一批文物修繕工程,廣福觀、福州新館、林白水故居等文物建築陸續向公眾開放。

  此外,針對如何活化利用文物建築,西城探索了新模式,出臺《北京市西城區關於促進文物建築合理利用和開放管理的若干意見》及系列配套制度文件,向社會發布了包括歙縣會館等7處騰退文物建築在內的首批文物建築活化利用計劃。

相關焦點

  • 北京歷代帝王廟博物館將恢復開放
    記者從北京市西城區獲悉,經過近兩年的修繕,北京歷代帝王廟博物館將於2020年12月23日再次向社會公眾開放。歷代帝王廟是明清時期專門祭祀古代帝王的皇家廟宇,始建於明代嘉靖年間,正殿祭祀上起三皇五帝、下至明末崇禎的188位帝王,東、西兩個配殿從祀79位功臣名將。其獨有的統一多民族帝王祭祀體系,彰顯了中華民族政權更迭、主權延續的歷史特點,見證了中華統緒一脈相承、源遠流長的歷史淵源,具有極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和建築價值。
  • 經過近兩年修繕 北京歷代帝王廟恢復對公眾開放
    來源標題:歷代帝王廟恢復對公眾開放 本報記者 方非攝經過近兩年的修繕,北京歷代帝王廟博物館昨天(12月23日)恢復對公眾開放。《三皇五帝與百家姓》專題展與《關羽身首魂尊》專題展以嶄新的面貌與公眾見面。
  •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明起恢復開放!實名制預約,每日限額3000人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2020年5月6日起,軍博將錯峰限流預約開放。開放時間為每日9時至17時(16時停止入館),每周一例行閉館(法定節假日除外)。恢復開放後,軍博全部實行實名制預約、錯峰、限流參觀,每日限額3000人(9:00-12:00時段1500人;12:00-16:00時段1500人),不接受團體預約和參觀,提前或錯過預約時段的謝絕入館。觀眾可通過軍博官網、微信公眾號等平臺,使用第二代身份證或護照實名制預約10日內的參觀,額滿為止。
  • 軍博今日恢復開放 實名制預約 每日限流3000人
    軍事博物館今日恢復開放,觀眾合影。5月6日,軍事博物館恢復開放。上午9時,首批觀眾在正門西側檢查點查驗身份、出示健康碼、接受體溫檢測後,方可進入檢票口。此次開放,軍博全部實行實名制預約、錯峰、限流參觀,每日限額3000人(9:00-12:00時段1500人;12:00-16:00時段1500人),不接受團體預約和參觀。博物館開放時間為每日9:00-17:00(16:00停止入館),每周一例行閉館(法定節假日除外)。
  • 北京故宮博物院「五一」恢復開放
    當日起,北京故宮博物院恢復開放,實行預約、錯峰、限流參觀。故宮此次每日限流從原本的8萬人次降低到每日5千人次。目前,故宮博物院門票只支持網上實名制預約購票,不支持現場購票。 中新社記者 盛佳鵬 攝來源:【中新網】 5月1日,遊客排隊準備進入故宮博物院。當日起,北京故宮博物院恢復開放,實行預約、錯峰、限流參觀。故宮此次每日限流從原本的8萬人次降低到每日5千人次。
  • 天壇祈年殿等景點恢復開放 全園實行實名制預約購票
    中新網北京4月29日電 (記者 於立霄)從4月29日起,天壇公園祈年殿院落、皇穹宇院落、圜丘3處景點恢復開放,院內大殿、配殿等室內空間繼續保持關閉狀態。重新開放後的這3處景點實施實名預約購票和限流管控措施。
  • 穿越千年,又見「三皇五帝」,一文讀懂明清為何建歷代帝王廟?
    經過兩年的修繕,北京歷代帝王廟將於近日再次向社會公眾開放。歷代帝王廟是明清時期祭祀歷代帝王的皇家廟宇,它始建於明代嘉靖年間,正殿祭祀上起三皇五帝、下至明末崇禎的188位帝王,東西兩個配殿從祀79位功臣名將。
  • 北京自然博物館6月2日恢復開放 每日限流200人
    北京自然博物館自6月2日起逐步恢復開館運營,並實行實名制分時段網上預約參觀,6月1日零時起開放在線預約。據介紹,自然博物館疫情期間開放時間為每周二至周日10時至16時,15時停止入館;周一例行閉館(法定節假日除外)。
  • 明清為何修建歷代帝王廟?只為建立跨宗族跨民族的全新祭祀體系
    經過兩年的修繕,北京歷代帝王廟將於近日再次向社會公眾開放。歷代帝王廟是明清時期祭祀歷代帝王的皇家廟宇,它始建於明代嘉靖年間,正殿祭祀上起三皇五帝、下至明末崇禎的188位帝王,東西兩個配殿從祀79位功臣名將。
  • 北京歷代帝王廟,明清皇帝祭祀中國古代帝王之處
    北京歷代帝王廟,明清皇帝祭祀中國古代帝王之處。前段時間維修,剛剛開放。說起來跟這裡也有點緣分,小學到中學期間住在錦什坊街,經常從此門前經過。正門後面的景德門。左(西)邊跨院是關帝廟,右邊是神廚、宰牲亭等。這是帝王廟的平面圖,實際只有兩進。東邊的鐘樓,西邊則沒有對應的鼓樓。
  • 不必扎堆故宮國博和首博,這些博物館今天也恢復開放了
    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5月1日起實行實名制分時段網上預約參觀。1. 開放時間:8:30-16:30 (15:30時停止入館)。每周一例行閉館。2. 開放區域:北京孔廟和國子監兩邊院落及闢雍大殿。每日限時限額180人,採取全員實名制分時段網上預約參觀(包括符合免票政策的觀眾和3周歲以上兒童),觀眾須至少提前1天通過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官網、微信公眾號,按提示內容填報相關信息進行網上預約,可預約次日起後7日內的參觀名額,每日預約滿額即止,每個身份證號每日僅可預約1次。不接受團體預約和現場預約。5.
  • 故宮5月1日起有序開放,北京畫院美術館和首圖重開需預約入館
    5月1日起,首都圖書館和北京畫院美術館將恢復開放。記者從北京市文旅局了解到,「五·一」起,北京市區兩級公共圖書館和美術館可根據自身條件有序恢復開放。首都圖書館自5月1日起,每周二至周日9時至16時(12時至13時閉館)開放,周一全天閉館(5月4日照常開放)。
  • 天壇公園祈年殿等3處景點今起恢復開放 需提前預約攜帶證件遊園
    人民網北京4月29日電(董兆瑞) 因疫情原因臨時關閉的天壇公園祈年殿院落、皇穹宇院落、圜丘3處景點今日起恢復開放接待遊客。記者從天壇公園獲悉,為在當前疫情防控形勢下加強遊覽秩序管控,給遊客提供安全、健康、舒適的遊覽環境,重新開放後的3處景點將實施實名預約購票和限流管控措施。
  • 歷代帝王廟:為何沒有秦始皇,卻有關雲長?
    中華帝王廟.寒氣逼人天晴朗,帝王廟中觀帝王。歷數一百八十帝,不見秦始皇,卻有關雲長。.人生苦短轉頭空,唯餘大名留汗青。功過業績論成敗。位於北京白塔寺附近的歷代帝王廟,簡稱「帝王廟」或「王廟」,是朱元璋為紀念華夏先祖以及歷朝開國皇帝而設置的廟宇,起初建在南京。但隨著明王朝遷都北京,嘉靖皇帝也把歷代帝王廟近至北京,至嘉靖時期正式建廟,與太廟、孔廟並稱皇家三大廟宇,其目的是「中華統緒,絕不斷線」。
  • 華山風景區4月11日起恢復開放,每日接待不超6000人
    一、恢復開放時間自2020年4月11日起恢復開放,每日開放時間為8:00至15:00。二、客流限控措施1.根據疫情防控要求,華山景區每日最大遊覽接待量不超過6000人(其中團隊預約每日不超過1500人、西嶽廟景區每日不超過1000人),超過上限時將採取停止售票措施。2.景區各旅遊接待單位將根據實時遊客量實行流控措施,請服從引導指揮。
  • 2020北京市屬公園核心景區五一前恢復開放
    首批恢復開放院落較大、相對開敞的園林景區、重點文物古建院落,涉及天壇祈年殿、頤和園排雲殿佛香閣、北海公園永安寺、香山公園碧雲寺、景山公園壽皇殿、植物園臥佛寺等(附表)。根據當前疫情防控要求,20處恢復開放的景區院落中的室內展室展廳仍保持關停狀態。為有效保護園林文化遺產,部分重點文物古建院落實施實名制分時預約購票措施。遊客在公園網站、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平臺可查詢具體遊覽方式。
  • 北京自然博物館調整預約參觀辦法:增加開放「恐龍公園」主廳
    各位觀眾朋友們:自北京自然博物館2020年6月2日以實名制分時段預約參觀的形式有序恢復開放以來,在觀眾的理解和支持下,疫情防控與開放服務工作平穩有序。根據北京市的疫情防控形勢,結合自然館工作實際,為進一步滿足參觀需求,提供更豐富的展覽內容,決定自2020年9月30日起對實名制分時段預約辦法做出如下調整:全天分兩時段預約人數調整為上、下午各600人,全天1200人。在現開放區域的基礎上,增加開放「恐龍公園」主廳,並恢復二層商品服務部運營。
  • 中國美術館將於5月13日恢復開放 實行預約限流服務
    光明網訊(記者宮辭)中國美術館將於5月13日(周三)起有序恢復開館,實行預約、錯峰、限流參觀。開放時間為周二至周日上午9:00-13:00,下午14:00-17:00(16:00停止入館),周一閉館(法定節假日除外)。開放展覽內容為《中國美術館新年展:向捐贈者致敬——中國美術館藏捐贈作品展》。
  • 鄭州科技館本周六恢復開放
    愛好科技的你,這個好消息請查收——5月9日起,鄭州科技館恢復對外開放。和以往不同,現在進館須提前預約。記者昨日從鄭州科技館了解到,根據鄭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辦公室文件要求,報請上級主管部門批准,鄭州科技館自2020年5月9日(周六)起恢復對外有序開放。開放時間為每周三到周日的9:00至16:30,周一、周二閉館(節假日除外)。據了解,展廳1~3層正常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