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啞鈴媽媽
馬伊琍轉發了一篇文章,還配文寫道:不知道我的微博裡有多少產後女性?看完這篇文字,眼睛就溼了。
什麼樣的文章,讓看起來雷厲風行的女漢子,也能淚溼眼底呢?出乎意料的是,這是一篇關於女性產後恢復的科普文。因為話題較敏感,有人懷疑這是被盜號了。
這篇文章中描述了女性在產後康復這條路上,所出現的困惑,內心的糾結,其中的酸楚不言而喻,讓很多有相同經歷的人一看,估計就會熱淚盈眶。
文中的主人公生完第二個孩子後,陪伴孩子玩耍。在大笑的時候,她有了漏尿的症狀。於是,她就去醫院檢查。意外的發現,來就醫的人中,多數患者各自隱晦的症狀,都已經很嚴重了。
有的人要進行子宮切除,不然隨時都有東西掉出體外的可能性。有的人常年漏尿,即便再恢復,也不可能全部治癒了。
檢查後,主人公才得知,自己頭胎生完後,就有了嚴重的損傷。二胎生完時,就出現了漏尿、陰道壁膨出的情況。
最終,主人公選擇好好去鍛鍊盆底肌肉,用啞鈴訓練法恢復盆底肌。
馬伊琍的轉發,使一篇文章的點讚高達26萬。可見在現實生活中,有數不清的女性,有著相同的經歷。
產後女性,為什麼要鍛鍊盆底肌?
1、維持女性身體的各種功能
盆底的組成包括很多部分,比如神經、韌帶、筋膜等,它們像吊床一樣,使膀胱、子宮等盆腔臟器,處於正常的位置,維持支持、括約、生理功能等。
如果盆底肌在產後沒能恢復好,受到一定的損傷,就會影響到某些功能,出現壓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脫垂等問題,對女性的健康及生活造成嚴重影響。
2、預防尿失禁
壓力性的尿失禁非常痛苦,很多產後女性都深受其擾。可這種事情,身邊的人又沒人能夠真正的理解,自己也不好意思跟人說。
這給自身生活或工作,帶來了負面的影響。畢竟,頻繁上廁所,無論在哪種情況下,都不會很方便。
尿失禁或漏尿,都給女性帶來很大困擾,而鍛鍊盆底肌,就可以減緩或預防這種麻煩的事情,可見鍛鍊盆底肌確實很重要。
產後多久是治療的黃金期?
在馬伊琍轉發的這篇文章中,作者是生完二胎後,才意識到漏尿給生活帶來的嚴重影響。可就醫時,她卻得知,盆底康復治療在臨床應用中十分廣泛,但卻有黃金時間段。
也就是說,正常女性在產後42天到6個月裡,接受正規的康復治療,才能夠早篩查、早治療。
除了在醫院接受盆底電刺激、凱格爾運動等專業治療方法,增進盆底肌肉的收縮強度,加強盆底結構的支撐括約作用外,女性還可在家中,遵醫囑進行家庭訓練。
比如,馬伊琍點讚的啞鈴訓練法,如果醫生認為適合您,您也可以進行嘗試治療。
部分女性可能還有個困惑,知道順產要進行盆底肌訓練,卻不知道剖腹產也需要嗎?
其實,有的女性存在誤區,認為自己是剖腹產,胎兒分娩的過程中,似乎沒有給陰道壁造成太大的壓力和損傷,不需要進行盆底肌的訓練吧?
但其實,剖腹產並不能避免對盆底肌的損傷,妊娠分娩後同樣應該進行盆底篩查,再根據篩查的結果,進行遵醫囑的治療。
對於這種治療,女性存在「羞恥心」,這該怎麼辦?
部分女性思維很傳統保守,認為這種康復治療實在有點「丟人」,她們有種羞恥心,不好意思把這種事跟別人說,甚至就連跟婆婆或娘家媽探討,也覺得很羞恥。
可事實上,這只是女性的態度問題。女性應該端正態度,正視自己生產這件事,給身體造成的損傷。
要把這種損傷降低,避免一些對身體產生的後遺症,就該儘早做篩查,儘快在黃金時間內接受正規的治療及訓練。這樣做,才是對女性自身的負責任。
至於羞恥心這件事,只要端正了態度,也就迎刃而解了。當女性不認為這是一件可恥的事情,認定了治療是對健康的呵護,自然就會十分願意積極地去配合治療了。
另外,在這件事情上,女性要謹慎一點,因為有些女性容易聽從老公的想法,倘若老公覺得這種治療挺沒必要,就是在浪費錢。那麼,身為女性,也請你要有自己的主見,別被旁人的錯誤想法所左右。畢竟,這事關乎自己的健康!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