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獅身人面像是埃及最為古老神秘的遺蹟之一,甚至還可能比大金字塔還要大很多。4000多年以來獅身人面像的身體一直被埋在沙子裡,埃及考古學家經過11年的努力,終於在1936年在吉薩高原將整個遺址挖了出來。它有241英尺長66英尺寬,是世界上最大的也是最古老的獨石雕像,而更加不可思議的是它的形狀,有人的腦袋和獅子的身體。據考古學家研究,獅身人面像是在大約公元前2500年,處於古王國時代第四王朝的時期修建的。
這個國王的陵墓內部雖然比其父胡夫的金字塔遜色,卻以其外部分布有致的建築群而略勝一籌。卡夫拉巡視墓碑時,為沒有一個體現其法老威儀的標誌而不滿,一位石匠投其所好,建議利用工地上一塊2000噸重的巨石雕一座象徵法老威嚴與智慧的石像,遂有了馳名世界的斯芬克斯獅身人面像。然而有科學家和地質學家斷言,獅身人面像的年代比上面所說的肯定更久遠。
波士頓大學的地質學家羅伯特·M·肖赫對吉薩遺址進行了地震方面的研究。結果表明,在獅身人面像最初雕刻和其裸露在外面的這座巨像周圍的石灰石床巖,受風化和侵蝕的時間要比人們認為的長得多。另外,獅身人面像和其它年代確鑿的建築物侵蝕程度的差異,也表明獅身人面像要古老得多。
獅身人面像是刻在石灰石床岸上的,所以坐落在一個壕溝裡。壕溝的四壁給地質學家提供了令人感興趣但又不確鑿的證據。它們被水嚴重侵蝕的事實,表明這個壕溝是在公元前5000年前開鑿的,因為歷史上這一地區的降雨量只有那時是最高的。同時還進行了超聲波穿透巖石的地震研究,使科學家們知道巖石暴露在暴風雨中的時間有多長。
研究揭示獅身人面像的「尾部」是在卡夫拉統治時期刻在石床上的,它的年齡只有巨像前面及兩邊的壕溝年齡的一半。說明卡夫拉只是對已經有幾千年歷史的獅身人面像進行了整修並納入他的墓群之中,這一結論令考古學家大吃一驚,因為這說明了獅身人面像的頭部在卡夫拉出世時就已經屹立在那裡幾千年了。地質學家於1991年10月在聖地牙哥舉行的美國地質學年會上提交了他們的研究結果,認為巨像的實際修建年代在公元前7000年到公元前5000年之間。
針對這一觀點,考古學家爭辯說:就他們所掌握的知識來看,在卡夫拉統治埃及以前的幾千年間,生活在該地區的人根本不可能掌握建造這一建築物的技術,甚至沒有這種願望。顯然地質學家的結論與考古學家和埃及學家對埃及了解的一切情況都是背道而馳的。至於埃及學家的另一證據,獅身人面像酷似卡夫拉,則有專家認為,卡夫拉在把這一現有的建築物納入其墓群時,讓人整修成他的臉型。
考古學家們堅持說,獅身人面像的修建技術比已確定年代的其建築物的技術要先進得多,因此,將獅身人面像建築年代再提前幾千年是不可思議的,除非修建這一建築的不是當時的古埃及人,而是另一群智慧生命。獅身人面像到底是古埃及人建的,還是另一群智慧生命建的,這個問題也同金字塔一樣成為難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