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記者章娜 實習生劉漢蕾 張蘭春
對標國際國內一流標準,健全營商環境評價制度,持續開展營商環境優化提升行動;支持大南昌都市圈協同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共建長江中遊城市群,推動長江中遊城市群上升為國家戰略……
近期,中共江西省委十四屆十二次全會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緊密結合江西實際,就制定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實體經濟
做實做強做優做大優勢產業
重塑「江西製造」輝煌。聚焦航空、電子信息、裝備製造、中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優勢產業,大力實施「2+6+N」產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行動,保持製造業比重基本穩定,加快工業強省建設步伐。
推動優勢產業邁上中高端。堅持集群發展、創新發展、融合發展,不斷提升優勢產業能級。抓住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機遇,以飛機整機製造為重點,構建航空製造、民航運輸、航空服務、臨空經濟「四位一體」產業體系。促進電子信息產業「芯屏端網」融合發展,推動移動智能終端、半導體照明、數字視聽等優勢領域取得新突破,打造萬億級京九(江西)電子信息產業帶。支持汽車產業優化升級,大力發展軌道交通、新一代機器人、高檔數控工具機、先進醫療器械等裝備製造業。建設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範區,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加快建成中醫藥強省。聚焦光伏、鋰電等領域,培育若干國際一流企業,打造世界級新能源產業集聚區。做大做優銅、鋼鐵、鎢和稀土、陶瓷等先進基礎材料、關鍵戰略材料、前沿材料,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新材料產業集群。
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加快數位化發展,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集聚壯大先發優勢數字產業。用好世界VR產業大會平臺,加快產業項目落地和示範應用,努力建設世界級VR中心。深入推進國家「03專項」試點,推動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融合應用,大力發展移動物聯網產業,加快建設「智聯江西」。積極培育大數據和雲計算產業,形成一批有競爭力的大數據產品、解決方案和服務應用……
關鍵詞:營商環境
政策最優 成本最低 服務最好 辦事最快
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與時俱進全面深化改革,努力構建政策最優、成本最低、服務最好、辦事最快營商環境。
支持非公有制經濟高質量發展。構建親清政商關係,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依法平等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營造公平公正公開市場環境,在要素獲取、準入許可、經營運行、政府採購和招投標等領域對各類所有制企業依法平等對待。持續精準深入開展「降成本、優環境」專項行動,建立健全民營企業救助紓困機制。支持民營企業加快轉型升級。完善促進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的法治環境和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政企溝通協商機制。
加快建設「五型」政府,堅持「刀刃向內」持續轉變政府職能、提升服務效能,讓企業和群眾辦事更加方便、順暢、爽心。打造政務服務「新高地」。圍繞建設全國政務服務滿意度一等省份,對標國際國內一流標準,健全營商環境評價制度,持續開展營商環境優化提升行動。
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健全政府權責清單管理制度。加快數字政府建設,擴大基礎公共信息數據有序開放,拓展提升「贛服通」服務功能,加強「贛政通」平臺建設,加快實現「一次不跑」「一網通辦」「一鏈辦理」。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範化、便利化,堅持和完善政務服務365天「不打烊」,全面開展政務服務「好差評」,厚植「店小二」、保姆式服務文化……
關鍵詞: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
推動長江中遊城市群上升為國家戰略
以江西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為統領,推動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全方位高水平開放,走出一條以開放促創新、促改革、促發展的新路子。進一步搶抓機遇,精準對接,更加主動地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
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構建面向發達經濟體、新興市場的統籌開放體系,拓展國際合作新空間。全面推進陸海空網戰略通道建設,推動贛歐班列高質量運行。依託南昌、贛州「一帶一路」節點城市和景德鎮文化節點城市等建設,務實推進對外友好往來。
全面深化對內開放合作。抓住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機遇,積極參與長江經濟帶建設,支持大南昌都市圈協同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共建長江中遊城市群,推動長江中遊城市群上升為國家戰略。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一體化、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推動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聯動發展。深化省際合作,推動贛浙邊際合作(衢饒)示範區、贛湘邊區域合作示範區、贛粵產業合作試驗區等建設取得更大實效。
積極複製推廣國家自貿區和海南自貿港經驗,依託海關特殊監管區深化貿易便利化改革,實行「兩類通關、兩區優化」、認證企業進口免擔保驗放、貨物貿易「一保多用」等制度創新。加快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推動數據協同、簡化和標準化,實現監管單位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推進數位化綜合監管制度創新,探索建設數位化綜合保稅區。全面對接沿海口岸,實現通關一體化……
關鍵詞:擴大內需
全面融入國內統一大市場
牢牢抓住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戰略方向,發揮優勢、補齊短板,積極探索有利於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有效路徑,推動形成更高水平供需動態平衡,在暢通國內大循環和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中展現更大作為。
著力暢通經濟循環。找準江西在新發展格局中的坐標定位和比較優勢,全面融入國內統一大市場,更好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暢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促進經濟良性循環。
助力暢通國內大循環。圍繞服務國內大市場,把需求牽引和供給創造有機結合起來,不斷提高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立足我省毗鄰長珠閩、產業門類齊全、資源要素豐富等優勢,主動承接沿海發達地區產業轉移,打造製造業轉移集聚區,為把產業鏈關鍵環節留在國內作出積極貢獻。切實發揮「四面逢源」區位交通優勢,實施交通物流樞紐建設行動,加強高鐵貨運、航空貨運和水運能力建設,大力發展水陸空「無縫對接」多式聯運模式,加快完善現代集疏運體系,打造中部地區陸路物流樞紐、長江中遊綜合航運中心、「一帶一路」航空貨運重要基地。
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立足國內大循環,發揮比較優勢,促進內需和外需、進口和出口、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協調發展。建立健全與國際市場規則相銜接的政策法規體系,推進內外貿相關法規、監管體制、經營資質、質量標準、檢驗檢疫、認證認可等相銜接,實現內外銷產品同線同標同質。進一步擴大雙向貿易和投資,支持企業設立海外原材料保供基地、海外倉,併購關鍵技術、布局營銷網絡,努力進入國際產業分工關鍵環節……
關鍵詞:消費升級
全面提升「江西產品」「江西服務」質量
持續釋放消費潛力。順應消費升級趨勢,提升傳統消費,培育新型消費,適當增加公共消費,充分發揮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
提升供給質量。積極開展標準化體系建設,在電子信息、中醫藥、新材料、綠色農產品等領域,培育一批標準「領跑者」,推動更多標準達到國內外先進水平。大力實施質量強省戰略,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鼓勵企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全面提升「江西產品」「江西服務」質量,促進消費向綠色、健康、安全發展。
激發消費需求。深入實施商貿、文化消費升級行動。提檔升級實物消費,推動汽車等消費品由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促進住房消費健康發展。放寬服務消費領域市場準入,擴大旅遊、文化、教育、體育、健康、託育、養老、家政、物業等優質服務供給,大力發展會展經濟,實施贛菜品牌打造工程。落實帶薪休假制度,擴大節假日消費。發展無接觸式交易服務,培育在線消費、體驗消費、時尚消費等消費新熱點。
優化消費環境。積極打造中部地區消費中心城市,培育中小型消費城市,建設高標準現代商圈、特色步行街,建立健全有利於促進消費的城市管理等配套政策體系。完善城鄉商業網點布局,建設現代化商品批發市場,構建高效配送網絡體系,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強化消費市場監管,建立健全消費追溯體系,完善個人信息保護制度和消費後評價制度,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
關鍵詞:區域發展
做強做優大南昌都市圈
推動更高水平區域協調發展。發揮各區域比較優勢,促進各類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形成層次清晰、各顯優勢、融合互動、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做強做優大南昌都市圈。推動南昌彰顯省會擔當、增強省會功能,打造都市圈經濟中心、金融中心、科創中心、品質消費中心和高端服務業發展中心,增強核心主導功能和輻射帶動能級。賦予贛江新區更多先行先試權,加快推動高端創新資源、戰略性新興產業向新區聚集,打造全省發展引擎、創新高地。支持九江建設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打造萬億臨港產業帶,撫州建設承接東部沿海產業轉移示範區和先進位造業協作區。加強南昌與贛江新區、九江、撫州及周邊縣(市)的聯動對接,統籌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際「1小時」綜合交通網,推進要素市場一體化建設,推動公共服務普惠均衡,健全成本共擔利益分享機制,打造富有活力、創新力、競爭力的現代化都市圈。
強化「兩軸驅動」。依託滬昆、京九兩大高鐵通道和日益完善的高鐵網絡,充分發揮高鐵促進核極聚集、軸線拓展、全域輻射的聯動效應,加速資源聚集、要素流動、動能積蓄,以重點城鎮和開發區為載體,加快推進高鐵沿線產業集群集聚、區域合作開放、城鄉融合發展,打造滬昆、京九高鐵經濟發展主軸,強化全省「十字形」生產力布局主骨架。
推動贛南等原中央蘇區高質量發展。著力鞏固提升振興發展成果,積極爭取國家進一步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努力建設新時代全國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範區。支持贛州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支持吉安打造連接大南昌都市圈與贛州省域副中心城市、支撐蘇區振興的中部脊梁。做大做強贛州「兩城兩谷兩帶」、吉泰走廊電子信息產業帶、向莆經濟帶等特色先進位造業集聚區,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網絡,建設面向東南沿海的高質量農產品綜合供應基地、生態旅遊休閒「後花園」。
推動贛東北擴大開放合作。堅持以開放合作、集聚動能為主線,支持上饒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提升「兩光一車」產業發展水平,景德鎮建設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做大做強航空產業,鷹潭打造世界銅都、國家智慧新城,立足特色優勢產業,做優機制對接、做強平臺承接、做實產業連結,全面對接融入長三角一體化、海峽西岸城市群。
推動贛西加快轉型升級。堅持以綠色生態、轉型升級為主線,支持宜春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培育壯大特色產業集群,新餘打造新型工業強市、推進城鄉統籌發展,萍鄉建設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城市、發揮贛湘邊區域合作核心作用,提升新宜吉六縣轉型合作示範區建設水平,推動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構建獨具特色、競爭力強的綠色產業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