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總是痛的,星標我們陪你
文/陶瓷兔子,頭圖基於CC0協議使用
1
小表妹來我家做客時雙眼紅紅,按頭給我安利一本仙俠言情小說。說是好看的要命。
這本書我很多年看過,講的是個虐戀故事,大概是男主為了保護女主,三番兩次的折騰自己,差一點兒灰飛煙滅。
情深都如馬裡亞納海溝了,偏偏死活不肯告訴女主,不僅不說吧,還要假裝煩她煩得要死,傷害她身邊的人,把她推得離自己越遠越好。
如果不說這部小說的名字,你大概率猜不出它到底是哪一本,《三生三世》系列裡的夜華和東華,《琉璃》裡的司鳳,熒幕上幾乎所有的仙俠片走的都是這個路子,仿佛沒有一個這樣有心卻沒有嘴的男主,連戀愛都談不成。
但我也一點兒都不意外小姑娘看的熱淚盈眶,在我二十啷噹的時候,也不是做夢都期待著有個這樣的白馬王子,扛下一切也藏著一切,心裡把你視若珍寶,表面上卻冷若冰霜,寧可默默去死也不承認愛著。
但隨著年齡漸長,我卻慢慢越來越難接受那種「二話不說就犧牲」的男主角,就連真心有幾分值得也成了懸念。
兩個人之間有什麼事是不能商量著來的呢?三個臭皮匠還頂個諸葛亮,赴死之前先商量一下最佳對策不行嗎?
就算沒有,好好告別一番再去死,不也比連聲招呼都不打,就讓另一個人背負巨大的愧疚和後悔活著好一點嗎?
這種「犧牲」甚至有一分綁架的意味,我那麼愛你,愛到都為你死了,你還好意思對另一個人動心嗎?
2
這樣的愛在旁觀者眼裡或許還近似於幸福,但對於當事人來講,一定只剩下漫天的壓力。
以至於小說裡的女主需要在最後一瞬間開掛,哪怕付出巨大的代價,也要拯救男主於萬一。
不如此,她的債該怎麼還呢?萬一以後愛上另一個人,還要背負著良心的負擔。
想來也覺得很無趣,表面上愛的你死我活,實際上也不過是虧欠和歸還的搖擺。
我們的小說和影視劇裡太缺少那種可以坦坦蕩蕩的說「我愛你,我為你做了123」,但並不以此來作為情感綁架的男主了。
明晃晃的付出說不出口,因此統統得求助於隱忍才能推進劇情。
可大多數愛情的失敗,哪裡是因為忍的太少呢?分明是因為說的不夠多。
3
託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和自己的第一任丈夫卡列寧是一對怨偶,卡列寧一心撲在事業上,對安娜的態度像對待一件裝飾品,禮貌卻沒有溫度,表面看上去,好像沒有一點真情實感。
哪個女人願意跟一個不愛自己的人廝守終生呢?是以安娜的婚內出軌,也成了追求真愛的勇敢。
可我是在今年重讀這本書時忽然想到了另一種可能。卡列寧真的不愛安娜嗎?還是他愛的方式,始終不為她感知?
如果不愛,他何必在發現她與沃倫斯基的曖昧之後苦苦思索措辭,明明能站在道德高地上一通指責,但他猶豫再三,卻還是選擇了最平和的一種。
他明知道安娜是借著看賽馬的機會跟沃倫斯基幽會,卻還是專程回家給她送了錢。他那麼愛面子,卻還能在安娜生下了與沃倫斯基的孩子之後依然願意讓她回家。
除過愛情之外,還有什麼力量能讓一個「事業有成,地位卓越」的男人心甘情願的帶上那麼大一頂綠帽子?
能讓他在安娜離開之後那麼久的時光裡,從不曾對任何人說過有關她的一句惡言冷語?甚至還給她的私生女冠了自己的姓氏「卡列寧」。
他是愛著她的,但她卻無從得知。
就像在賽馬場上,他目睹了她與沃倫斯基的親密互動,明明滿心都是焦灼,卻還要表現出一副毫不在意的樣子,滔滔不絕的的跟別人討論政事。
她恨他滿不在乎的虛偽,卻不知道他努力假裝不在意,只是為了掩飾自己的痛苦和慌張。
他從未鄭重的跟她說過一句愛,因而她也從來都不明白他的心意。
4
如果託翁狗血一點,讓卡列寧為了「拯救三界」,替安娜而死,這個故事就會變成我們最熟悉的,默默付出的男主和追悔莫及的女主,成了一場愛而不得的虐戀。
可這明明只是一句「我愛你」就能解決的問題,又何必要搞到天怒人怨的地步。
這本書裡的另一對情侶,列文和凱蒂不就是靠著「明說」,解決了愛情生活中大多數的矛盾嗎。
列文討厭瓦斯洛夫斯基跟凱蒂講話時那種刻意的挑逗,他就直截了當的坦白了自己的醋意,在徵得了她的同意之後,甚至毫無風度的直接把瓦斯洛夫斯基掃地出門。
而凱蒂也是一樣,她察覺到列文為安娜的風採傾倒時,直接在他面前哭了出來:
你是不是也愛上了安娜?她迷住了你,是嗎?
這樣的直白當然不優美,但愛情本來就不需要那麼多優美,它需要的,從頭到尾只有長相守罷了。
而長相守需要的,不過就是坦白與相信。
相信對方接得住你的愛,相信坦白自己的付出也不等於索取。
相信萬事好商量,也相信頭腦風暴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