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傳統文化,趙莊鎮機關幹部習練孫式太極拳

2020-12-21 澎湃新聞

弘揚傳統文化,趙莊鎮機關幹部習練孫式太極拳

2020-09-13 17: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孫氏太極文化與堯母文化、辣椒文化並稱望都縣「三大文化名片」。為致力於「拳文化」的傳承推廣,營造共同參與全民健身活動的良好氛圍,倡導現代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趙莊鎮確定孫式太極拳為工間操。9月7日下午,趙莊鎮機關幹部在老師的指導下習練孫式太極拳。

自今年9月份開始,趙莊鎮全體機關幹部每天下午5點至6點習練孫式太極拳,邀請縣孫氏太極拳研究會會長、孫式太極第三代傳人欒新春及其弟子傳授教學(視頻說明:欒會長在一旁指導、計老師在示範傳授孫式太極拳)。

趙莊鎮東任疃是孫氏太極拳創始人孫祿堂的故鄉和孫式太極拳發源地,孫式太極拳為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項目。

太極聖地——保定望都

2019年05月14日 人民網-體育頻道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縣歷史悠久,是享譽海內外的武學大家孫祿堂的故鄉,他創始的孫氏太極作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源遠流長,影響深遠。

趙莊鎮東任疃孫公園(孫祿堂墓地),孫式太極拳愛好者在習練太極拳

孫祿堂,河北望都縣趙莊鎮東任疃村人,清末民初蜚聲海內外的著名武學大家,在近代武林中素有「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美譽,是近代著名武術家。孫祿堂一生以教拳為業,足跡遍祖國各地,弟子眾多。經過一個多世紀的傳承和創新,孫式太極卓然而立,自成一家,以其獨特的魅力成為中國武學一顆璀璨的明珠。

趙莊鎮東任疃成立孫氏武學研究會現場

孫氏太極文化與堯母文化、辣椒文化並稱望都縣「三大文化名片」。近年來,望都縣委、縣政府尊崇光大中華武術精神,深入挖掘「拳文化」內涵,積極唱響「拳文化」品牌,不斷增添城市文化符號。目前,望都縣建有孫祿堂公園、望都武術館、孫公園(孫祿堂墓地),先後舉辦首屆孫氏武學交流大會、紀念鄧小平題詞「太極拳好」35周年暨太極宗師孫祿堂逝世80周年武學交流及「孫祿堂杯」散打爭霸賽等系列活動,並成立孫氏太極拳研究會,向社會廣泛傳播孫氏太極拳。目前,孫式太極拳成為當地中小學生的校本課程,望都縣孫式太極拳習練者達2萬餘人,孫式太極拳已經成為當地全民健身運動的重要方式。

來源:魅力趙莊鎮

原標題:《弘揚傳統文化,趙莊鎮機關幹部習練孫式太極拳》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初學者應該怎樣習練陳式太極拳,收藏版!
    陳式太極拳的文化底蘊深厚,理論基礎直接來源於中國道教思想.它結合了古代的導引術和吐納術.吸取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和傳統的中醫理論而形成了特有的內外兼修的拳術。陳式太極拳行拳走勢中正圓活、開合有序、陰陽頓挫、剛柔相濟.外似處女,內似金剛。
  • 豫見太極|祝賀中國太極拳申遺成功
    據悉,太極拳是由我省牽頭申報,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省市共同推動,成為我國傳統武術類非遺項目中唯一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我國第41個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太極拳申遺,有利於進一步整合太極拳文化資源,形成合力,推動這一民族珍貴遺產的傳承和弘揚。同時也能為焦作市太極拳相關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契機,推動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實現對文化遺產在保護和利用上的雙贏。太極拳自17世紀中葉形成以來,世代傳承,習練者遍布全國各地,並在海外有著廣泛傳播和傳承。
  • 祝賀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渭南人傑地靈,不但文化名人輩出,武術名家也不乏其人。在秦東這片土地上,有著一大批熱愛並堅守著太極的人們,他們在習武健身中默默地傳承著中華武術精神,踐行和弘揚著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2020年12月1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通過決議,將中國申報的太極拳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中華文化太極拳雕塑的當代價值
    太極拳,是一種武術項目,也是體育運動和健身項目,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太極拳在逐漸成為連接不同種族、不同民族、不同語言、不同國家的文化紐帶,已經成為中國文化對外交流傳播重要載體之際,為進一步傳承和弘揚太極拳文化。
  • 太極拳申遺成功,你想習練嗎?
    本人已習練太極拳多年,起初只是愛好,這次申遺成功,非常高興。高興的是我們學了一點祖宗的文化遺產。看來我們還要繼續修煉,修到太極拳的真諦,修出太極精華。你想習練太極拳嗎?
  • 河北楊氏太極拳等3項目成功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其中「太極拳」項目中,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的楊氏太極拳、武氏太極拳,邢臺市任澤區的王其和太極拳共3個項目位列其中,佔據全國7個項目的近一半之多。楊氏太極拳武氏太極拳太極拳自17世紀中葉形成以來,世代傳承,習練者遍布全國各地,我省的楊氏太極拳姿勢開展,平正樸實,練法簡易,開展得最為廣泛;武氏太極拳「因敵變化、借力打人」,強調走內勁而不露外形,達到人為我制,而我不為人制之境界;王其和太極拳以德、順、輕、靜、松、柔、圓、緩、勻、
  • 李慎明:讓太極文化和太極拳在全國進一步普及並儘快走向世界
    太極文化和太極拳由黃河文化與黃河文明孕育而來,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實踐中,太極拳的抗疫價值凸顯,迎來了傳承、推廣和發展的春天。  [關鍵詞]太極文化 太極拳 黃河文化 中華文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1] 我們召開黃河文化與太極拳的學術研討會,就是踐行總書記上述指示的一個實際行動。  文化和文明是人類特有的產物與積澱。
  • 【高端媒體看永年】從小培養 太極拳走紅課堂
    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項目,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河北邯鄲永年區是楊式太極拳和武氏太極拳的發源地,當地通過開展太極拳進學校、進社區、進鄉鎮、進企業、進機關、進鄉村活動,開門迎接全國及世界各地太極拳愛好者來永年學習交流,傳承非遺文化。
  • 弘揚太極文化助力健康同行 首屆安徽人家文化藝術節曁太極拳傳統...
    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16日訊 (山東電視體育頻道 韓雷 孫東昊)5月16日,為了緩解長時間的居家可能給大家帶來的身體、心理的問題,由安徽人家酒店舉辦的「太極戰疫 健康同行 」——首屆安徽人家文化藝術節曁太極拳傳統文化展在安徽人家·舜廬成功舉辦。
  • 「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第15屆常會於2020年12月14日至19日在線上召開。本屆常會共評審57個國家申報的50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 從小培養 太極拳走紅課堂
    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項目,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河北邯鄲永年區是楊式太極拳和武氏太極拳的發源地,當地通過開展太極拳進學校、進社區、進鄉鎮、進企業、進機關、進鄉村活動,開門迎接全國及世界各地太極拳愛好者來永年學習交流,傳承非遺文化。這是河北邯鄲永年區第九中學的一節體育課,與傳統體育課不同的是,學生們正伴隨傳統音樂,習練太極拳。
  • 話說太極拳|太極拳好!太極拳好!太極拳好!(完)
    1988年4月,日本太極拳聯盟組織日本百名太極拳愛好者到北京參加了中日太極拳比賽交流大會。緊張熱烈的比賽之餘,中日太極拳愛好者雲集天壇,在宏偉的祈年殿前集體演練太極拳。1989年,國家體委武術研究院將陳式、楊式、吳式、孫式編製成「四式太極拳競賽套路」,突破民間傳統太極拳與競技之間的隔閡限制,把傳統武術納入經濟體系。
  • 「太極拳」「送王船」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太極拳自17世紀中葉形成以來,世代傳承,習練者遍布全國各地,並在海外有著廣泛傳播和傳承。太極拳對於習練者的性別、年齡、體質、職業、民族沒有限制,通過習練太極拳,人們在修身養性、強身健體的同時,也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
  • 自成一家的邢臺沙河孫式太極大有奧妙!
    在邢臺沙河市,有一種孫氏太極拳,創始人是中國近代著名的武術家,一代宗師孫祿堂先生,它集形意、八卦、太極之大成,冶三家於一爐,自成一家,因其內含八卦掌千變萬化的特色,又被稱為太極八卦掌,戳視頻↓↓↓跟隨孫氏太極拳第三代傳承人胡儉雷的腳步,一起領略孫式太極拳的魅力。
  • 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公示,孫氏太極拳上榜
    孫氏太極拳項目近日由文旅部公示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太極拳」擴展項目)。據悉,公示的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項目337項,其中,新列入198項,擴展139項。
  • 太極拳劃時代保護傳承的激情「碰撞」!太極拳研究專家、七大社區...
    太極拳研究專家、太極拳七大社區代表性傳承人以及文化和旅遊部、省文化和旅遊廳、焦作市有關領導共聚一堂,以座談會的形式,就太極拳保護和發展現狀以及如何傳承、弘揚太極拳文化發表真知灼見,凝聚智慧,共同探討。太極拳研究專家、溫縣政協副主席嚴雙軍說,太極拳是東方文化的精髓,是東方傳統文化的動態符號,也是中國獻給世界人民的美好禮物。太極拳運動能夠強身健體、陶冶情操,其精髓是和諧。他認為應該儘快開辦太極拳文化大學和各類專業學校,以培養大批合格的、走向世界的專業從業人員,並且深度挖掘太極拳文化內涵,成立權威的太極拳文化發展相關研究機構,加大對太極拳文化產業的研究。
  • 太極拳向世界邁出「武步」——寫在太極拳「申遺」成功之際
    新華社記者李嘉南攝太極拳是基於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和養生觀念,以中正圓活為運動特徵的傳統體育實踐。經過數百年的傳承和發展,太極拳已成為向世界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窗口。世界的遺產,人類的財富。如今,太極拳正不斷向世界邁出「武步」,成為對外文化交流的橋梁和紐帶,彰顯對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意義。
  • 太極拳被列入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它為什麼行?
    按此標準對照,太極拳代表的是什麼樣的文化傳統呢?這還要從明清時期說起。17世紀中葉,河南溫縣陳家溝人陳王廷在家傳拳法的基礎上,吸收眾家武術之長,融合易學、中醫等思想,創編出太極拳。因而有了今天我們所知的楊式、武式、和式、吳式、孫式等諸多不同流派。以楊式太極拳為例,其就與早期的陳式太極拳風格迥異。
  • 「太極拳」「送王船」申遺成功 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總數位居...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第15屆常會於2020年12月14日至19日在線上召開。本屆常會共評審57個國家申報的50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太極拳  太極拳自17世紀中葉形成以來,世代傳承,習練者遍布全國各地,並在海外有著廣泛傳播和傳承。
  • 太極拳向世界邁出「武步」!
    太極拳是基於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和養生觀念,以中正圓活為運動特徵的傳統體育實踐。經過數百年的傳承和發展,太極拳已成為向世界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窗口。 世界的遺產,人類的財富。如今,太極拳正不斷向世界邁出「武步」,成為對外文化交流的橋梁和紐帶,彰顯對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