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個山東的養殖戶朋友告訴我說,他家的豬在做完口蹄疫疫苗之後爆發了嚴重的呼吸道問題。疫苗注射是養豬的一個重要環節,因為疫苗注射出現的死亡或者是引起發病的情況也屢見不鮮,那麼究竟怎麼做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豬群傷亡呢?
在我看來,注射疫苗後引起的發病甚至是死豬的問題,其實歸根結底有三個方面的原因:第一是疫苗本身的問題,第二是接種時機的問題,第三是豬群自身的問題。
疫苗本身的問題
市場上疫苗的種類繁多,但是無論是哪種疫苗,一個可以明確的事實就是,疫苗都會有一定的副作用。所以在選擇疫苗的時候,除了免疫實效外,疫苗本身的應激作用也是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標。
如何選擇到合適自己豬場的疫苗呢?其實沒有特別好的方法,只能通過在自家豬場的「臨床試驗」去篩選出適合自己的、相對安全的疫苗。
此外要牢記,疫苗不是做得越多越好,而是適合自己的就好;不是越新越好,而是解決問題就好;不是越貴越好,而是抗體水平高、應激越小越就好。
接種時機的問題
文章剛開始提到的那個案例,就是因為養殖戶沒有選擇好接種時機造成的,剛做完口蹄疫疫苗就出現大風降溫,結果在疫苗和天氣的雙重應激之下,導致豬群爆發呼吸道疾病。
在豬群發病或是天氣突變等不利因素下,照搬免疫程序,掐著天數給豬打疫苗,這種做法不可取!有的養殖戶不注意這個細節問題,無視大風暴雨天氣,強行免疫。甚至有的養殖戶,剛到廠的外購豬,還不等豬喘口氣休息一下,就直接針頭伺候,這樣做,其結果可想而知。
我們在夏季接種疫苗時,要選擇在涼爽的早上或者是晚上;而冬春季節氣溫較低的時候,最好選擇在晴朗的上午。這樣做的目的,就是避免環境和疫苗注射的雙重應激對豬造成的危害。
豬群自身的問題
曾經有一家豬場,出現過這樣一個現象:斷奶仔豬注射圓環疫苗之後出現了5%的死亡率,換了好多家的疫苗都是一樣的結果。從這個案例我們不難分析出來,出現做疫苗之後的傷亡,是斷奶仔豬抵抗力低造成的。
豬群自身的抗應激能力對於抵抗疫苗應激也非常重要,抵抗力弱的豬群,做疫苗過後出現發病和傷亡的概率就會大大增加。而提高豬群的抗應激能力,歸根結底還是日常的飼養和豬群的福利問題,而不是單純地在疫苗注射前添加一點抗應激產品就能解決的問題。
我是@獸醫阿楊,如果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您的支持,是我創作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