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or歐洲,誰是中國製造的最佳目標?

2020-12-06 康斯坦丁

現在,全球的疫情有點兒意興闌珊的味道,人們的心情從單純的恐懼正變得「不耐煩」,同時,各國紛紛開始盤點疫情期間的損失和收穫。其中,中國收穫的點讚數最多,尤其是在硬核隔離方面,完勝其他國家。而生產口罩的速度和能力,也使得我們有資本馳援其他國家,比如日本在中國疫情最嚴重的時候,送來一些口罩,附帶贈言: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當他們的疫情也開始爆發時,我們送去接近十倍數量的口罩,充分詮釋: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此外,美國總統的幽默橋段,歐美國家的「全民免疫」,都令西方人體會到現行制度的缺陷,越來越多的小弟國家開始崇拜中國,這是好事兒,但也是催生出一些不良的國內情緒,最糟糕的就是 「天朝上國」之錯覺。

中國管理制度正在全面戰勝西方資本管理制度?顯然,這是一個宏大的課題,也是一個偽命題。平心而論,中國在前沿科技、基礎學科,要遠遠落後於歐美國家,就連引以為傲的Made in China,也沒有絕對優勢。

工信部部長苗圩說:中國製造並不如我們想像的那樣強大,而西方工業也沒有衰退到依賴中國的地步。所謂口罩依賴中國進口,也只是短期現象。事實上,無論是中國國內,還是歐美任何的國家,只要稍微認真準備,就能實現口罩量產。相比之下,呼吸機的研發以及生產,中國基本依賴西方進口,利潤率更是頂得上一火車的口罩。總之,一次疫情,可以令各國家自我反思,但尚不足以改變格局,這需要時間和目標。

全球製造四梯隊,中國僅排在老三位置?

縱觀全球製造業,可大致分為四個梯隊:美國坐擁最高端的製造以及科技創新中心,是毫無爭議的大哥大;其次是英國、瑞士、法國等歐洲國家,他們擅長高精密度的製造加工,有自己的命根子;第三梯隊就是依靠密集勞動的製造國家,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中國,靠流水線的變態效率,做「別人忍不了」的工作,賺辛苦錢;最後是剛剛建造起生產基地的新型國家,他們的勞動力更加廉價,但產能、效率以及管理方面,無法同中國相提並論。相信如此排名,會打破很多人的固有印象,但這基本是事實。

首先,在本次疫情中,醜態百出的美國以及美國總統,依舊是地球上最強大的國家一級管理首腦,他們輸出了大量的製造品牌,掌控著全球的製造產業鏈。

全球聞名的iPhone手機、耐克鞋帽產生出了源源不斷的訂單,一位美國的管理者曾經對著中國工廠說:要取代你們,我只需要一個晚上的時間。挺囂張,也有底氣。事實上,美國自八十年代開始,就籌劃產業鏈分工,把低利潤、低技術、汙染環境的產業交到了第三世界國家,自己卻專注於高端製造業,他們的從業人數在過去三十年減少了60%,但製造業產值卻翻了好幾番,比如美國製造的傳統強項是飛機製造,波音飛機的產能和技術都是全球首屈一指的,航電、發動機、起落架等等都包含著非常密集的技術。此外,美國的戰鬥機生產能力也非常強大,基於此,川普最不怕的就是戰爭。在一些資源開發領域,美國製造也頗有造詣,如深井鑽探、頁巖壓裂、水平鑽探等等,都有著無可替代的技術……如此厚實的製造底蘊,再配上哈佛、麻省理工、耶魯、斯坦福等眾多名校以及龐大的諾貝爾獎人群,可以說,美國不僅贏了現在,更贏了未來。

其次,歐洲作為近現代文明的發源地,啟迪了人們的思想,也是現代製造業最重要的發祥地之一。兩次工業革命把人類文明推進到新的高度,歐洲製造不可小覷。

拿英國來說,曾經的日不落帝國,雖然在經濟上並不突出、網際網路領域也少有建樹,但在鋼鐵、製藥、生物育種、機械、微電子、軍工行業都處在世界一流之列。還有,英國的汽車工業非常發達,是全球最大的零配件供應地區和裝配基地,幾乎全部的世界知名品牌都在英國設有分支機構。更重要的是,英國早早地識破了製造業本質,提出「高價值製造」戰略,經過三十年的發展,已經完成轉型;歐洲人傑地靈,毗鄰英國的瑞士也是高端製造的代名詞,他們依靠智慧和工匠精神,把稀有的鋼材打磨成精密的手錶,在準確性、完整性、協調性、耐用性、實用性以及設計的美觀性方面都特別講究,每一次打磨都是0.1mm級別的,如此極致使得瑞士工匠自信地說道:別人無法複製。

基於如上描述,中國製造在過去三十年,雖然取得非常不錯的成績,也讓整體經濟上了一個臺階,但在內功修煉以及未來規劃方面,遠落後於歐美。或許,我們真要耐心下來,做出相應之對比,找一個「靠譜點兒」的目標,奮起直追。

師夷長技,歐洲製造或是中國的最佳目標

如前文所述,美國製造強項在於軍工業,有強烈的戰爭欲望,同時,他們依靠優質的教育體系,掌控著全球製造業的樞紐核心。有一篇權威報導:按照科技含量計算,全球排名前20名的大學,有17所都在美國,而中國最好的清華大學排名是600位之後。加之,美國的主體是科技創新,然後創造出大量的訂單給中國、印度、越南去生產。平心而論,中國以美國為目標,有些好高騖遠,無論是大學質量,還是創新能力都有超過30年的差距。而且,我們也不能丟掉現在的製造訂單,只能加以改良。

基於整體的格局來看,中國製造以歐洲國家作為目標更加合適,既不影響現有的訂單,又能逐步升級流程體系,從低端的製造領域向「高價值製造」邁進。

本次疫情是最好的試金石,東南沿海的中小型企業僅僅兩個月就大規模倒閉,如此窘境的罪魁禍首就是:缺乏技術底蘊,利潤率低下,大大降低了中小型製造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其實,中國製造改革首先要完成資源整合,降低中小製造業的數量,把有限的訂單集中於一些大型的巨頭。一來可以提高土地、設備、管理人員的利用率,二來也能杜絕一些不健康的惡性殺價競爭。資源整合完成之後,利潤率會有相對的起色,企業經營者更應該著手未來。自動化、系統化、智能化是未來製造業的主流趨勢,但要把這些高新技術融入到製造業中,使其落地,需要經歷長期的驗證和投資。唯有目光長遠的領導者才有可能忽視短期的ROI,當然,也只有目光長遠的領導者才會想著如何培養「高效管理組織」和優質工匠,這些東西中國最缺乏,歐洲去比比皆是。(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相關焦點

  • 中國製造的《美國工廠》獲第92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曹德旺的美國...
    北京時間2月10日,第92屆奧斯卡頒獎禮舉行,由奧馬巴跨界投資的《美國工廠》拿下最佳紀錄長片獎項。導演Steve Bognar和Julia Reichert在上臺領獎時表示:「工人們的境遇越來越難了。我們相信情況會變好,只要全世界工人,團結起來」,並用中文說:「謝謝曹德旺。」
  • 歐洲科技界:美國利用「黑名單」之名,為美國企業「謀利」
    過去兩年,美國對華為等中國企業實施了嚴厲制裁,阻止它們購買多數含有美國技術的設備及相關產品。但一名歐洲高管表示,這些制裁創造了「美國優先」的貿易政策,包括美國企業獲得豁免,而其他國家的企業則被排除在外。迄今為止,美國公司獲得了向華為供貨的許可證,而歐洲供應商則沒有。
  • 華為和小米對於中國製造而言,有何意義?
    鴻蒙系統尚未搭載於手機上,誰也不知它實際使用會如何,然而中國的手機作業系統要走向國際市場,可不能僅僅靠中國製造的手機硬體,還需要中國網際網路走向國際市場,然而至今為止中國的網際網路企業尚未看到成功走向國際市場的,國際網際網路老大谷歌又不可能支持鴻蒙,那麼鴻蒙如何走向國際市場呢?
  • 美國鎖定「新目標」,又一家中國公司被美國盯上了!
    長時間以來美國更是將中方視為「競爭對手」,在經濟等方面給中國施壓。近兩年來中美發展關係一直被「貿易戰」「科技戰」「脫鉤」等話題攪動著。賊心不死?美國鎖定「新目標」,又一家中國公司被美國盯上了!繼中興,華為等中國企業陷入「貿易漩渦中心」之後,近期美國再生一計,直接將矛頭指向中國最大的安檢設備製造商——同方威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黃亞生:《中國製造2025》本應是美國的又一個「斯普特尼克時刻」
    路透社、《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等報導,美國在談判中給中國設立了極為苛刻的條件:美國提出從6月1日開始的一年時間裡把美中貿易逆差削減1000億美元,並在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之間再削減1000億美元。另外一個兩國分歧的焦點問題是《中國製造2025》。美國要求中國停止向《中國製造2025》計劃涉及的先進技術領域提供補貼。
  • 美國還不自知:離開中國製造,只能「裸奔」
    而且在2020年,中美貿易打得這麼激烈的情況下,還發生了嚴重的全球疫情,但中美貿易額只比上半年下降了6.6%,從整體數據上來看,中國跟亞洲、拉美、日韓等國做生意,整體上是有來有往持平的狀態,如果說中國對歐洲是小賺 ,那麼對美國則是血。美國可以說是我們的大金主,與中國有這麼大的貿易差,送給中國這麼多外匯,難道美國的高級智囊團沒有意見嗎?
  • 歐洲廠商:美國限制華為又允許美企供貨,我們呢?
    過去兩年,美國對華為和中芯國際等中國企業實施了嚴厲限制,以阻止他們購買大多數美國製造的技術。但歐洲科技行業一位高管表示,這些限制創造了一種「美國優先」的貿易政策,包括對美國公司的豁免,而其他國家科技公司則被排除在中國市場之外。
  • 選中國還是選美國?在歐洲西南一個「戰場」上,中美激烈交鋒
    近年來,中美關係摩擦不斷,無論在科技、貿易還是軍事領域,美國一直都在試圖加大與中國的衝突,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南海問題。然而不得不提的是,在歐洲西南的一個小國——葡萄牙成了中美另一個「戰場」。葡萄牙首都裡斯本以南有一個半島港口,名叫錫尼什港口,它是歐洲大陸通往美國東部頁巖盆地最近的港口,極具地緣戰略重要性。葡萄牙政府在今年8月啟動了一項國際招標,希望能夠在該港口建造並運營一個新的貨櫃碼頭。於是,這一項目被美國盯上,美企給出的計劃是,擴建該港口的液態天然氣碼頭,給歐洲「行個方便」。
  • 美國抹黑中國的言論歐洲人不買帳,環保在歐盟成為「政治正確」
    美國領導人自己宣布退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國際協定,卻在9月下旬的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中就環保問題抹黑中國,並影射歐盟國家說,「那些攻擊美國環保成效而忽視中國嚴重汙染的人對環境並不感興趣。」隨後,美國務院又炮製並公布所謂「中國破壞環境事實清單」。美國對中國環保貢獻的抹黑言行,不僅被中方批為「出於政治目的上演的又一出反華鬧劇」,也沒有得到歐盟國家的隨聲應和。
  • 紀錄片《辛普森:美國製造》:被製造的不僅是辛普森
    今年的奧斯卡最佳紀錄片(長片)頒給了《辛普森:美國製造》,引起了紀錄片業內的爭議。一個電影獎項卻頒給了一個電視播出的紀錄劇集,有人說,這是奧斯卡獎的歷史性突破,也有人說它根本沒有資格入圍奧斯卡獎,一個片子同時拿到了電影獎和電視獎,「這是欺詐!」
  • 17歐盟國家籤署共同目標,提高歐洲在半導體市場的影響力
    據外媒報導,包括法國、德國、西班牙和義大利在內的一些歐盟國家公布了一項計劃,旨在共同合作以提高該地區在全球半導體市場的地位,並減少對亞洲和美國進口的依賴。這尤其突出了歐洲地區這些產業與美國之間的差距。 儘管這些代表們指出,歐洲在電子和移動行業的某些領域處於有利地位,但他們補充說,歐洲地區仍依賴於進口的數據處理晶片以及電子通信和處理器的某些部件。 「歐洲晶片製造商在垂直市場擁有強大的影響力,例如汽車和工業製造的嵌入式系統。歐洲在行動網路方面也擁有強大的技術地位,包括目前的 5G 和新興的 6G 技術。
  • 超越美國,並不是中國的夢想目標
    在過去15年裡,隨著其經濟技術實力、外交影響力和軍事能力的增長,中國把重點轉向超越美國。雖然中國要不斷實現超越,但中國的終極目標並不是超越美國。美國只是中國不斷超越過程中的一個參照物而已。中國要實現的超越,是自我超越。
  • 全球知名車企上海加速「本土化」進程 中國製造「駛向」歐洲
    全球知名車企上海加速「本土化」進程 中國製造「駛向」歐洲 發布時間:2020-12-18 16:11:59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歐洲人又在搶中國製造,電動滑板車成出行最愛,工廠訂單又爆了
    如果說一個月前,歐洲人搶得最瘋的交通工具是中國造的自行車,那麼轉瞬之間,他們又把陽光瞄準了新目標——電動滑板車,依然是中國製造。「目前我們的訂單,超過往期一個月的兩到三倍,客戶還一直在返單。」——浙江金華一家電動滑板車企業負責人如是說。
  • 最佳紀錄長片獎出爐 《辛普森:美國製造》獲獎
    網易娛樂2月27日報導 《辛普森:美國製造》獲得了第89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今年是辛普森殺妻案宣判的20周年,好萊塢不少影視作品都以這一題材進行了不少創作。該片聚焦橄欖球明星的「辛普森殺妻案」,《O.J.
  • 歐洲傻眼:我們遵守華為禁令 美國人卻背後捅刀…
    歐洲有些國家在美國的脅迫和忽悠之下,明裡暗裡對中國科技企業在當地的經營實施了歧視性限制。  但是,歐洲科技行業最近發現,美國政府竟然耍起了「兩面派」:一面高喊盟友應該團結合作、共同抵制中國企業;一面仍然和被制裁的中國企業做生意賺錢。而歐洲國家和科技企業就像被美國賣了還幫美國數錢的傻子一樣。
  • 中國在挽救歐洲,而歐洲卻不自知?
    自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以來,歐洲經濟就一直處於一種危機狀態。而川普發動的貿易戰以及新冠疫情突然襲擊,更是重創了歐洲經濟。如今,世界正在加速變革,而歐洲卻陷入了衰退危機之中難以自拔。中國有意加強中歐合作關係,實際上是在挽救歐洲。而歐洲似乎對此不自知。而目前美國是既無力也無心救歐洲的。雖然拜登承諾要儘快修復與歐洲的關係,但美歐關係的疏遠卻並非完全在於川普。
  • C羅、梅西、萊萬誰是歐洲最佳射手?誰能獲得歐洲金靴獎?
    #澳洲金靴獎#2020-21賽季歐洲金靴獎的競爭仍在進行中,來自歐洲各地的射手們都希望提高他們的進球數,斬獲這項洲際大獎,成為歐洲最佳射手。  隨著各大聯賽的順利進行,有個球統計了2020-21賽季歐洲各大頂級聯賽的所有頂級射手的進球數。C羅、梅西和萊萬多夫斯基,誰將在本賽季的歐洲金靴獎的爭奪中脫穎而出?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萊萬多夫斯基(拜仁):19球(38分)
  • 讓川普失望了,德媒捅破窗戶紙:歐洲更看重中國,而不是美國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美國多次捏造抹黑性言論污衊中國的國際形象,還不斷施壓歐洲國家,企圖讓英法等國放棄與中國華為公司的5G項目合作。然而讓川普失望了,德國媒體的一項民調捅破了窗戶紙,歐洲更看重中國,而不是美國。
  • 美國防長:俄中利用疫情擴大在歐洲影響力,歐洲需要幫助時美國呢
    據美國媒體報導,5月4日,美國國防部長馬克·埃斯佩表示,俄羅斯和中國正在利用新冠疫情的緊急事態,擴大自己在歐洲的利益,並刻意製造美國與歐洲之間的分歧。同時,埃斯佩還繼續強調,歐洲國家使用華為設備建設5G網絡是「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