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為何是千古詞帝?一句「春花秋月何時了」,真令人拍案叫絕!

2020-12-05 隨手談詩

李煜的《虞美人》,都說這是一曲亡國之音,詞調哀婉悲涼,實際上這是一首有微言大義的詞,王國維評李煜說:「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從這首詞中就可以讀懂王國維為何如此評價。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春花秋月何時了」,春花秋月是什麼?春花年年開,秋月年年圓,宇宙是無窮的,所以春花秋月是循環的,永遠不會停止的。「往事知多少」,說春花秋月雖然在宇宙中不斷地循環往復,但我們的過往那些事,都已經消失了,你還能記得多少呢?你看,這兩句雖然字數不同,也沒有嚴整對仗,但其中所說的兩件事,卻是相對的,循環永恆,對消逝不返。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東風是什麼?是春風。月明是什麼?是秋月。東風和月明,又呼應了前兩句的「春花秋月」。李後主作這首詞的時候,已經是階下囚、亡國奴,他是在永恆的春花秋月中,發出了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的人生無常、一去不返之嘆。

「雕欄玉砌應猶在」,我曾經的宮殿,應該還在吧?一個「應」字,突出了李後主的想像,他在北宋皇宮中被囚禁,故國的雕欄玉砌只能存在於他的想像中,如果寫成「雕欄玉砌依然在」就不對了,你看都看不到,怎麼能說依然呢。

李煜曾經在南唐當國主,你看他早期那些詞,「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那叫一個縱情享樂啊,如今呢,想像中那奢華宮殿中的雕欄玉砌應該還在,可我已經成了階下囚,可不「只是朱顏改」嗎?

這兩句同樣也是相對應的,雕欄玉砌應猶在是永恆的,只是朱顏改是無常的。想著這些,所以他問「能有幾多愁」,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那麼多的愁,春水是永恆的,不會停歇的,他的愁就像永恆的春水一樣,也是不會停歇的。

李煜作為一個亡國之君,他有如此這般的愁,我們讀者當不了皇帝,亡不了國,難道就體會不到李後主那樣的愁了嗎?

不是的,「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中人生無常的遺憾和悲哀,是每個人都能體會到的,在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有著類似的愁,工作不順心了、失去摯愛了,甚至你玩遊戲被對方逆風翻盤了,都會有這樣的感受,或大或小,或多或少。

所以我們說李後主這首《虞美人》是有微言大義的,他一個人國破家亡的悲哀中,表達出的卻是全人類共同的悲哀情感,所以王國維說:「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為士大夫之詞」,在李後主之前的詞,就是單純的歌詞,是士大夫寫出來給歌女演唱的,就如李煜早期的詞那樣,縱情享樂就夠了,但自從李後主亡國之後,他的詞就不再是單純寫給歌女演唱的了,詞也可以言志抒情了。所以我們說李後主是千古詞帝,他的詞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他對詞這種文學體裁的進步發展(或許是無意中)所做出的貢獻,是其他詞人所不能相比的。

相關焦點

  • 李煜一首悲哀的絕命詞,其中「春花秋月何時了」,說透了人生無常
    南唐後主李煜被世人稱之為「千古詞帝」,李煜的詞作在詞壇影響深遠,可以說是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的風採。李煜的一生是短暫的一生,也是變化無常的一生,從萬人敬仰的一國之君到受盡侮辱的滅國之君,他的一生的經歷造就了他的作品含義深沉、題材寬闊是當之無愧的「千古詞帝」。
  • 「江南遺夢、南唐往事」-走進千古詞帝李煜的悲情一生
    論最負才情的古人,可謂不勝枚舉,但是要說最負才情的帝王,舍南唐後主李煜和宋徽宗趙佶再無第三人選。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亂世紛爭下、生錯帝王家的李煜,人生多少才情多少悲! 事實上,李煜能被我們熟知,除了他的悲慘遭遇外,更多的是他的才情: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尤其在詩詞造詣上曠古爍今,可以說千古詞帝名不虛傳。
  • 李煜:千古詞帝,用生命書寫千古絕唱!
    李煜是南唐第三任皇帝,也是最後一位,歷史上人稱李後主。李後主在書法、音樂、繪畫、詩詞歌賦上面都有很高的藝術造詣,尤其是他的詞,被譽為「千古詞帝」——詞中的皇帝,也算是詞界最高的讚譽了。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又受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
  • 李煜的傷愁: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說起詞,就肯定繞不過一個人,他就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南唐後主李煜。李煜一生精於詩詞書法,代表作頗多,有「詞帝」之稱。知名度最高的,流傳最廣,就是這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 千古詞帝,南唐後主;蘇軾不出,誰與爭鋒
    這個人就是南唐後主李煜。李煜(公元937年—公元978年),南唐末代的「亡國之君」。人人都知李煜精通詞作,但他的書法、繪畫、音律,詩歌等,皆有很高的造詣。李煜年輕時受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影響。但很顯然,青出於藍而遠勝於藍,李煜對後世詞壇的影響之深遠,遠非其他花間派詞人可比。
  • 李煜水平很高的一首冷門詞,開篇化用唐詩名句,讀後卻令人叫絕
    千古詞帝李煜傳世的詞作並不多,僅僅三十餘首。而這三十餘首詞也涇渭分明地分為兩種題材風格:亡國前詞風綺麗柔靡,多描寫宮廷享樂、男女言情;亡國後的詞則說盡亡國之痛,詞風也轉為哀婉悽涼,意境隨之深遠。正是這些千古名句為他博得「千古詞帝」的美名。相比之下,李煜前期的作品卻少有人提及。其實其前期詞作格調境界雖不高,但在藝術手法也都很優秀。比如寫與小周后夜半幽會的「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與大周后閨房調情的「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等等都是難得的佳作。
  • 「千古詞帝」李煜:絕代才子,薄命帝王,一場華麗的悲劇
    有人說:李煜不是個好皇帝,但是個好的詩人。李煜在中國詞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被稱為「千古詞帝」,對後世影響甚大。他繼承了晚唐以來花間派詞人的傳統,但又通過具體可感的個性形象,反映現實生活中具有一般意義的某種意境,將詞的創作向前推進了一大步,擴大了詞的表現領域。
  • 被耽誤的「千古詞帝」南唐後主李煜
    南唐後主李煜,原名李從嘉。南唐『列祖李昇』之孫,其父李璟。李煜此人多才多藝,不僅文章出眾,而且擅長書法和繪畫。他為人厚道,在政治上可以說是昏庸無能。在愛情上是忠貞不渝,在早期詠了好多的愛情為主題的詞,可見他對美人的喜愛程度。
  • 《虞美人》李煜的失意與逍遙,啟示我們珍惜現在時光,不虛度年華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是李煜的絕命之詞。為什麼寫了一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會把命丟了呢?讓我們先從《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這首詞說起吧。01《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 李煜被毒死前,寫下最後一首詞,短短4句卻催人淚下,成千古名篇
    李煜被毒死前,寫下最後一首詞,短短4句卻催人淚下,成千古名篇李煜是五代十國時南唐的最後一任君王,作為1個亡國之君,在政治方面沒什麼很大的成就,但李煜卻稱得上是所有亡國之君中文採最高的君主。好像這並不算是什麼誇獎的話,李煜自身對書法研究極深,丹青之術也有自己的心得,但這一些都不如李煜在詩詞上的成就高。
  • 真性情也,李煜與納蘭容若:細詞閒話皆寂寞,都是千古傷心人
    如果有人問你「一代詞帝」是誰,相信大多數人都知道是李煜。但是多數人不知道的是,迄今為止,能確定出自李煜之後的詩詞,僅有30多首。沒錯,就是30多首詩詞,加起來不過幾千字,就將他捧上了「一代詞帝」的位置。可見,李煜詞作質量之高,文採之妙。
  •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成就了李煜的盛名,造成了李煜的悲慘
    今天我給大家分享一下李煜的一些小故事。李煜的大哥是李弘冀的最大特點是氣量小,生性多疑。他被立為太子之後,他總是感覺其他皇子會搶他的太子之位。他總是感覺李煜會搶他的太子之位,便處處針對李煜。即使李煜表現得很平淡,沉醉於詩詞歌賦,但是仍舊不能讓李弘冀放心。這使李煜的生活一度不怎麼好。
  • 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千古詞帝南唐李煜
    這首小令是南唐後主李煜的詞《浪淘沙.簾外雨潺潺》,此詞情真意切,用今昔對比,生命過往真的有如天上人間。原詞素描:夢醒時,窗簾外潺潺不斷的春雨,是寂寞零落的殘春,薄薄的羅衾擋不住晨寒的侵襲。睡夢中仿佛忘記了自己身為俘虜,似乎還在故國華美的宮殿裡貪戀著傾刻的歡愉。
  • 李煜寫了一首描述女子部位的詞,刻畫得惟妙惟肖,令人拍手叫絕
    他不是一個好皇帝,不過作為文人來說他的確是一個高產詞人,每有新作,便迅速傳出宮廷,流布坊間,一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成就了這個悲劇式的「千古詞帝」,使其在中國詞史上佔有一席之地,對後世影響甚大,還被編織成流行歌曲。
  • 口語化的單詞李煜通俗易懂,通俗易懂,但千百年來他仍然令人驚嘆
    這位皇帝一生都與兩姐妹痴纏糾纏在一起,他是南唐五代十國-李煜的皇后。在中國的浩瀚歷史中,李煜「千古詞帝」的地位是不可動搖的。他早期的詞多描寫帝王繁榮的宮廷生活,語言鮮明,形象生動,感情真摯,風格柔和。在晚年的詞中,他常常傾訴失國之痛,抒發亡國之痛。
  • 李煜夢中驚醒,夜不能寐,寫下一生最悲傷的一首詞,道盡一生悽苦
    南唐後主李煜,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是南唐後主,也是南唐著名詞人。他是亡國之君,卻被稱為「千古詞帝」,後世都說他是被皇位耽誤了的詞人,有人評價他:「做個才子真絕代,可憐命薄做帝王」。他是一個失敗的君主,可他又是一個成功的詞人,文學造詣非常高,尤以詞聞名千古,有「人間詞帝」的美譽。清代學者趙毅說:「歸家不幸詩家興,賦到滄桑句便工」。這句話,正是對李煜一生的真實寫照。
  • 詞帝李煜:本是帝王,卻被命運捉弄,連愛情都變得卑微
    這個人便是南唐後主、千古詞帝——李煜。李煜(原名李從嘉)是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個兒子,他生來就是重瞳,這一奇特的樣貌遭到了長兄太子李弘冀猜忌和排擠。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禍端,李煜蝸居家中做起了宅男。那個嫉妒他奇特樣貌的兄長竟然先他一步離開了這個世界,而他那個不靠譜的老爹大手一揮——李煜就成為了南唐下一任君主。從宅男變成帝王,這不是驚喜,這是驚嚇。不管怎麼樣,李煜總得接過自家老子的班,好把這個苟延殘喘的南唐持續下去。帝王的責任很大很大,懵懂的李煜顯然還不知道這責任有多重大,他按部就班的做著應該做的事情。
  • 千古詞帝李煜真的是昏君嗎?究竟是生不逢時,還是命運捉弄
    李煜,五代十國的南唐後主,出了名的亡國之君。有「千古詞帝」的美名,也有亡國之君的罵名。一生無太多政治功績,卻在詩壇顯露鋒芒。流傳千古的詩詞佳作有:《虞美人》、《浪淘沙》、《相見歡》等。中國歷史上的皇帝很多,寫詩作詞的卻不多,更別說寫得好的了。就拿乾隆皇帝弘曆舉例,儘管他寫了四萬多首詩,卻依然沒有幾首能流芳百世的。
  • 李煜死前寫的一首詞,說出了人生愁苦,催人淚下成千古名篇
    開寶八年的時候,趙匡胤率領士兵們攻破南唐的都城金陵,就這樣南唐國被北宋滅亡了,李煜作為南唐的國主被帶到了汴京成為俘虜,他被囚禁在汴京的一所大院裡,在被囚禁的期間裡,李煜看到了很多薄情的人,看到了很多薄情的事,百感交集,有感而發寫了很多令人唏噓的詞。公元978年的七夕,是李煜的生辰,這天他詞性大發,就寫出了這首催人淚下的《虞美人》,供歌姬演唱。
  • 李煜醉酒寫下「絕命詞」,後兩句被廣為傳頌,千百年來無人出其右
    他是亡國之君,卻被稱為「千古詞帝」,後世都說他是被皇位耽誤了的詞人,他就是南唐後主李煜。他是一個失敗的君主,可他又是一個成功的詞人,文學造詣非常高,尤以詞聞名千古,有「人間詞帝」的美譽。殿內管樂齊鳴、香氣瀰漫,令君王李煜暢心快意、神馳心醉。宴罷踏月而歸,多麼詩意!好景不長,在他還沉浸在詩意生活的時候,南唐被滅,李煜也成為了階下囚。詞作也突破了花間詞專寫「婦人語」的局限,多感懷亡國之痛與去國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