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筆下的武俠世界中存在著形形色色的武林高手,他們所屬的門派各不相同,所用的武功也是千奇百怪,有的甚至很難用現實中的常理去評判,比如「內力」這設定就很玄乎,對於習武之人來說,內力越深厚武功水平就越強,尤其是在頂尖高手的對決中內力的高低往往就決定了勝負。
(張三丰劇照)
但要如何獲得內力呢?最常見的方式自然是通過長年累月的積累了,也就是說內力隨著修煉武功的年歲而與日俱增,除此之外還有像《天龍八部》中的段譽那樣以北冥神功吸走他人內力挪為己用的例子,不過段譽還算不上特殊,因為金庸筆下有位高手甚至不曾習武也獲得了一身深厚的內力,他的內力之深甚至要強於晚年的張三丰。
一、從未習武卻內力深厚之人
似乎「從未習武」與「內力深厚」是完全矛盾的兩件事,既然並非習武之人又如何會有內力?就算是像段譽那樣以北冥神功吸取他人內力的前提也是要先學會北冥神功,而本文要提到的這位高手卻是實實在在的沒有修煉過任何武功,這人就是登場於《神鵰俠侶》結尾的覺遠禪師。
覺遠這人其實算不上「禪師」,他只是少林寺中一個藏經閣的普通和尚,只不過他剛一登場的表現就折服了五絕級別的高手,也就被他們稱為了「禪師」。
(楊過劇照)
覺遠登場時是未見其人先聞其聲,而那聲音就證明了他內力不低,楊過也不禁感嘆,原著道:「忽聽得山腰裡一人喝道:『借書不還的兩位朋友,請現身相見!』這兩句喝聲只震得滿山皆響,顯然內力充沛之極,雖不威猛高昂,但功力之淳,竟似不弱於楊過的長嘯。楊過一驚,心想:『世上竟尚有這樣一位高手,我卻不知!』」
可見覺遠此時的內力之深厚是不亞於五絕的,否則楊過也不至於驚嘆,而後續劇情中也解釋了覺遠是並未修煉過任何武功的,只是在讀《九陽真經》的時候無意間有了一身深厚的內力。
二、一場對決
在《神鵰俠侶》書末的華山一役不僅有第三次華山論劍,覺遠禪師也是在此時露了一手,不過他不是主動出招,畢竟他本就沒有武功,而是被動的捲入了瀟湘子、尹克西的「盜書風波」,最後還被瀟湘子偷襲了,而正是這次偷襲,覺遠的內力之深可以說是冠絕金庸全書了。
(瀟湘子劇照)
原著道:「卻見瀟湘子便似風箏斷線般飄出數丈,跌在地下,縮成一團,竟暈了過去。覺遠不會武功,瀟湘子雙掌打到他身上,他既不能擋,又不會避,只有挨打,他修習《九陽真經》已有大成,體內真氣流轉,敵弱便弱,敵強愈強。那掌力擊在他身上,盡數反彈了出去,變成瀟湘子以畢生功力擊在自己身上,如何不受重傷?」
瀟湘子偷襲覺遠,而覺遠什麼事都沒做,只是靜靜的挨打,最後受傷的居然是瀟湘子,覺遠在不經意間將瀟湘子的招式反彈了,這內力之深著實是離譜。
三、張三丰的實力
在談及張三丰這個角色的時候人們總是會給予「武林至尊」、「一代宗師」等稱號,的確,他就是《倚天屠龍記》中最強的高手之一,也許只有張無忌可以與他相提並論,然而晚年武功大成的張三丰依舊沒有達到覺遠當年的高度。
在《倚天屠龍記》中張三丰出手的次數不多,而在與剛相的對決中他就吃了虧,他被剛相偷襲了,但同樣是面對偷襲,覺遠當年是毫髮無傷,而張三丰卻是被打成重傷。
原著道:「張三丰見空相伏地久久不起,哭泣甚哀,便伸手相扶,說道:『空相師兄,少林武當本是一家,此仇非報不可……』他剛說到這個『可』字,冷不防砰的一聲,空相雙掌一齊擊上他小腹。這一下變故突如其來,張三丰武功之深,雖已到了從心所欲、無不如意的最高境界,但哪能料到這位身負血仇、遠來報訊的少林高僧,竟會對自己忽施襲擊?在一瞬之間,他還道空相悲傷過度,以致心志迷糊,昏亂之中將自己當作了敵人,但隨即知道不對,小腹上所中掌力,竟是少林派外門神功『金剛般若掌』。」
剛相(空相)實力再高充其量也就是瀟湘子同級別,畢竟當年能夠壓瀟湘子一頭的也就是五絕級別的高手了,而同樣面對一流高手的偷襲,張三丰的表現是遠不如覺遠的,換言之他修煉了一輩子,還是沒有達到覺遠當年的高度。
(覺遠劇照)
所以覺遠這個角色的設定就讓人覺得匪夷所思了,明明沒有習武卻能夠達到比張三丰還強的程度,或者說金老只是為了借這二人來突出修煉《九陽真經》的強大?畢竟覺遠修煉的《九陽真經》要比張三丰多得多,似乎這也是在變相拔高了學全了《九陽真經》的張無忌。
無論如何覺遠禪師在金庸整個武俠體系中都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存在,他的強大令人感到疑惑,卻似乎又是合情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