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以下簡稱哲學所)揭牌儀式暨科學與哲學前沿問題研討會在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玉泉路校區舉行。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國科大名譽校長白春禮出席揭牌儀式。
白春禮指出,在中科院建立哲學所,是中科院黨組在關鍵的歷史節點做出的重要決策。「迄今為止的現代化進程表明,產業革命、技術革命從根本上來源於科學革命。要有別人卡不了脖子的關鍵技術,需要有獨創的、敢為人先的科學思想和科學理論。為此,我們需要進一步深入反思科學技術的歷史發展規律,因而需要進一步深刻認識科學與哲學的關係。」
當代科學的發展正醞釀著巨大的突破前景,白春禮表示,哲學與自然科學的交叉與融合研究,是當今世界學術領域的新動向和新趨勢。中國的科學發展要實現階段性跨越,就必須緊扣科學前沿中的基本問題進行開拓和創新,而不能只是在已建立的概念體系和研究路徑上跟蹤國際上的工作。為此,科學家必須提升自己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其中哲學的學習和哲學思維的訓練非常重要。
據中科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國科大黨委書記、校長李樹深介紹,哲學所設立戰略諮詢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和所務委員會,下設5個研究中心,包括邏輯學與數學哲學中心、物質科學哲學中心、生命科學哲學中心、智能與認知科學哲學中心以及科學與價值研究中心。
哲學所將以哲學家和科學家共同關切的重大問題為研究導向,致力於探討現代科學的哲學基礎和當代科技前沿中的哲學問題,以及與科技發展密切關聯的價值、文化和制度問題,搭建科學與哲學的協作對話平臺。哲學所還將設立較高比例的流動崗位,為國內外優秀學者進行合作訪問研究和博士後研究提供條件。
白春禮對哲學所的建設提出了四點希望。第一要精準定位,密切圍繞當代科學的前沿和基礎問題開展研究;第二要吸收人類科學與哲學的優秀成果,發揮中國傳統的科學和哲學思想的獨特優勢;第三要完善內部治理機制,借鑑國外同類研究機構的有益做法,參考科學院新建研究所的成功經驗,儘早建設成為一個新型高水平研究機構;第四要開放合作,加強科學界與哲學界的聯繫、加強與國內外同類研究機構的聯繫。
揭牌儀式上,中科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學術主任蒲慕明代表科學家發言。他認為應該正確理解科學研究的本質,「假說存在的意義不是用來給實驗證實的,恰恰是用來反駁的,『假說—反駁—修正』構成了科學研究的完整鏈條。目前的科學研究都是一種前瞻性創新型研究,而另一類重要的創新模式是回顧式,就是用新方法驗證教科書中重要假說的源頭實驗證據,即用新方法做老實驗,這兩種模式都能夠達到修正現有假說的目的,而後者可能更有效」。
蒲慕明同時提出一個值得關注的話題——想像力和創新力的來源是什麼?他認為解答這一問題需要運用哲學、心理學、神經科學、社會學等多學科知識,而建設有創新活力的社會,必須對創新的本質有系統研究,需要強化科學方法論的課程設置,讓學生對科學探索的途徑和本質有更深入的認識。
北京大學副校長王博在致辭中提到,在知識分化的時代需要有整體的視野,同時越是在科技創新的關鍵時刻,越不應遺忘一些根本性問題,這也是學術研究的初心——創造一個更好的世界。他表示通過高校哲學系統和科學院哲學所的合作,將促進哲學家和科學家對話,為中國哲學、科學和社會發展做出貢獻。
中科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張濤,中科院副院長高鴻鈞,中科院黨組成員、副秘書長周琪出席了揭牌儀式。在科學界和哲學界代表發言後,白春禮、張濤、李樹深、高鴻鈞共同為哲學所揭牌。
當天還舉辦了哲學所建設座談會、科學與哲學前沿問題研討會和哲學學科發展座談會。與會代表圍繞哲學所建設建言獻策,並討論了科學與哲學的交叉研究以及哲學學科的未來發展。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