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揭牌—新聞—科學網

2020-12-04 科學網

 

9月24日,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以下簡稱哲學所)揭牌儀式暨科學與哲學前沿問題研討會在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玉泉路校區舉行。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國科大名譽校長白春禮出席揭牌儀式。

白春禮指出,在中科院建立哲學所,是中科院黨組在關鍵的歷史節點做出的重要決策。「迄今為止的現代化進程表明,產業革命、技術革命從根本上來源於科學革命。要有別人卡不了脖子的關鍵技術,需要有獨創的、敢為人先的科學思想和科學理論。為此,我們需要進一步深入反思科學技術的歷史發展規律,因而需要進一步深刻認識科學與哲學的關係。」

當代科學的發展正醞釀著巨大的突破前景,白春禮表示,哲學與自然科學的交叉與融合研究,是當今世界學術領域的新動向和新趨勢。中國的科學發展要實現階段性跨越,就必須緊扣科學前沿中的基本問題進行開拓和創新,而不能只是在已建立的概念體系和研究路徑上跟蹤國際上的工作。為此,科學家必須提升自己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其中哲學的學習和哲學思維的訓練非常重要。

據中科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國科大黨委書記、校長李樹深介紹,哲學所設立戰略諮詢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和所務委員會,下設5個研究中心,包括邏輯學與數學哲學中心、物質科學哲學中心、生命科學哲學中心、智能與認知科學哲學中心以及科學與價值研究中心。

哲學所將以哲學家和科學家共同關切的重大問題為研究導向,致力於探討現代科學的哲學基礎和當代科技前沿中的哲學問題,以及與科技發展密切關聯的價值、文化和制度問題,搭建科學與哲學的協作對話平臺。哲學所還將設立較高比例的流動崗位,為國內外優秀學者進行合作訪問研究和博士後研究提供條件。

白春禮對哲學所的建設提出了四點希望。第一要精準定位,密切圍繞當代科學的前沿和基礎問題開展研究;第二要吸收人類科學與哲學的優秀成果,發揮中國傳統的科學和哲學思想的獨特優勢;第三要完善內部治理機制,借鑑國外同類研究機構的有益做法,參考科學院新建研究所的成功經驗,儘早建設成為一個新型高水平研究機構;第四要開放合作,加強科學界與哲學界的聯繫、加強與國內外同類研究機構的聯繫。

揭牌儀式上,中科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學術主任蒲慕明代表科學家發言。他認為應該正確理解科學研究的本質,「假說存在的意義不是用來給實驗證實的,恰恰是用來反駁的,『假說—反駁—修正』構成了科學研究的完整鏈條。目前的科學研究都是一種前瞻性創新型研究,而另一類重要的創新模式是回顧式,就是用新方法驗證教科書中重要假說的源頭實驗證據,即用新方法做老實驗,這兩種模式都能夠達到修正現有假說的目的,而後者可能更有效」。

蒲慕明同時提出一個值得關注的話題——想像力和創新力的來源是什麼?他認為解答這一問題需要運用哲學、心理學、神經科學、社會學等多學科知識,而建設有創新活力的社會,必須對創新的本質有系統研究,需要強化科學方法論的課程設置,讓學生對科學探索的途徑和本質有更深入的認識。

北京大學副校長王博在致辭中提到,在知識分化的時代需要有整體的視野,同時越是在科技創新的關鍵時刻,越不應遺忘一些根本性問題,這也是學術研究的初心——創造一個更好的世界。他表示通過高校哲學系統和科學院哲學所的合作,將促進哲學家和科學家對話,為中國哲學、科學和社會發展做出貢獻。

中科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張濤,中科院副院長高鴻鈞,中科院黨組成員、副秘書長周琪出席了揭牌儀式。在科學界和哲學界代表發言後,白春禮、張濤、李樹深、高鴻鈞共同為哲學所揭牌。

當天還舉辦了哲學所建設座談會、科學與哲學前沿問題研討會和哲學學科發展座談會。與會代表圍繞哲學所建設建言獻策,並討論了科學與哲學的交叉研究以及哲學學科的未來發展。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揭牌儀式在國科大舉行
    9月24日,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院士(右二)、中國科學院大學校長李樹深院士(左二)等共同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揭牌。中國日報記者 朱興鑫 攝中國日報9月24日電(記者 張之豪)9月24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揭牌儀式暨科學與哲學前沿問題研討會」在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玉泉路校區舉行。
  • 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在京揭牌
    9月24日,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院士(右二)、中國科學院大學校長李樹深院士(左二)等共同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揭牌。中國日報記者 朱興鑫 攝中國日報9月24日北京電(記者 朱興鑫 張之豪)2020年9月24日,「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揭牌儀式暨科學與哲學前沿問題研討會」在中國科學院大學玉泉路校區舉行。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下設5個研究中心,包括邏輯學與數學哲學中心、物質科學哲學中心、生命科學哲學中心、智能與認知科學哲學中心,以及科學與價值研究中心。
  • 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成立
    本報北京9月28日電(記者吳月輝)日前,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在京揭牌。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是中國科學院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建立的新型科研機構,依託中國科學院大學進行建設和管理。中科院哲學所成立的目標是通過創建科學家與哲學家的聯盟,促進科技創新、哲學發展和文明進步。
  • 中科院哲學研究所今天上午揭牌
    作為我國自然科學最高學術機構和科學技術最高諮詢機構,中國科學院在探索科學與哲學相輔相成、共同發展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今天上午,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在京揭牌。記者了解到,哲學所將致力於探討現代科學的哲學基礎和當代科技前沿中的哲學問題,開展研究和人才培養。除了正常招收研究生外,還將考慮面向中國科學院大學本科生提供第二學位教育。在上午的揭牌儀式上,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表示,迄今為止的現代化進程表明,產業革命、技術革命從根本上來源於科學革命。
  • 中科院哲學研究所揭牌儀式在京舉行
    9月24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揭牌儀式在中國科學院大學玉泉路校區舉行。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國科大名譽校長白春禮出席揭牌儀式並致辭。中科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張濤,副院長、黨組成員、國科大黨委書記、校長李樹深,副院長高鴻鈞,黨組成員、副秘書長周琪等出席揭牌儀式。白春禮、張濤、李樹深、高鴻鈞共同為中科院哲學所揭牌。李樹深主持揭牌儀式。
  • 白春禮院長在「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揭牌儀式暨科學與哲學前沿...
  • 中科院為什麼要成立哲學研究所
    本文轉自【光明日報】;9月24日,在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哲學所」)揭牌儀式上,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蒲慕明院士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研究員給自己的研究生出了一個題目,驗證一個學術假說。
  • 【光明日報】中科院為什麼要成立哲學研究所
    9月24日,在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哲學所」)揭牌儀式上,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蒲慕明院士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研究員給自己的研究生出了一個題目,驗證一個學術假說。這位研究生進行了兩組嚴謹的實驗,卻沒有得到假說預測的結果。他和他的導師都有點沮喪,認為結果是失敗的。
  • 中科院新設哲學研究所,是跨界創新而非越界
    9月24日,澎湃新聞報導了一篇爆炸性的消息《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今日揭牌》,大家的第一感覺是「中科院要進軍社科領域」了,要搶社科院的『地盤」了。果真如此嗎?在「大樹成長營」看來,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的成立,不是43年前以來的恢復而是創新重建,不是越界而是跨界連接,不是迎合熱點而是融合發展。一、不是恢復而是創新。
  • 科學家發現蛇類屬級新紀錄—新聞—科學網
    2019年9月,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丁利等人在雲南省江城縣爬行動物本底調查中,發現一蛇類標本與國內已知蛇類形態差別較大。科研人員綜合其形態特徵和DNA分子數據,將該號標本確認為國內蛇類閃皮蛇科新紀錄屬新紀錄種,為:擬須唇蛇屬(Parafimbrios) 寮國擬須唇蛇(Parafimbrios lao)。至此,中國蛇類閃皮蛇科增加到了2屬10種。
  • 大連建立「氫分子科學與醫療研究中心」—新聞—科學網
    籤約現場   劉萬生攝    8月26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大連大學附屬新華醫院(以下簡稱新華醫院)、金鎧儀器(大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鎧儀器)三家單位, 大連大學校長孟長功、大連化物所副所長蔡睿、金鎧儀器董事長李建立為「氫分子科學與醫療研究中心」揭牌。金鎧儀器為氫分子科學與醫療研究中心提供100臺價值60萬元的小氫新TM可攜式氫氧儀(型號D-HO-001)。該儀器由大連化物所鄧德會研究員團隊自主研發的整體式非貴金屬催化劑為核心,並與金鎧儀器共同研製,已獲得中國GB、歐盟CE、歐盟RoHS和美國FDA認證。
  • 小小的科學,大大的神奇 —新聞—科學網
  • 每經19點丨中國科學院成立哲學研究所,聚焦科技發展中的基本哲學...
    1丨中國科學院成立哲學研究所,聚焦科技發展中的基本哲學問題據新華社,24日,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在中國科學院大學揭牌,將以哲學家和科學家共同關切的重大問題為研究導向,搭建科學與哲學的協作對話平臺。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說,在中國科學院成立哲學所,正是為了聚焦於科技發展和科技前沿中的基本哲學問題,以及與哲學緊密相關的科技問題,從哲學角度助力科技創新,為中國科學的跨越式發展,乃至未來的科學革命尋求更為堅實、更富活力的概念基礎。
  • 西太平洋卡洛琳高原成因獲揭示—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張國良課題組首次揭示了西太平洋卡洛琳脊是一個火山活動形成的洋底高原,綜合年代學和地球化學分析結果顯示,卡洛琳洋底高原和東部海山鏈系統形成於同一個來自下地幔的地幔柱
  • 中國科學家破解光合作用最重要「超分子機器」—新聞—科學網
    5月20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該所柳振峰研究組、章新政研究組與常文瑞-李梅研究組通力合作,首次解析了菠菜光系統II-捕光複合物II超級膜蛋白複合體(PSII-LHCII supercomplex)的高精度三維結構。該項研究工作於北京時間5月19日在《自然》(Nature)期刊作為長篇主題論文(Article)在線發表。
  • 東海: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東海光電技術研究院揭牌
    7月13日,東海縣舉行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東海光電技術研究院揭牌儀式。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黨委書記、研究員龔海梅,所長助理、科研處處長、研究員、博導夏項團;縣委書記朱國兵,縣長高美峰,縣委常委、組織部長徐冰,縣委常委、東海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李鋒,副縣長盧兵出席活動。龔海梅、朱國兵共同為研究院揭牌。
  • 「明星」pi-分子養成記—新聞—科學網
    在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支持下,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以下簡稱化學所)聯合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以及微電子研究所等多家單位,圍繞pi-分子體系開展深入研究,創造出一批「明星」分子,引領了分子材料和器件研究,奠定了柔性光電子應用的核心物質基礎。 今年8月,這項成果入選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59項重大科技成果及標誌性進展。
  •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碳中和研究中心掛牌成立
    北極星大氣網訊:12月24日下午,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碳中和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掛牌成立。中心的成立將推進碳排放的科學研究,預估2030年和2060年的全球及我國碳收支特徵,研究規劃最優碳中和路徑的方法論,評估可能生態工程方案和轉換能源結構的科學途徑,為我國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提供科技支撐。
  • 江蘇大學-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吳仲華班」開班儀式暨徐建...
    【MBA中國網訊】11月19日,江蘇大學-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吳仲華班」開班儀式暨徐建中院士報告會在江蘇大學管理學院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學航空宇航學院院長、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徐建中,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張家元,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人教處副處長楊遠智,校黨委書記袁壽其,校長顏曉紅,副校長梅強,校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金麗馥,學校相關部門、培養單位的領導和老師,首屆「吳仲華班」全體本科生、研究生和導師代表等參加活動。
  •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煙臺海岸帶研究所常務副所長楊紅生發言
    圖為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煙臺海岸帶研究所常務副所長楊紅生發言。  11月29日,由經濟日報社主辦,經濟日報社中國經濟趨勢研究院、經濟日報社新聞發展中心、中共煙臺市委宣傳部、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承辦的2020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在煙臺市舉行。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煙臺海岸帶研究所常務副所長楊紅生在此間介紹了水域生態牧場的相關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