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與大自然如何真正相互和諧共存,一直以來是人類社會進入文明以來一個永恆需要探討的話題。
這是一個發生在一百多年前的真實的故事,也是一個令人心情沉重的故事,按人類的標準來看還算的上一個悽美悲烈的愛情故事,只不過故事的主角不是人類,而是一頭狼!並且這隻狼最終還是被人類所殺害。
狼文化,在人類社會存在後的幾千年來就一直存在,狼作為一種與人類一直共存至今的動物,它們的那些野性與拼搏精神已經深深地影響了很多民族,尤其是那些生存在惡劣環境中的民族。
狼作為幾百萬年以來在嚴酷的大自然界生存至今而沒有被淘汰的一個物種,必定是有其得天獨厚的生存法則。狼不光是具有對待獵物的耐心、狡猾和永不放棄的精神,更讓狼可怕的是其嚴密的組織紀律性和團隊精神。
有人做過實驗,狼在狩獵時在組織性方面的智商完全相當於一個人類成年人。據說歷史上就連當年橫掃歐亞的成吉思汗的蒙古大軍行軍打仗的很多戰術都是從狼身上得到的靈感。可見狼生存力的強悍和對人類影響的深遠。
狼在今天我們很多人的心目中,是貪婪、兇殘、野蠻的代表,然而,大自然中萬物都有靈性,作為這樣一個基本與人類警惕地保持著距離的群體,我們很少人知道狼性中重情重義的另一面,在下面這個故事裡,這隻荒原狼王就是用自己的悲壯的死亡完美地詮釋了狼性的這一面。
也許還有人記得,上世紀六十年代迪士尼公司根據一個真實的故事,改編成的電影《The Legend of Lobo》 ( 野狼傳奇)。電影播出後,撼動了很多人的內心,也引發了無數人的深思。這個故事就是根據一百多年前的一隻狼王羅勃( Lobo)的故事而改編的。
這裡先說明下,這個故事有好幾個版本,但本文是忠實地根據原著而轉述的,文中所有照片都來自上世紀的《自然》雜誌。是當時的親歷者賽頓的妻子朱莉婭·賽頓在丈夫死亡多年後捐獻出來的。這些早已泛黃的黑白照片完整地見證了當年這個真實並且令人心情沉重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就是這位狼王羅勃,今天的它已經被稱為北美歷史上最傳奇、最偉大的狼王。它不僅用自己死亡證明了自由和愛情的可貴,也在一百多年後用自己的犧牲終於為它的族群贏得了一片生存空間。
故事發生在1890年,在西起落基山的一望無垠的美國大平原上,灰狼羅勃誕生了,在隨後的歲月中,在母親和狼群的精心照顧下,它迅速成長為一頭高大威猛的成年公狼,在這片新墨西哥州的荒野中,它的勇猛善戰漸漸開始聲名鵲起,隨著頭狼的衰老,它毫無爭議地成為了這個狼群的首領。
在隨後的日子裡,事實證明了羅勃是一個完美的領導者,它不僅有著強健的體魄,還有著超乎群狼很多的睿智頭腦,在他的帶領下,狼群的戰術更完美,狩獵更成功,狼群不斷發展壯大,隨著羅勃帶領的狼群逐漸擴大,它也漸漸成為了這片土地上的荒野之王。
然而,隨著人類開始逐漸大規模進入這片荒原,事情開始悄悄發生變化,人類不斷的開荒、圈地,圍起柵欄,養殖牛羊,同時由於不斷砍伐墾地,大片森林消失,狼群的主要食物野牛,駝鹿,叉角羚等等動物不是被捕殺,就是被迫遷徙,狼群的棲息之地在人類的開拓下不斷被壓縮,更可怕的還有人類槍口中噴出的子彈,讓羅勃無數的同伴不斷倒在血泊中。
羅勃明白無法與人類抗爭,開始還採取的是對人類避讓政策,但隨著同伴不斷倒下的屍體,隨著領地的一點點縮小,狼群不可避免地開始面臨生存危機。環境的越來越惡劣,眼看著狼群一隻只開始被飢餓折磨,小狼和體弱的狼一隻只虛弱地死去,到後來,羅勃曾經顯赫一時的狼群最後也只剩下五隻了。
擺在眼前的現實是,要麼反擊,要麼等待的就是死亡。在已經沒有選擇的情況下,羅勃開始了向人類的反擊。第一次襲擊了一個疏於防範的牧場,大獲成功,狼群終於美美地飽餐了一頓。隨後,在羅勃的帶領下,它們開始到處襲擊人類牧場的牛羊。
羅勃仿佛天生就是一個擁有高超戰術的遊擊隊長,總會找到最薄弱的牧場下手,並且每次狼群都是來去如風,絕不因貪吃而多逗留,常常是等牧場主人聽見動靜,端槍趕來時,地上早已只剩一片血淋淋的狼藉。並且無論牧場主人如何加強防範,但總會被聰明的羅勃找到漏洞,那段時間,幾乎每天總有牧場死亡幾隻牛羊,搞得牧人們一到晚上就心神不寧,恨得牙痒痒的,必欲除之而後快。
據統計,羅勃帶領的群狼的在那短短幾年時間,一共殺死了近2000頭牛羊,更有一次,一夜之間咬死了一個牧場裡的三百隻羊,卻一口都沒吃。只因為這個牧場主曾槍殺了它們的一個同伴。這群狼在羅勃的帶領下,可以這樣說,它們已經不再是一群只知道為了食物而進行本能狩獵的動物,而是因為人類侵犯了它們的領地而進行強烈報復的勇猛戰士了。
最可怕的是,這頭狼王的傳奇之處在於除了在戰術上有著過人智慧外,似乎還熟悉人類對付它們所有的陰謀和伎倆,在它身上,仿佛具有洞察死神的神話般的能力一樣。甚至會在聽到槍響後能突然改變跑動姿勢或路線來躲避子彈。在牧人們的眼中,從某種意義上來,這已經是一個魔鬼,而不是一頭狼。
幾年裡,當地的牧人和獵人們絞盡腦汁,試圖去獵捕或誘殺這隻狼王,可是,它的智商總是超乎大家的想像,每次都能察覺到那些下了毒的誘餌和捕捉器陷阱,狡猾而機敏地遠離危險。甚至有一次,為了捉到它,人們不惜代價在整個村莊所有它所能經過的地方都布滿了陷阱,但也只抓住了羅勃狼群中可憐的已經為數不多的兩個同伴,羅勃仍沒有被傷到分毫。
在不斷的威脅和損失下,當地人對它已經恨之入骨,為抓到它最後甚至開出了高達1000美元的賞金天價。當年的1000美元絕對是一筆巨款,一般捉到一個江洋大盜的賞金一般也就兩三百美金。巨大的誘惑讓無數賞金獵人紛紛湧來這片土地。
但無一例外,他們一樣也是被狼王不斷戲弄,大多最後灰溜溜地鎩羽而歸。以致最後,這位狼群中的傳奇領袖被這些對它又恨又怕卻又無能為力的人類賦予了一個響亮的稱號:"山谷之王"。
最後,在1893年,一個叫賽頓的賞金獵人來到新墨西哥,才終於讓這場讓人類感到恥辱的角逐遊戲畫上了句話。就在這一年,狼王生命的最後時刻終於來到了。
賽頓原本是有著蘇格蘭血統的英國人,少年時期為了躲避父親的虐待,曾躲進過野生叢林生活過一段時間,和各種野生動物打過交道,有著豐富的動物經驗。賽頓於1880年來到美國。此時的他不但是一位動物學家,還是一名專業獵手。由於他對狼的習性有著豐富的知識,這一年,當地牧人們特意把他請來獵殺這頭大名鼎鼎的狼王。
剛來時的賽頓躊躇滿志,他認為憑著自己多年來對狼群的研究和了解,僅僅一隻畜生而已,對付它簡直簡單的不能再簡單。他通過仔細的觀察,發現在這樣一個地形複雜、崎嶇不平的土地上,使用獵犬和馬來抓捕羅勃是幾乎沒有希望的,通過對過去羅勃事跡的了解,他知道了槍枝作用也不大。
所以賽頓最後只有兩個選擇:使用陷阱或毒藥。
然而,很快他就發現,事情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簡單。他用盡了各種手段誘捕羅勃,到處在羅勃常出現的地方布下可口的美食和捕獸器,並在食物中下了劇毒,為了消除人類的氣味,他會在塗抹毒藥時把自己包裹的絕對嚴嚴實實,甚至在布置陷阱時都不會下馬。
但是,能洞察到一切危險的羅勃依舊沒有上當。更讓賽頓感到無法接受的是,羅勃甚至還對他進行了嘲弄,它會把賽頓作為誘餌的食物把沒塗抹毒藥的部分吃得乾乾淨淨,而有毒藥的部分卻紋絲不動,甚至有時候還會在賽頓布下的捕獸器上拉上一堆糞便來嘲笑這位運輸大隊長。
在不斷地被羅勃羞辱下,賽頓氣得暴跳如雷,但又束手無策,這樣下去,如果不出意外,他的結局恐怕依然會和前面的獵手一樣,最終只能承認失敗、灰溜溜打道回府
但不經意間事情出現了轉機。有一天,賽頓在野外檢查陷阱的時候,忽然發現羅勃的足跡旁邊出現了一行小一些的足跡。而這個發現也最終決定了狼王羅勃的命運。
這個發現讓賽頓無比驚喜,在不斷的追蹤下,他有一次終於用望遠鏡遠遠看到羅勃的身影,一頭非常秀氣的小白狼在荒野上與羅勃在一起,羅勃不斷驅趕走圍繞在小白狼身邊的雄狼。它們有時並肩奔跑和嬉鬧,有時靜靜地依偎在一起親暱......
至此,賽頓判斷出,這頭小白狼是頭雌狼,是狼王羅勃的愛侶。羅勃開始有了"自己喜歡的女人",賽頓還給這隻美麗的小白狼起了一個名字叫"布蘭卡(Blanca)"
當識別出這是一對熱戀中的情侶後,賽頓決定從小白狼布蘭卡身上下手來達到捉捕狼王羅勃的目的,因為單獨面對羅勃的話,它實在太狡猾,無數次的挫敗讓賽頓已經沒有了信心。
機會終於來了,一天在野外,賽頓再次看到了這對情侶,當他舉起槍瞄準布蘭卡的時候,布拉卡卻完全沒有意識到危險的臨近,正圍著羅勃身邊快樂地跑來跑去,羅勃對危險敏銳的嗅覺讓它先一步發現了賽頓的獵槍,聰明的它知道自己沒有能力對付人類,於是迅速呼喚小布蘭卡一起逃到山丘後面,這一次,小白狼布蘭卡逃過了一劫。
失敗沒有讓賽頓灰心,通過仔細觀察,賽頓發現布拉卡有時候會單獨出來喝水,於是,他重新制定了一個計劃,他殺了一頭小母牛,砍下牛頭做誘餌,在新鮮血液的誘惑下,單獨出來的布蘭卡終於落入了圈套,被鋼夾夾住。
此時羅勃離得並不遠,他聽到愛侶痛苦的呼號聲後,迅速趕了過來,然而,它只是一頭狼,它雖然聰明到知道如何避開這些鋼夾,但它卻沒有能力打開這些鋼夾。它只能不斷地撕咬夾在妻子腿上的狼夾連著的鏈子,但鉄制的鏈子讓它只能是一番徒勞。最後,嘴角已經滿是鮮血的羅勃只能在妻子身邊焦躁地走來走去,並不時地舔一下受傷的妻子以示不離不棄的安慰。
第二天早上,賽頓和幾個獵人來到這裡,發現了已經奄奄一息的布蘭卡。羅勃趕緊躲到遠處的叢林裡,然後它就看到了令它痛不欲生、撕心裂肺的一幕:
賽頓後來在他回憶中的描述中寫道:"然後就是一場不可避免的悲劇,那也是我一生最想擺脫的一個心理陰影的畫面之一。仇恨讓我們每個人都失去了人性,我們將繩子綁在馬上,另一端套在那隻即將死亡的小白狼的脖子上,然後向各個相反的方向驅趕我們的馬匹,直到鮮血從它的嘴裡噴出,它的眼睛慢慢失去光彩,四肢開始僵硬,最後癱軟,在這一刻,我們聽到遠處羅勃威脅性的嚎叫變成了哀號"。
地上的小白狼布蘭卡已經死去,靜靜地躺在那顆牛頭旁邊,陽光散落在它的身上,反射出迷一樣的光彩,這是一頭純白的,非常漂亮的小雌狼。
這只是這個計劃的一部分,賽頓的最終目的是抓住羅勃,他們把布拉卡的屍體裝上馬,帶回營地。遠處的羅勃一直傷痛欲絕地看這一切,一路上,布拉卡嘴裡的鮮血一直一滴滴落在通往人類營地的路上。仿佛也正在一點點帶走羅勃的生命希望。
這個時候羅勃本來依然可以逃走的,但對愛侶的不舍讓他一直在後面遠遠跟隨著,最後來到營地的附近,接連的兩天裡,賽頓總會在夜裡聽到它的撕心裂肺的悲情哀嚎。賽頓知道,它是無法拋棄自己死去的伴侶。
雖然不斷面臨著良心的拷問,但事情的發展已經讓賽頓沒有選擇,他不但要面臨來自任務發布人的不斷責難,還是這大半年來他受到羅勃無數次的羞辱的一種憤怒情緒的了結。他心裡明白,這次是抓到羅勃的一個最好的機會。
為了抓住羅勃,賽頓在布蘭卡的屍體旁邊布滿了130多個捕獸夾,已經密集到根本無法落足的地步。到了夜晚,羅勃在遠處傷心地望著躺在地上一動不動的布蘭卡,在周圍轉來轉去,雖然還殘留著來自骨子的機警,但喪妻之痛早已令它方寸大亂,最後,在它試圖靠近布蘭卡屍體想再嗅一嗅愛妻的時候,它被鋼夾鉗住了四肢,站立不起,四條腿都陷進了捕狼夾裡,血肉模糊......
我們從照片中可以看到,在被夾住那一刻,從它的眼神中仍看不到害怕和畏懼,它只是時不時地望著身邊不遠處死去的布蘭卡和遠方的大地,它的雙眼因為失去了自由和伴侶,充滿了悲傷和絕望......
這一刻狼王臉上悲情的畫面,讓賽頓內心如同被重重一擊,他開始改變主意考慮如何讓羅勃活下來,他沒有把抓獲狼王的消息告訴給發布任務的牧人,他讓僕人悄悄地把它帶回了自己居住的地方。
但是,當賽頓帶著食物小心翼翼地靠近羅勃希望能表示一下自己的歉意時,羅勃一看到這個有著血海深仇大恨的敵人,頑強地不顧一身重傷站了起來,怒視著賽頓,嚎叫著,咆哮著,就是不肯倒下,對賽頓扔過來的食物連看也沒看一眼......
四個小時後,這頭身負重傷、精疲力盡、已經吼得聲嘶力竭的狼王終於死了。或許,當布蘭卡死亡的那一刻,它本來就已經沒打算活著。
狼王最後悲壯的死亡,它所表現出的深情與血性讓賽頓深為震撼,也讓賽頓開始徹底頓悟,他開始懺悔,他開始反思。賽頓後來說,正是那一刻狼王的死亡讓他明白了他其實根本不了解狼的另一面,也讓他明白了動物也和人類一樣具有著豐富的感情,更讓他明白了萬物的靈性,大自然應該是人類和這些生物共同所擁有的。
這個故事表面上隨著羅勃的死亡已經結束,但其實並沒有結束,死亡的羅勃臨終前不屈的怒吼和眼神不斷在以後的日子裡在賽頓記憶中回現,也由此完全改變了賽頓的一生,從此他再也無法再說服自己再進行獵狼活動,並且此後不久便完全放棄了狩獵這個多年以來的愛好。
再後來,他成為了一名野生動物保護者和寫實動物小說家。在他的小說中,常常讓我們看到動物靈性的一面和對動物那種深深的關懷。後來他還成為了野生動物保護運動的創始人,世界範圍內著名的童軍運動(專門注重自然與保護)的創始人其中之一就有他。
1898年,賽頓在他的那本書"我知道的野生動物(Wild Animals I have Know)"裡講述了這段感人的狼王羅勃和布蘭卡的故事。
然而,人類的貪婪並沒有因為賽頓的覺悟而停下腳步,羅勃死後不久的20世紀初期,在人類的不斷絞殺下,羅勃的整個灰狼種群從美國本土滅絕了。以致1995年美國野生動物局為了控制黃石公園鹿群的數量,只能從加拿大引進灰狼群,雖然復育還算順利,但目前這些狼群也只分布在洛基山脈以北,而狼王羅勃曾經縱橫過的新墨西哥州已經近一世紀沒有發現過北美灰狼群的蹤跡了。
不過還好,人性中還是有良知一面的,賽頓等人的努力還是起到了一定效果,經過他們好幾代人的奔走和呼籲,終於在1973年,在距離狼王死亡一百多年後,美國終於立法確定保護北美灰狼。今天的北美灰狼已經成為美國的重要保護動物之一。
它們曾在人類無休止的開發和掠奪下,一度已經瀕臨從這個世界消失,可喜的是,在賽頓這些人的努力下,如今的它們終於又漸漸又恢復了生機,雖然規模還不大,但起碼事情正在向著良性方面發展。至少它們沒有像其他很多生物一樣在人類的侵掠下徹底滅絕,想來這也許已經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在今天美國的歷史上,羅勃已經被譽為北美大陸最神聖,最偉大的狼王,它用自己短暫的一生,詮釋了這場不屈的抗爭,它用自己的死亡,告訴了人類動物也有情感,也有尊嚴,它也用自己的犧牲,喚醒了部分人類的良知......
讓今天的我們少一些貪婪和欲望,學會與自然和諧共存!在與自然相處的過程中,真的請不要把自己看的那麼高級,把自己看成所謂的世間萬物的主宰,我們真正應該學會的是謙恭與敬畏。因為我們人類,說白了,其實也只是這個大自然的產物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