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黃緣龜的養殖過程中,每年的5月份到7月份是普遍性的產蛋季節。在南方某些溼熱氣候較長的地區,如果龜餵養得當營養充足,產蛋時間甚至能從4月份延續至9月份。收蛋的時光總是快樂的,但對於部分初次養殖黃緣的新手而言,不知道如何判斷龜蛋是否受精,甚至因好奇亂動導致活蛋壞死。本人在新手階段也曾做過這等蠢事,想來十分可惜。
在講述如何判斷龜蛋是否受精之前,首先要明確受精蛋的概念。很多新手想當然地以為,母龜產下的蛋就是受精蛋,就可以用來孵化出小龜。這種想法是絕對錯誤的,完全不了解爬行動物的生殖系統和繁殖習性。母龜達到性成熟的年齡都會產蛋,要想龜蛋受精就必須要有公龜進行交配。但即便有了公龜,母龜產下的蛋也未必就一定是受精蛋,這裡涉及到一個交配是否成功的問題。交配是否成功要看兩個條件:一是公龜也達到了性成熟的年齡,能夠產生成熟的精子注入母龜體內;二是母龜得看上公龜對交配行為給予配合,霸王硬上弓這種行為在爬行界是行不通的。或許有人會認為我在胡說八道,你還別不信,有龜友曾養了一公一母,那母的死活就是不肯讓那公的上,無奈之下只好另入了一隻公龜,沒成想倒與那母龜交配成功了。所以說,動物求偶也有幾分像人,關健時刻也是要看眼緣的。話說回頭,兩個因素缺一不可,否則母龜產下的就是未受精的蛋,也就是俗稱的「白蛋」,是無法孵化出龜苗的,建議洗洗煮來吃掉就算了。
明白了什麼是受精蛋,接下來就是如何判斷龜蛋是否受精了。一個正常的受精龜蛋,在滿足適宜的溫度、溼度、空氣三個條件的前提下,會遵循著嚴格的發育過程,首先出現的就是受精斑。換言之受精斑是否出現,是我們判斷龜蛋是否受精的決定因素。受精斑一般會自龜蛋產下後3至7天內出現,但也有一些不是那么正常的蛋,比如弱受精蛋(主要是由於公龜的精子活力不足造成,大概率會中途停止發育變成「壞蛋」)會再遲幾天,但如果超過10天仍未見受精斑,那基本上就可以作放棄處理了。那麼,受精斑究竟長的啥樣子呢?從形狀來看,受精斑是出現在蛋殼中間的一小塊白斑,初期如半個小指指甲大小,隨著發育的進行會變為一個環狀白斑,最後從中間向兩端擴展至整個蛋殼。受精斑是胚胎發育時吸收蛋殼內的鈣質形成,顏色呈較濃的奶白色,與蛋殼淺白帶黃相比區別十分明顯,即便是新手也可以一眼區分。
在判別技巧方面,有些資深玩友還能根據蛋殼的觸摸手感、蛋黃是否下沉來判斷龜蛋是否受精。但這些方法對於新手而言比較抽象和難於掌握,反覆的觸碰觀察反而容易導致受精蛋壞死。其實只要管得住自己的好奇心和發癢的雙手,能夠靜心等待受精斑的出現,才是判斷龜蛋是否受精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