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突然看到兩則消息。新聞報導極為簡潔。第一則新聞48個字。第二則新聞95個字。
俗話說:字越小,事越大。
阿里最近有些流年不利。
前有螞蟻金服即將在證券交易所敲鐘時,一個晴天霹靂,暫緩上市。
這從螞蟻大樓裡瀰漫財務自由的氣息,一下子轉為打工人的日常,反差太大,讓阿里的同事們難以承受。
聽說螞蟻金服一哥們,在微信群裡發了1萬多紅包,只等搖錢樹開花,哪曾想,天空發來一個大雷,把樹震倒了。
當晚聽到這個壞消息後,朋友們又默默的把獎金退了回來。
我們認為這事暫告一段落。
可是,該來的還會來。風平浪靜了一個半月,阿里正準備舒一口氣的時候,兩則重磅消息今天在權威媒體發布。
第一條消息:
市場監管總局依法對阿里巴巴集團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近日,市場監管總局根據舉報,依法對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
啥叫「二選一」,說白了,就是你用了別家的東西,就不能用我們的東西。
就比如小區有兩家賣羊肉湯的,你買了其中一家的,那就視為這家的客戶。假如某天這家老闆沒開業,你又想吃羊肉湯,你到另一家店裡吃飯,對不起,不買給你。同行是冤家。這兩家店不共戴天。
就是這麼個意思。
話說,十七年前,阿里偷偷創立了一個淘寶,開闢了在線購物的新天地。
隨後,無數電商不斷湧入。衣服鞋子包包、家電沙發燈飾、雞魚肉蛋水果蔬菜、甚至假章假證... 都能在電商平臺上下單。在網際網路上,你幾乎可以買到任何東西。
那麼在這種環境下,行業霸主逐漸形成,而後亞馬遜撤離國內市場,目前電商基本屬於三國鼎立的局勢。
龍頭老大阿里巴巴,老闆堅挺持久之京東,彎道超車拼多多。
按理說市場引入競爭,會有利於企業發展,有利於消費者獲益。
可是,在網際網路商業戰爭裡,企業之間出手必是刀刀見血,拼個你死我活。
在這樣的惡性競爭下,企業殺紅了眼,就會撕下斯文的外表,依據自己的行業霸主地位,亮出殺手鐧: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各位跟著大佬的小商販,你們「二選一」!
其實吧,二選一,本應該是消費者的權利,可是阿里卻把這權利用在了自己手裡,威逼在這些電商平臺開設店鋪從事經營活動的商家就範,只能選擇淘寶天貓。
「如果你想在天貓入駐,那你便不可在京東或其他平臺上同時存在。」
神仙打架小鬼遭殃,這對商戶來說,就兩難了。兩尊菩薩,哪個都不能得罪。
這種以大欺小,狂妄自大的表現,實在是有失大將風範。
可能阿里這幾年太順,忘掉了很多初心和原則,走得越發偏執和極端。啥辦呢?
人一生病無法抵抗時,只有讓醫生開藥方打針吃藥。
企業也是一樣,當企業內部已不能按正向方向運行,走偏了的時候。那就需要主管企業經營的的機構抽兩鞭子,清醒清醒。
於是,市場監管總局開始出手。這就有了今天的重磅消息。
監管機構通常會以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精神,讓企業良性發展。但是行業霸主太大了,監管機構擔心企業會隨時炸雷,尤其在金融行業,一步走錯,萬劫不復。
所以規範企業的金融業務活動成為極為重要的一項工作。
這樣,就能夠理解為什麼又來了第二則重磅消息:
金融管理部門將於近日約談螞蟻集團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國家外匯管理局將於近日約談螞蟻集團,督促指導螞蟻集團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落實金融監管、公平競爭和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等要求,規範金融業務經營與發展。
約談,一詞為書面語,大白話就是批評。我們體會過做錯事被領導批的那種感受。而這事情,接受約定一般是企業的一把手。想想一把手這時的滋味,想著都難受。
可能擔心小白們分不清狀況,胡亂造謠。為了以正視聽,《人民日報》隨之發表一篇社論《加強反壟斷監管是為了更好發展》。
這表明監管部門對「二選一」等行為的立案調查,並不意味著國家對平臺經濟鼓勵、支持的態度有所改變,恰恰是為了更好規範和發展平臺經濟,引導、促進其健康發展。相信通過加強反壟斷監管,能夠消除影響平臺經濟健康發展的障礙,平臺經濟也將迎來更好的發展環境。
也就是說大家誠信經營、公司競爭,不要瞎搞歪門邪道。
扯了半天,以上內容濃縮成一句與自已切身相關的忠告:
近期,阿里巴巴的股票,謹慎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