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奶在很多時候對於一些媽媽來說都是一個不小的問題。一邊擔心不及時的斷奶會影響到孩子以後的生活習慣,一邊又不忍心看著哭鬧的孩子不斷找媽媽要奶喝。
前不久聽到一個真實的案例,一個小學六年級的老師講,他們班上有個學生還是喝母乳,平來是不知道的,但是有一天去家訪,無意中聽媽媽提到了,老師心裡覺得惡寒:這對學生的心理的影響是非常不利的,這孩子的心理肯定是不健康的。
而媽媽說自己也帶孩子去過醫院,想看病,醫院了解到媽媽其實在孩子一歲多時斷過一次奶,後來因為孩子哭鬧了一天不吃東西,媽媽忍不住又給孩子喝了,而到了孩子二歲時,想斷孩子卻得了慢性腹瀉,不敢斷,直到孩子三歲多想斷時,孩子哭了三天三夜,忍不住就給孩子喝上了。於是一喝就喝到了12歲,而且孩子長大了,不給喝更難。
醫生聽說直搖頭,孩子現在這樣都是你自己作的,反覆斷奶又給孩子喝上,這不是為孩子好,是害了孩子。
雖說母乳餵養很有益於嬰兒寶貝的健康營養,但是並不是孩子要一直喝母乳,母乳和孩子的緣份是有時間期限的,一般到了孩子二歲之後就要想辦法給孩子斷母乳了。如果當斷不斷,反而不利於孩子生理的心理的成長。
嬰兒的斷奶最佳年齡是多少?
嬰兒斷奶應該在寶寶滿周歲以後,最好不能早於這個時間段。
現在也有很多國家提倡給寶寶餵母乳到兩歲。因為母乳餵養能夠讓寶寶的身體更加強壯,提高寶寶的免疫力,所以如果自身條件允許的話,可以不用太急,到一歲半再給寶寶斷奶也行。
其實也沒有最佳斷奶這麼嚴格的說法,每個孩子能夠接受斷奶的時間都不一樣,要根據寶寶自身的身體健康情況來判斷。
母乳餵養時長要根據媽媽和孩子的時間來定,如果媽媽要上班而且經常性出差,或者是工作比較忙,不方便背奶的話,硬是要母乳餵養,可能會導致媽媽經常性乳腺炎或者是母乳不足媽媽非常焦慮,這樣都不利於媽媽的健康的。
而有些孩子一歲多就開始不想喝母乳了,那媽媽就沒必要硬要孩子喝。
正常來說孩子到了二歲左右對母乳的依戀會慢慢的下降,這時候媽媽可以引導孩子進行自然離乳。
有時候斷奶反而是媽媽不太適應,而媽媽為了自己和孩子聯繫更緊密捨不得斷奶,導致有些孩子成長到小學了都還會找母乳喝,這是很不合時宜的行為。
我們斷母乳時也要注意科學進行,這幾點科學的方法媽媽可以參照
1、減次數
斷奶的過程說長不長,但也是不能急於一時的事情。
如果剛開始就馬上停止給孩子餵奶喝,那就是很錯誤的行為。正確的方式是逐漸去減少給寶寶餵奶的次數,等寶寶改變習慣後,就可以從而加大輔食的用量,逐漸讓寶寶戒掉母乳。
比如寶寶一歲半了一般一天會喝三次母乳,那麼我們會慢慢的減少中間的一次,再慢慢的減少早上的一次,可以用純牛奶或者是幼兒配方奶粉來代替,直到最後全部斷。
2、奶粉替換
當寶寶到了可以喝奶粉的年齡的時候,可以用母乳和奶粉交替進行餵養,但是一定要詢問過醫生的科學建議和用量,以防孩子產生消化不良等腸胃問題。喝奶粉能夠讓孩子慢慢忘記對母乳的需求。
不同的奶粉配方不同,媽媽可以選定一種奶粉給孩子喝就可以了,不建議換來換去。
3、恰當的時間
根據寶寶的自身身體狀況和溫度的變化去選擇合適的時間。
最好不要選擇炎熱的夏天,因為在夏天斷奶寶寶很容易因為不適應而導致腸胃功能的紊亂,就會因為斷奶而生病,最合適的季節是在秋天或者是春天這樣涼爽的季節。
除了生病以下這三種情況也不利於給孩子斷奶:
01、孩子新加輔食時不斷奶,這時候孩子可能會出現輔食過敏的情況;
02、孩子打預防針時不斷奶,這時候可能會出現疫苗反應;
03、在孩子換了新環境或者新撫養人的時候不要斷奶,容易斷奶失敗。
4、不能使用刺激「偏方」
有些媽媽們為了快速去給孩子斷奶,會採用一些奇奇怪怪的方法,比如在乳頭塗抹上一些甘苦或者辛辣的東西讓孩子拒絕去吃奶。
這種方法不僅會引起寶寶的哭鬧反抗,也是一種生硬又無效的行為。
5、當斷就斷
在斷奶時,媽媽對此的態度一定要堅決。千萬不要一時心軟又心軟。無限的心軟下去,就是在拖延時間,到時候孩子只會一直斷不了奶,並且這樣反覆的斷奶還會影響到寶寶的情緒。
6、儘量多帶孩子玩一些有意思的遊戲
在斷奶時期,多帶孩子玩,減少孩子無聊的時間,也就減少了孩子對奶香的念想。
菁媽育兒:斷奶時每個寶寶成長都必要經過的,不要因為一時的不忍就一直地縱容下去。當然斷奶時也要講究科學的方法哦!
我是菁媽,一個女孩的媽媽,母嬰行業培訓師,多平臺原創作者,混跡育兒界的醫師,藥師,營養師,心理諮詢師,為上千家長提供育兒諮詢。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