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赤壁之戰後,中華就被孫曹劉三家平分,北魏、西蜀、東吳三足鼎立,接著便開始了數十年的三國時期。但和其他天下分割的朝代最終都由其中一國變強後掃六合、統一天下不同,三國最後誰都沒吃下吃,反而是被司馬家政變篡權,最終晉朝統一了華夏。
面對「三國究竟誰最有能力統領天下」這個問題,其實一直都眾說紛紜,而阿鴦覺得可能三國的位置調換一下,或許就會發生不一樣的變化,所以在《三國志11》中,阿鴦就利用編輯器把成都設為魏國首都、建業設為蜀國首都、洛陽設為吳國首都,讓三個國家來一番180度旋轉,看看究竟會發生些什麼。
魏國到了成都之後,發現西蜀之地確實有些荒涼,而且三國之後的蜀國還沒有大城可守,勢力內還沒有一位將領是山地戰的能手,加上南蠻的不斷入侵,導致邊疆戰火不斷,不過維護統治反而還沒以前難度大了,因為戰爭不斷,又沒合適的軍師去處理,就只能讓司馬懿疲於奔波了,結果司馬懿積勞成疾而亡,魏國深陷山區泥潭也無奈倒下了。
接著是江東,現在應該改叫北吳了。由於北方水系少,所以類似甘寧、周泰等一系列水上的神將到了陸地上反而這一身水戲都成了無稽之談,而陸地上的將領就剩太史慈、潘璋和馬忠了。太史慈的確是個強者,輸出高、防禦高,潘璋馬忠也是捕捉達人,所以吳國可以南下攻打魏國,俘獲不少良將,成為三國中最多良將的國家。
那麼三國中受益最大的是哪個國家呢?答案是蜀國無疑。各位還記得諸葛孔亮三顧茅廬時提出的《隆中對》嗎?荊州丟了之後,雙線出擊的戰略就成了泡影,《隆中對》也就成了一卷廢紙,但是調到吳國來的話,荊州可就回來了,雖然漢中沒了,但也能利用江夏等其他地區做第二線,荊州這個要塞才是《隆中對》的關鍵!
重獲荊州也就意味著《隆中對》的正式展開,此時的蜀國可以說是面對著一片坦途,西邊的山地本就是「主場」,可輕易拿下;北邊雖然得費些功夫,但離了水路的吳國肯定也不會是蜀國的對手,自此三分天下之勢就完全顛倒了!如此看來,三國地理位置反轉可能還真有奇效,比如在國內首款由光榮正版授權的戰略手遊《三國志2017》裡的「英雄集結」玩法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英雄集結」玩法其實有點類似於「吃雞大逃殺」的玩法,把100名玩家安排在一張全新的大地圖裡進行長達14天的亂戰,並且玩家會被劃分在10個勢力當中,勢力之間能進行採集資源、軍隊對抗來產生分數,也能跑到敵方勢力的城牆直接進行攻城,甚至還能可以搬到敵對勢力旁邊,其不備去殺光那些挖礦隊!
而像阿鴦這種不敢隨意招惹人的,那都是只敢一直埋頭挖礦、採集礦石,為勢力囤積資源。囤積資源同樣能拿到不少的勢力貢獻,而且沒啥難度,如果勢力裡的大佬們需要去攻城的話,那就可以選擇去蹭蹭城牆的血量,反正就是躲在勢力範圍內採集資源,然後組織一些小規模進攻,那雖然吃不了雞,但是進個排行榜還是問題不大的。
看來三國互換位置的話,蜀國的收益還是相當大的,只要荊州在手,就能實施隆中對策,吃下其它兩國了。好了各位《三國志》的老玩家以及三國歷史迷們,你們覺得三國互換位置還會有什麼有趣的事件發生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下你們的見解哦,那我們下期再見啦,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