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平浪靜》上映第3天的票房1200多萬。與第2天相比,票房沒有上漲。
票房成績不能完全說明影片質量存在問題。
該片確實精彩,有深度,有電影人匠心付出。
電影原先叫《重返西園碼頭》,來自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俞平伯一篇散文名字《重過西園碼頭》。
一個很有畫面感的名字。
這部電影講了靈魂救贖的故事,主要人物都在自我世界強烈掙扎,為了撫慰觀眾與影片裡人物的心靈,後來改名為《風平浪靜》。
劇照
導演李霄峰很懷念1990年代那樣的色調與氣息,灰濛濛的天,斑駁的青石,人物眼神裡的幾分虛無與不定。
每個人物都在飄搖著,除了對愛情堅定的潘曉霜,她是影片裡唯一的亮色。
宋浩雖然擁有了愛情,但靈魂更加游離,父親宋建飛升官被李唐父子挾制,他光鮮外表之下,靈魂已殘破,為了尋求安全感,他準備丟棄大兒子,退休去澳洲和老婆二兒子宋遠團聚。
被利益侵蝕的李唐父子,能心靜如水嗎?
《風平浪靜》名字真好:一切的平靜下面每個靈魂搖擺不定,觀眾的心也在糾結。
罪惡總藏在暗黑處,但導演李霄峰讓罪惡顯露陽光之下。
章宇第一次出現在鏡頭下,飾演長大的宋浩,在石雕廠一片石頭粉末瀰漫的陽光下,接聽著電話,只是陽光格外明媚。
李唐拿著一大袋錢給幫助他殺人的宋浩,錢在高速路口四處飄散,明朗的光線下,宋浩拿了那袋錢,丟散的人民幣隨風在收費站口飄飛。
劇照
沒有警察,罪惡在陽光下更刺眼。
宋浩的復仇也在白天,高速路口,他衝出收費站,拿著鐵鍁去打李唐父子,從一片擁堵的車頂飛穿過。
最後宋浩自殺倒在自己父親懷裡,一片廢棄的輪胎堆中,外面陽光朗照。
陽光下倒下的宋浩,很刺痛人心。
高速收費站是主人公收穫愛情、犯罪復仇的地方,導演賦予了象徵意味,人生的來回似乎總要經歷某個重要的路口。
這個站口,是他收穫甜蜜愛情與希望的地方,收取他人錢財犯罪的地方,也是他復仇走向毀滅的地方。
影片特意安排了一場遊輪的戲,老人倒立在一群狂熱的人群裡,所有人在菸酒刺激下面目變形,痴狂瘋癲。
1990年代市場經濟刺激下的精神虛無狀態,導演也通過鏡頭語言表現出來。
父親宋建飛與宋浩這種父子關係,實際是導演要刻意批判的,
觀眾總想著宋浩的悲劇是李唐父子脅迫的結果,實際宋浩的悲劇來自於父親宋建飛。
劇照
李唐的悲劇不也是父親帶來的悲劇,權力謀得清華保送名額,最終也毀於父親的權力。
宋浩誤傷萬某,父親趕到補一刀,致人死地,實際如果當初自首,也不會有最後的悲劇。
影片一開頭,我們看到宋建飛與宋浩父子那種嚴肅冰冷的關係。
宋浩去遊戲廳,父親那兇惡的眼神,倒逼他說出實話。
就是父親在母親病重娶妻生子這件事上,後來的宋浩,也沒有表現出反抗性來。
這部影片實際重心指向父權,對東方父子普遍冰冷嚴肅的關係進行批評。
張藝謀當年《千裡走單騎》也是邀請高倉健主演,表達對東亞國家父子嚴肅關係的反思。
劇照
青春懸疑類影視劇的框架結構很難突破,有觀眾認為有東野圭吾的結構模式,這有點不妥。
隱秘被發現,真相一層層展現,哪個懸疑類不遵循這個框架呢?
電影選擇的拍攝地是泉州,一個不大的海邊城市,與俞平伯散文裡的氣質相同。
有碼頭,有南方雨水長久衝刷的斑駁,那湧起或者平息的潮水,與平凡生命的起伏很相似。
筆者淺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