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高原邊境已進入一年中最冷的時期,儘管當地印軍於前不久撤走了一部分,但剩餘士兵的後勤保障仍然十分艱難。由於地形複雜險峻,很多地方都需要用騾馬運送物資,而就在這關鍵時刻,印軍的騾馬運輸隊卻因為欠薪開始罷工了。據外媒報導,近期高原邊境的印軍騾馬運輸隊罷工了,要求印軍立即支付拖欠了4個多月的工資,否則將不再向前線運輸糧食、燃料和飲用水。
據介紹,印軍在高原地區交通條件最好的基地是列城,擁有機場和公路,大部分印軍其實都駐紮在這裡,和前線的部隊輪流更替。但是從列城越往前線,道路條件就變得越來越差,很多地方都是單行線,甚至有一些偏僻據點不通公路,運輸車輛根本無法進入。而印軍的直升機也無法兼顧這麼多偏僻據點的後勤保障任務,所以騾馬運輸就成了唯一可行的選項。從今年6月份起,印軍後勤部門就開始在當地招募大量平民,成立了一個專門運送後勤物資的運輸隊,負責將食物、燃料用肩扛手提的方式送往山頂,往返一次需要至少12個小時。後來印軍又為這支運輸隊採購了大量騾馬,算是解放了不少人力,不過遇到騾馬也無法通過的地形時,還是得靠人力。然而自8月份以來,印軍就開始拖欠這支運輸隊的工資,直到現在已經欠薪4個月。所以當地騾馬運輸隊發起了罷工,拒絕繼續進行這一無償勞動。
其實印軍以往每年都會招募至少12000名勞工,為北部邊境附近海拔4000米以上的軍事據點提供後勤運輸服務。此外,印軍還招募勞工修路,比如印軍道路建設局(BRO)目前正在邊境地區推進的73條全天候戰略公路項目,主要就是由當地勞工負責建造,但由於人力不足,項目進度一直很緩慢。邊境地區已經形成了一個圍繞印軍後勤供應的產業,印度陸軍每年會採購140萬人份的補給物資,但其總員額只有115萬,剩餘的25萬則是為民間勞工和一些治安警察準備的,可見印軍勞工群體的規模之龐大。
這對於印度來說也是無可奈何的一件事,因為高原南方一側屬於迎風面,地勢極為陡峭,冬季有大風,夏季有暴雨山洪泥石流。道路如果修在地勢低的位置,很容易被洪澇災害摧毀,但修在地勢高的位置,不僅成本更高,還可能超過了印度工程人員的技術能力。據了解,一個山地師在作戰期間平均每天的物資消耗量是200噸,這還不算汽油的消耗。如果用騾馬完成這些物資的運輸,需要3500頭,用人力運輸的話則需要13000人。而人在海拔4500米以上高度時,心肺功能只相當於平原的6成,負重能力約7成,海拔越高,體能下滑越明顯。此外人在高原還要面臨缺氧、缺水、寒冷、紫外線輻射的威脅,再加上過度疲勞,人體受到的損傷是很嚴重的。然而印度勞工已經如此辛苦了,印軍竟然還欠薪長達4個月,難怪勞工們會憤而罷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