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大美術與設計學院學子用畫筆記錄下大溪源整治
「自從大溪源變美了,我每天都要走上幾趟,感覺心情特別舒暢。以前村民要挑著農產品到縣城去賣,現在在家門口就可以賣『風景』了。」泰順縣大溪源村村民黃達迎笑著形容現在的生活。
近年來,泰順縣大溪源村秉承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治理,還原天然美景」的治理理念,將大溪源打造成為了一條市級美麗河湖。而美麗河湖帶動了「美麗經濟」,為大溪源村帶來寶貴的發展機遇,讓這個藏在深閨裡的山村引來了一波又一波慕名前來遊玩的遊客。
可以說,從「美麗河湖」到「幸福河」,大溪源的整治開發提升見證了大溪源村村民的全面小康之路。
山村因大溪源而得名
是奔小康路上最大特色和優勢
大溪源村位於泰順縣新58省道龍井坑隧道和上洪隧道之間,因大溪源穿村而過,取名為大溪源村。生活在這裡的村民依水而居,大多以務農為生。
村裡群山環繞,溪流蜿蜒,林中棧道、古民居、古石橋、古道、古樹等保存完好。但是在村民黃達迎的印象中,前幾年的村子一直默默無聞,不為外人所關注,發展非常緩慢。
2011年,在外經商的黃維業當選村主任,回村之後他一直琢磨著如何帶領村民致富。「我從小在大溪源村出生長大,對大溪源充滿了感情。這一條溪就是大溪源村最大財富,也是最大特色。」
他意識到大溪源村的美在於水,如果將大溪源打造成特色,一定能吸引更多人的目光。就這樣,一個「以水發展鄉村旅遊」的念頭在黃維業的腦海中逐漸成型。
擺在黃維業面前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先做好大溪源整治,黃維業和村幹部提出要先把村容村貌整治起來,藉助得天獨厚的先天優勢,打造一個舒適整潔、「宜居」、「宜業」、「宜遊」的大溪源。
而此時,由於村裡幾乎家家戶戶都散養家禽,加上疏於清理,導致整條溪流汙濁不堪、臭氣燻天,溪流兩側雜草叢生,河床狹窄。為此,黃維業對村民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努力提高村民的保護意識。同時,村兩委還下了大力氣讓村民圈養家禽,嚴禁散養,有效改善了溪流水質。
治水,關鍵在於「管」。黃維業發揮年輕幹部精力充沛的特點,由5名村幹部組成了河長制工作督查行動隊,實行每周一次的督查,不論雨天、黑夜還是假期,全天候突擊檢查,現場察看,一次又一次認真巡查、督促。
生態治理溪流
形成「水清河暢、岸綠景美」景觀
值得一提的是,大溪源溪流綜合整治過程中,始終堅持「生態治理,還原天然美景」的治理理念,不破壞溪流原始面貌,充分挖掘溪流自身的特點,使河道整治融入自然。
在泰順縣水利局的悉心指導下,大溪源村秉持「尊重自然、生態修復」的理念,先後投入資金1000多萬元,重點實施了河道生態修復、堤防加固、河道清淤等生態修復治理、遊步道新建、沿溪景觀打造等工程。
「這些河道中的攔水壩、遊步道、石步汀,是我根據溪流自身的特點,親自進行設計,與天然的溪流風光融為一體,相映成趣。」黃維業發揮自身專業特長,親自參與河道的設計和治理。
對此,泰順縣水利建設管理中心副主任黃建譽進一步介紹說,「在大溪源溪流整治工程實施過程中,保持了河道原始生態面貌,對河道內的彎道、灘地等都給予了最大限度的保留,遊步道及景觀打造都融入到溪流的原始風貌,這些都尤為難得。」
同時,大溪源村還對河岸原有灌、喬木等植物給予充分保留,讓水陸生態系統保持流通。連續多年的生態化治理,形成了「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溪流環境。
好山好水帶來好收益
大溪源見證村民全面小康之路
現在,大溪源村四面群山環繞,翠水青山,桃樹遍地,溪水清澈,建成遊泳區、燒烤區、休憩區、垂釣區等,美麗鄉村步道、文體廣場、生態公廁、飲用水、汙水處理等其它基礎設施一應俱全,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天然養吧、避暑勝地。
憑藉優渥的自然環境和美麗河湖,大溪源村成了喧囂都市中的世外桃源,先後被評為「省級溼地公園」、「美麗鄉村宜居示範村」等多項榮譽稱號。隨著水越來越清,引來了一波又一波慕名前來遊玩的遊客。短短幾年間,大溪源村逐漸改變了過去貧窮、落後的面貌,成為全縣聞名的美麗新農村,逐步向景區化發展。
「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都嚮往鄉村的清新空氣。隨著村子越來越美,遊客多了,村民成了最大的受益者。」黃達迎說,獼猴桃、生薑等土特產在家門口就能一銷而空。
「以前村民大多靠種田為生,每年只有幾千元的微博收入。現在隨著村裡的知名度打開,不少村民開起了農家樂,收入也翻了幾番。」黃維業說。
這個國慶,2020年大溪源首屆蝴蝶文化旅遊節如期舉行,成為了泰順網紅打卡點。「下一步大溪源村還將自籌資金,修繕古村落,完善旅遊基礎設施,真正打造一個舒適整潔,宜居宜業宜遊的世外桃源,讓村民富起來、讓村莊美起來。」黃維業向記者介紹起大溪源村的發展規劃。
「大溪源為村民帶來了好的收益,見證了我們致富之路,是我們村民心中真正的『幸福河』。」在採訪的最後,村民黃達迎如是感慨道。
如今,在我市各個鄉村,鄉村水質水環境水生態得到了大幅提升,人居環境得到了很大改善。而美麗河湖創建將美麗鄉村、美麗田園串聯成珠,帶動了美麗經濟,進一步彰顯了美麗水鄉的韻味,讓家門口的河湖成為了村民心目中的「幸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