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個成語叫嫉賢妒能,意思是說對品德、才能比自己強的人心懷妒忌。由此我們可以推斷,那些真正優秀的人常常遭到他人的嫉妒。
如果你的能力強,那麼你必然能在和他人一樣的工作中獲得更大的利益,因為你做出的成果更優秀。當獲得足夠大的利益、資源,那麼必然遭到他人的嫉妒甚至中傷。
這也可以理解,因為你的存在,別人的好處和資源被你搶佔,那麼不排擠你排擠誰呢?如果那些平庸的人對你毫無嫉妒心理,那麼這是不是代表你還不夠優秀呢?
他人的嫉妒付諸於實踐,大多為兩種 行為,一是陷害,二是講壞話中傷。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怎樣應對這些背後說人壞話的小人。
背後嚼舌根、造謠的法子多的是,但這種傷天害理的事我們不能做,而怎樣正確澄清謠言、給予小人適當反擊的技巧我們必須要掌握。我的表弟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成為了嚼舌根的受害者,因此吃了不少虧。
他在公司內的競爭對手由於實力和他比起來差了一截,心生嫉妒,常常在同事們間傳些他的謠言,他認為清者自清,所以從來沒有採取過任何行動來澄清這些壞話。但令他沒想到的是,時間一久自己的忍讓卻成為了同事和領導們眼中的默認,大家漸漸對他的態度漸漸發生了改變。
表弟向我抱怨起這件事,想讓我替他出出主意。我想了想,認為下面這3個方法一定能奏效。由輕到重依次是:
第一個方法:以德報怨
在我的生活中,也曾有過被小人背後說壞話的經歷。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儘管我對造謠者心懷恨意,但我反而不和他發生正面衝突。曾經在大學裡我有過這樣一個說我壞話的同學,但我從來沒有當面質問過他,反而常常請他喝飲料,在其他同學面前誇他是個真誠熱情的人,時間一久,同學們都漸漸看清了他的謊言,疏遠了他。
以德報怨,人看在眼裡自然心知肚明,有些東西可能越描越黑,不去解釋反而是最佳應對方法。
第二個方法:公開矛盾
古代有這樣一個故事,漢文帝的貼身太監趙同很得皇帝信賴,而他與大臣袁盎素來不和,因此常常在漢文帝面前造袁盎的謠。這樣一來二去,漢文帝逐漸不再信任袁盎。
袁盎自然也沒有坐以待斃。一次,漢文帝出行時,趙同竟和皇帝坐在一輛馬車上。袁盎撞見,立馬讓車夫停住,向趙同破口大罵。「你一個太監,居然敢坐上皇上的馬車,這是大不敬!立刻滾下來,不要臉的東西!」趙同氣急了,但是沒有辦法反駁,只好下了車。從此以後,趙同再在背後說袁盎的壞話,漢武帝就會覺得這個趙同有點公報私仇,說人家不就是跟你開個玩笑嗎?你也不至於天天說人家壞話啊,從此以後漢文帝不再相信趙同的讒言。
第三個方法,順勢攻破。
公孫弘和汲黯是漢武帝手下的臣子,汲黯嫉妒公孫弘官職更高、收入也更多。於是他說:「公孫弘俸祿豐厚,但是他吃穿都非常樸素,這是他的騙局。他想要以此來塑造勤儉質樸的形象,從而獲得人們的尊重和讚賞。」漢武帝讓公孫弘回應,沒想到他說:「汲黯是我的好朋友,對我最是了解了,我的確是他說的那樣」。
漢武帝不解,就詳細的詢問了公孫弘,公孫弘就順勢說出來自己平時節儉的原因,順便把汲黯的謊言拆穿了。
漢武帝對公孫弘的回應十分滿意,對汲黯的印象大打折扣。
表弟對我出的三個主意感到驚訝,非逼著我說怎麼想出這樣絕妙的法子。於是我給他說出了我的秘密法寶,向他推薦了《中華點子庫大全》。
這套書搜羅了從古到今數千個奇謀妙計,不管是從政、從商、職場、商戰、為人處世、競爭博弈,都能從中找到取勝的靈感和案例。
你覺得生活工作很難、事事不順心、焦躁煩惱,其實未必和你能力有關係。關鍵還是你當前的思維方式,找不到解決的辦法。但是如果你換個思路、換個思維,說不定原來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怎麼換思路、換思維?
其實很簡單,多看案例、多領域都涉獵一點,以後遇到類似的事情你就知道該怎麼辦了。
有句話,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還有句話,熟讀謀略千百篇,不成臥龍也會抄!
《中華點子庫大全》就是一套非常好用來開拓眼界的書。
推薦你買一本回家,有時間隨手翻翻,有事用來解決問題,沒事用來開拓眼界當故事看。
點擊這裡,這套《中華點子庫大全》一共六本,包裝精美、閱讀順暢、無論是自己看還是送同學、送晚輩都是上上之選。原價198,現在打折只要69.9元。如果喜歡,不妨點擊下方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