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日,中保研時隔半年重新出現在了公眾的視野中,並放出最新碰撞的五車視頻。其中就包含了第二次測試的帕薩特車型。而據了解,本次的帕薩特再次碰撞是上汽大眾主動送檢,車型為330TSI商務版。那麼帕薩特成績又是如何呢?
說起本次二撞的帕薩特中保研成績,最大的看點無非就是車內乘員安全指數,而帕薩特成功的獲得了G的最好成績。我們今天也就以這個碰撞項目以及成績入手,來聊聊帕薩特為何能夠得到G。
從中保研官方給出的碰撞視頻看到,帕薩特在碰撞中,A柱強度相當不錯,碰撞過程中沒有出現彎折或者形變,車頭的吸能區發揮了作用,輪圈也沒有向車內擠壓,整體車身結構非常完整,車廂看起來並沒有受到太大的侵入量。總體來看,帕薩特25%偏置碰撞成績非常出色,結構強度完好,氣囊作用穩定,安全帶的約束力度也相當不錯。
帕薩特的正面安全氣囊以及側安全氣簾均及時打開,位於車輛主駕駛的假人頭部與正面安全安全氣囊正確接觸直至碰撞結束。期間,前排假人的頭部並未與外界硬物產生接觸,約束系統對碰撞過程中假人的姿態控制到位且及時。
其實開始看到這個成績的時候,我與大部分網友相似,為帕薩特能拿下這樣優異的成績而到驚訝,但在驚嘆之餘,筆者還調查了它能拿下這樣成績背後的原因,並在此過程中,發現了一些關於上汽大眾在安全方面所不為人知的東西。
早在2005年,當那時候的車企都在實驗室裡研究車身安全時,如何在正面、側面等碰撞測試中過關。上汽大眾已經把目光放到了實際的生活場景中,當時還叫上海大眾就已經成立了國內首個由汽車製造商建立的交通事故研究部門CIDAS。該部門的存在,就是為了調查和分析在中國發生的各類事故,從而更有針對性,更全面的保護中國用戶在道路上的行車安全。
而隨後的幾年內,上汽大眾擁有CIDAS部分的優勢就展現了出來。根據當時CIDAS出臺的交通事故統計,柱碰事故中人員的死亡率是其他事故類型的3倍。而柱碰撞的破壞力之所以這麼大,是因為相比起普通的正面或側面平面相撞(撞牆或者撞車),柱碰撞由於撞擊面積更小,所以單位壓強會更大。車身發生的形變更趨向於彎折而不是壓縮,斷裂的風險會急劇上升。
總結:即便發生這類碰撞事故發生的概率並不大,但由於碰撞所帶來的破壞力和傷亡率極大,上汽大眾也依然在十餘年前就將此事故類型中的車內乘員保護效果到車身結構完整性納入考量,對車型進行全面且細緻的安全研發(作為對比,2019年中國才將前柱碰列為推薦國標,而當時上汽大眾不只是針對於前柱碰,包括前、後、排側面撞柱等多種工況都列為其車型開發的重要考察項)。也是這一份對安全理念的堅持,也造就了如今的帕薩特能在中保研碰撞測試中拿下G的重要原因。
文章由易車號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