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說起古典小說,大多數人第一反應就是四大名著。
其實若是回到明朝、清朝,人們最喜歡的未必是《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而大概率會是一個系列小說:三言二拍。
人類歷史上的文化現象有時就像火山噴發,某個歷史階段,突然狂暴地噴湧出一大票文化精品,而後像長明星一樣永存於歷史的天空。
三言二拍就是如此。三言的編著者馮夢龍和二拍的作者凌濛初,幾乎同時創作出三言和二拍,在明末清初掀起閱讀狂潮。其中諸如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白娘子永鎮雷峰塔等橋段,至今仍然傳唱不衰。
三句話不離黃,有這麼勁爆嗎?
說了半天,可能還有人不知道三言二拍的全名。
三言指的是:喻世明言、醒世恆言、警世通言,編纂者是馮夢龍。之所以講編著,是因為三言許多篇目並非馮夢龍原創,而是收集了唐宋元以來許多流傳已久的傳奇、小說、話本,進行再創作、再加工。
就像《警世通言》中收錄的《白娘子永鎮雷峰塔》,起源於唐,演繹於宋,在元末明初已經是非常成熟的話本小說故事,馮夢龍對原有故事進行了細節化、書面化改編,才形成了今人熟悉的白娘子故事。
二拍指的是: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作者是凌濛初。二拍絕大部分內容都是凌濛初的原創,而且故事類型與三言不同,大多是晚明市民生活,神仙怪異色彩淡了許多。
馮夢龍與凌濛初都是江南人,都經歷了明末清初的大亂世,都死於明亡清興之際,兩人人生遭際、思想認識、文學造詣都高度接近,因此,三言和二拍的藝術水平不相伯仲、一時瑜亮,雖然是各自獨立創作,卻不約而同地成為明末文學的雙子星,真乃是一個文學上的奇蹟!
兩個系列作品的背景聽起來充滿了時代的沉重感,但內容其實一點也不沉重,反而充滿了輕鬆、戲謔、快活的空氣。
這其實是文藝作品與社會生活互相映照的經典現象。
每當社會安定、經濟繁榮時,文學作品總會有點傷痕味兒、悲情味兒。反之亦然。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冷戰達到高峰,核陰雲令世人惶惶不可終日,文學界意外掀起強烈的科幻狂潮,格調無一例外地熱情洋溢,充滿自信地憧憬人類美好的未來。
而到了九十年代,中國傷痕文學一度大行其道。1994一部叫作《孽債》的電視劇上映,因為反映的是返城知青的生活,從痛苦中掙扎出來的人們非常樂於憶苦思甜,收視率一度對當年霸屏的《三國演義》構成強烈挑戰。
三言二拍的幾百個短篇故事中,帶葷的段子不下幾十個。許多情節都堪稱限制級,與《金瓶梅》的尺度不相上下。初看小說,仿佛明朝人生活在大同社會一樣。其實,這正是因為當時社會變亂之極,人們都希望從文藝作品中得到暫時的麻醉與快樂。
也正因情節太過露骨,三句話不離黃,三言二拍一度被斥為淫書,長期被明清朝廷禁止發行。
風情的背後是世情
三言二拍從嚴格意義上說,屬於正兒八經的純文學,是兩位有信念、有節操的文人創作出來的。
三言二拍固然有不少葷段子,但若把它們理解為小黃書,就失之於膚淺了。與《金瓶梅》一樣,三言二拍那些看起來過於寫實、令人不好接受的段子,其實都是用現實的筆觸在還原明朝市民生活。簡言之,就是在講世情。
以《喻世明言》的卷首《蔣興哥重會珍珠衫》為例,我們且來看看作者是怎樣以葷說世情的。
蔣興哥是個四處奔波的商人,其新婚妻子王三巧在家懷春,正巧被一個外地來的客商陳大郎看見,陳大郎央求牙婆薛婆子從中牽線,一來二去,竟然做出不可描述的事。
後來陳大郎巧遇蔣興哥,酒酣耳熱之際,把王三巧送自己的珍珠汗衫拿出來炫耀,導致姦情撞破。再後來,蔣興哥怒而休妻,陳大郎行商遭了強盜,家產喪盡,老婆居然又被蔣興哥娶了。
論起薛婆子攛掇姦情的手段,與《水滸傳》王婆攛掇西門慶和潘金蓮如出一轍,過程也汙出天際。
但看完之後你不會覺得這場人間喜劇裡誰好誰壞,當然那個專門攛掇人的薛婆是個徹頭徹尾的王八,你可以理解為她只是個工具,是個符號。
王三巧思春,蔣興哥被綠,背後的深刻原因是明朝的商業化傾向。丈夫不出門經商,生活就維持不下去。妻子二八青春,一年半沒見丈夫難免閨中生怨。加之社會經驗又少,被牙婆誤騙犯了錯,雖然不可接受,但也事出有因。
姦夫陳大郎也只是個普通行商,與王三巧一見鍾情,得手後又有點燒包過度,導致遭了報應,也只是個精蟲上腦的普通人,並不是那種破家殺人、十惡不赦的壞蛋。
武松殺西門慶看著解氣,但是如果蔣興哥真要是殺了陳大郎,估計讀者就很難接受。
凡夫愚女,恩恩怨怨,悲歡離合與其說自作孽,倒不如說是命運捉弄人。
馮夢龍就通過這種芝麻大的小事,在講述最普通的道理:把持不住慾念,最終害得是自己。
這種講道理的方式,和現在用《歡樂頌》描寫都市女性的酸甜苦辣,用《都挺好》反映原生家庭的苦惱,其實如出一轍。區別只是,馮夢龍用了一個更勁爆的表述方式。
所以說,讀懂了三言二拍的風情,才能真的讀懂古今一致的世情。
寫盡人生的辛酸
人生在世,誰沒遭過難,誰沒背過時。三言二拍裡絕大多數人物,都是被命運捉弄的對象。但三言二拍中蘊含著滿滿的正能量,鼓勵世人去勇敢面對挫折。
《初刻拍案驚奇》中的《轉運漢巧遇洞庭紅 波斯胡指破黿龍殼》,講了一位做生意屢屢失敗的文若虛,懷揣著一顆不甘失敗的心,坐海船到南洋,意外地通過幾百斤洞庭紅桔子大賺了一筆,回程時又巧得一隻老黿龍的殼子,裡面有二十顆夜明珠,一位識貨地波斯商人出價五萬兩銀子買走。文若虛一夜之間成了一方巨富。
其實黿龍殼子什麼的都是扯淡,一夜巨富的橋段未免有爽文嫌疑,但小說傳達的意思在於,無論古今,也無論是政界還是商界,堅持到底不放棄,才是人生最大的利器。
有些故事,還意外地講述了一些發人深省的小道理。
《醒世恆言》中的《勘皮靴單證二郎神》,講宋徽宗後宮韓夫人,長期得不到寵幸,心中難免積了些怨言。某日她到二郎神廟中,看到英俊威武的二郎神泥塑像,居然心生愛慕,也不管什麼隔牆有耳,把自己多年的委屈一股腦說了出來,並且許願日後要找一個像二郎神一樣的男人。
不料真就隔牆有耳,廟祝孫神通聽說了,又垂涎韓夫人的美色,於是假扮二郎神,夜夜與韓夫人幽會私通,還花言巧語騙走了宋徽宗賞給韓夫人的一條玉帶。
且不說韓夫人受了多大的委屈,人生在世,有些話是真的只能爛在肚子裡,甚至連親爹親娘都不敢說的。隨意出口,爽快倒是爽快了,天知道會被什麼人聽去?
所以,喜歡在朋友圈裡發動態、發照片、發這發那的夥計們可要小心了,網上人多眼雜,誰知道黑梭梭的角落裡,有什麼樣的眼睛在盯著你。
《三言二拍》雖然沒有宏大的故事,但卻記錄了形形色色的人,也展現了形形色色的生活。說盡三界五方、寫遍痴男怨女,其實主題只有二字:人性。
當今社會光怪陸離、節奏匆匆,忙碌奔波之餘,你真該關愛的是自己的靈魂,閒暇時刻,一杯清茗,讀三五頁書,悟一兩條道,或許是不個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