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倪偉)2020年,傳統大型展會紛紛走上「雲端」,催生參觀展會的新體驗。
11月16日至20日,已經舉辦到第十六屆的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也首次以「雲上文博會」的形式呈現,不設線下展區。打開VR模式,轉動手機,你就能在逼真還原的前門大街走一遭,環視360°的風光。眼前跳出的虛擬人「小春妮」,以北京電視臺主持人春妮為原型,以春妮真實的聲音講解著北京文化發展的大事件。
此次北京雲上展區以「VR+AI」的形式,開創了多個國內展會的先河。北京展區是唯一以城市地標作為VR展廳設計的展區,引入了國內首個AI展廳虛擬人智能客服……這些創新,為未來的「雲上」展會探索著新的形式。
「小春妮」在前門大街數字場景中開始北京雲上展區的導覽。
VR畫龍,「小春妮」點睛
北京雲上展區的總體設計,是從前門大街引入,「小春妮」在這裡出場,介紹北京文化建設整體情況。然後,進入以大興國際機場為場景設計的序廳,「小春妮」向觀眾導覽北京雲上展廳。
她背後的四扇門,分別通向「新業態」「新消費」「新場景」「新引擎」四個展廳,點擊進入,展廳中央場景分別為中關村大街、三裡屯、首鋼園鍋爐。30家文化機構和企業的展臺,在各個展廳沿弧形展線分布,每個展臺上收納了視頻、H5、圖片等,呈現著最新的文化作品。
VR和AI應用,並非噱頭。進入VR模式以後,在每個場景裡,只要轉動手機等終端設備,就能360°巡遊,實現裸眼VR的效果,不必用手指操控屏幕。而AI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小春妮」身上。
在展覽講解、新聞播報等場景裡,虛擬人已經不少見,但「小春妮」不同。負責北京雲上展區的騰訊雲技術團隊向記者介紹,此次虛擬人的形象經歷了5次修改,最終形成 「小春妮」形象,最大限度保留了春妮本人的特徵,使用了她的配音。此外,三套服裝、九套動作,讓「小春妮」在各個不同場景中實現形象轉變,給觀眾新鮮的感受。
雲上展區的右上角,有一個「智能小春妮」按鈕,點進去,可以與「小春妮」實時對話。在提問框裡輸入問題: 「展廳裡有什麼可看的?」「798園區有什麼好玩的?」「能在線瀏覽首都博物館嗎?」「小春妮」便會「面對面」回答問題。
「小春妮」在線回答觀眾問題,此前已經利用AI技術學習了企業知識庫的內容。
北京展區AI技術負責人趙文言介紹,該團隊通過組委會收集的企業資料和在線採集的信息,建立了30家重點企業的知識庫,一共形成近萬條信息,利用深度學習技術,讓「小春妮」自主學會這些知識。值得一提的是,回答問題的同時,「小春妮」還會做出簡單的動作和表情,這需要與問答的主題呼應。
「既有交互又有形象,人格化的虛擬人在展會中出現,這是國內第一次嘗試。」趙文言說,「小春妮」的出場,讓整個VR展區活了起來,不僅有沉浸式的導覽和問答交互,還具備人格化的感染力,「如果VR技術在畫龍,小春妮就是點睛。」
為內容做嫁衣,展區呈現北京最新文化作品
105家機構、企業,30家整體展示,產品形態千姿百態,如何為每一家提供最合適的展示形式?
在設計之初,北京雲上展區內容運營團隊就遇到了一些小問題。一開始,設計團隊為企業展臺設計了標準模板,但發現影視企業展示了很多豎狀的海報,不適配原先的設計。於是他們調整設計,為海報留出豎圖的位置。
30多家重點文化機構和企業,一共展示了200多個視頻、圖文和H5連結,藉助雲上展區多種展示形式,北京市各類文化產品得以生動地呈現。
比如,首都博物館將《從南京到北京》展覽的H5連結放進展區,觀眾可以進入360°展廳觀看,這是首博今年在明北京城建成600周年推出的重磅展覽。備受期待的北京環球度假區,展示了3分多鐘的揭秘視頻,提前「劇透」將有哪些精彩的項目。由工業區轉型而來的首鋼文化園區,上線了《首鋼冰球》宣傳片,提前展示由原首鋼精煤車間改造而成的冰球館。
還有一些影視作品尚未與觀眾見面,現在已經可以在這裡搶鮮觀看宣傳片,包括歌華傳媒集團下屬北廣傳媒影視公司主投和組織攝製的建黨百年獻禮劇《覺醒年代》,以及完美世界帶來的《光榮與夢想》。
「內容策劃主要以『科技+文化』為線索,展覽形式的設計為展示的文化內容服務,幾乎每一家都拿出了最新的產品展示。」據悉,展廳的設計籌備從9月底開始,僅僅一個半月時間,就完成了三個月工作量。
其中,「新引擎」展廳的加入也是北京展區特色之一。前三個展廳展示了重點機構和企業之外,最後一個展廳整體介紹了北京近年來的文化支持政策和行動,而展示的形式並非單調的文字,同樣以大量的視頻和圖表,直觀地向觀眾介紹。
比如,在「行業政策」部分,分別用視頻展現了北京在實體書店、音樂、遊戲和影視產業的支持政策,在「主體培育」部分,用圖表和視頻展示了「投貸獎」和「房租通」特色支持政策的內容和效果。
不能忽略的雲上安保,5天攔截5.3萬餘次攻擊
去線下展會參觀,你需要預約、登記、安檢,才能進入,線上展會則只需點開網頁就能遨遊。對觀眾來說,「雲上文博會」之類的在線展會,突破了時空限制,帶來極大便利。但是,主辦方卻不能忽視其中缺失的一環——安保。
線下展會的重重安保,保證了活動的安全進行。自由瀏覽的線上展會,也需要看不見的安保。
北京雲上展區的雲安全保障團隊,24小時不間斷檢測著展區的安全情況,監控人員一共20人,每天三班倒。為他們提供支撐的,是最先進的雲安全技術——平臺採用整體安全架構設計,通過雲防火牆、雲DDOS、雲應用防火牆、主機安全、資料庫審計、堡壘機、VPN等安全產品,保證網絡安全,並隨時準備應急響應。
「如果安全技術不到位,可能會被黑客攻擊,後果很嚴重。」雲安全保障負責人方兵說。此次在「雲上文博會」主平臺的安防條件下,北京雲上展區又單獨配置了安防措施,達到各參展團中安全保障的最高級別。
如今的網上展會,不再像以前只有視頻、圖片等形式,已經利用AI、交互等方式全新升級,訪問量也急劇提升。雲安全保障團隊表示,如今比以往更容易受到黑客的關注,安防技術更加必要。
在一個月的時間裡,團隊迅速搭建安全保障體系,這基於今年雲上廣交會等展會的經驗。雲安全保障團隊表示,在未來更多的雲上展會中,安防系統也將成為不可缺少的一環。
在觀眾看不到的後臺,截至11月20日下午5點,北京展區雲安全監控團隊已經防禦了5.3萬多次網絡攻擊,展區保持零安全事故。
新京報記者 倪偉
編輯 馬瑾倩 校對 李世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