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分享生活的靈感 Voicer
有多少人的「馬桶啟蒙」是從日本開始的?
如沐春風的溫暖觸感,在接觸那一瞬間,就令現代人卸下所有驕傲和防備,環顧四周,你不禁感慨:天地廣闊,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清新脫俗的立臀之地!
安藤忠雄設計的廁所
最近,日本在公共廁所的發展道路上又精進了一步。由非營利性贈款組織THE NIPPON FOUNDATION發起的項目「THE TOKYO TOILET」,在東京澀谷區重新設計17處公共廁所,意在更好地展示日本真誠接待賓客的禮儀文化。
坂茂設計的廁所
「THE TOKYO TOILET」聯合創作的16位藝術家,也堪稱天團陣容:安藤忠雄、隈研吾、坂茂……光看名字,已經引起極度舒適。從今年8月起,已經有7件公共廁所開放使用,還有10間預計將在2021年完成修建。
縱觀官網,不知道是不是想去日本玩的心已經迫切到無法端正,還有NIGO®打造的清潔人員的工作服,怎麼看都很像樣!
安藤忠雄 Tadao Ando
JINGU-DORI PARK
6-22-8 Jingumae
安藤忠雄總在思考建築與空間的關係,處在神宮通公園的這間公共廁所設計,也秉承了他一如既往的建築哲學。簡潔流暢的圓柱設計,垂直百葉窗外觀,讓風和陽光自由流動,與周圍一同呼吸。
掩藏在周圍的櫻桃樹之中,頂部使用了日式建築中遮陽避雨的掾側,各自入口通向分隔的空間,更讓人感到舒適安全。然而,也許是建築師的濾鏡效果太大,那個本該「融於周邊」的初衷實在難以實現,畢竟,那可是安藤忠雄誒!
我希望這個小小的建築能超越『公共廁所『自身的概念界限,成為一個在城市景觀中,能提供更大公共價值的『場所『。出於這種清晰簡單的結構概念,我選擇了帶有側緣和跨度屋頂的圓形平面圖設計。
對我來說,保證空間的舒適與安全是至關重要的,當訪客在垂直百葉窗的圓柱壁內移動,會因為周邊流瀉進入的風和光線而感到舒服。流暢向心的動線連通兩端,讓安全感更有保障。隱匿於神宮通公園的這間廁所,將以《避雨》(Amayadori)之名為人熟知。
- 安藤忠雄(Andou Tadao)
坂茂 Shigeru Ban
YOYOGI FUKAMACHI MINI PARK
1-54-1 Tomigaya
HARU-NO-OGAWA COMMUNITY PARK
5-68-1 Yoyogi
坂茂是該項目裡唯一一位設計了兩間公共廁所的設計師。也許是因為他實在太戳中痛點了——每次打開廁所門,都是一次賭註:幹不乾淨&有沒有人?驚嚇或驚喜、失望或焦慮,那個小小的空間裡簡直看盡心緒起落,人間悲喜。
注入現代科技的玻璃牆,完美實現了預期管理,在外面就能看清室內衛生狀況,在門鎖時可以立刻變為不透明保護隱私。夜間變發光彩色,易於找到還順便美化街區。從今往後,廁所之行不再是驚險遊戲。
當人們走進一間公共廁所,尤其是公園內的廁所,他們會擔心兩件事。首先是衛生,其次是有沒有人在裡面。
利用最新技術,廁所外部玻璃牆會在門上鎖時變為不透明狀態,這讓訪客可以在外部就看清廁所內的清潔和佔用狀況。晚上,該設施還會像漂亮的燈籠一樣,照亮公園。
- 坂茂(Shigeru Ban)
⬆️
YOYOGI FUKAMACHI MINI PARK
*
HARU-NO-OGAWA COMMUNITY PARK
⬇️
片山正通 Masamichi Katayama
EBISU PARK
1-19-1 Ebisu-Nish
在新石器時代出現的「川屋建築」(Kawaya),是日本廁所的起源。橫跨在河流之上,由泥或木板搭建起來的簡陋棚屋,卡爾維諾筆下《樹上的男爵》不知道是否也參考了這一做法。片山正通則是決定將這一原始建築,更概念化地展現。
15面水泥牆「隨意」組合,構造出一個有些模糊不清的空間,迷宮一樣的入口,積木一樣的牆體,令人好奇,想像與之互動,重組定義。確實,哪有比廁所更適合發呆走神的空間呢?
我們試圖打造一個設施,它不同於其本身的建築概念與元素,如同自然存在於公園裡的物件,就和遊樂設施、長椅或者樹一樣。
在日語裡,廁所最初寫做『川屋』(kawaya),Kawaya是跨於河上的小屋建築,其歷史可以追溯到日本繩文時代初期(公元前10000至6000年)的新石器時代。這些小屋有著原始而簡單的設計,通常由硬化的土壤或綁在一起的木頭製成。
以原始川屋的外觀與氛圍為設想,我們建造了一個『模糊的空間』,由15面混凝土牆隨機組合成,它是一個物件、也同時是一間公共廁所。牆體之間的空間引領訪客進入不同區域:男性、女性、所有人三個隔間。這樣的設計創建了一種獨特的關係:訪客被邀請與設施本身互動,如同在一件令人好奇的遊樂場玩具中遊玩。
- 片山正通(Masamichi Katayama)
坂倉竹之助 Takenosuke Sakakura
NISHIHARA ITCHOME PARK
1-29-1 Nishihara
「像亮起的燈籠一樣,讓人感到被歡迎」——這便是建築師希望傳達的信息。霧面的玻璃牆在夜晚會發出柔和的暖光,白天則會在日光下,映出旁邊樹叢的圖樣。原本,西原一丁目公園裡這個之前讓人敬而遠之的公共廁所,變得有了溫度。
白色與綠色的用色,方正矮小的外形,簡單到有點兒懷舊了,於是親近感也自然隨之而來,像一個路過很多次的熟悉空間,隨時都讓人安心。
原本位於西原一丁目公園的公共廁所很令人討厭,也很少被使用。我們認為設計這處設施,重點是它不僅能滿足作為公共廁所的基本要求,比如有足夠的隔間,確保合理的等待時間;另一方面,它還應該可以產生一種獨特的吸引力,讓更多人樂於使用。
在有限的空間裡,我們希望通過建造一間明亮而開放的設施,提升這個公共廁所以及整個公園的形象。
我們希望這間公共廁所能像燈籠一樣點亮這個公園,為訪客創造一處愉悅的公共空間。
- 坂倉竹之助(Takenosuke Sakakura)
槙文彥 Fumihiko Maki
EBISU EAST PARK
1-2-16 Ebisu
在「章魚公園」裡建造一間「魷魚廁所」,這種古怪喜感真是太日本了!惠比壽東公園因為裡面一件酷似章魚的滑梯,原本就是附近兒童們喜愛的遊樂場,而設計師一開始便下定決心,讓這間公共廁所,也一起好玩起來。
紙飛機一樣的輕快屋頂,讓內部通風又明亮,離心的布局也像分散的遊戲間,保證了隱私也兼具休息的功能。男士洗手間內也設有嬰兒座椅,讓遊樂場可愛起來的,是創造者的有心有愛。
很榮幸有機會可以通過這次的公共廁所項目,重新思考公共空間的使用問題。
此次項目的地點——惠比壽東公園,是很受歡迎的社區公園,這裡有兒童的遊樂場,到處是鬱鬱蔥蔥的綠植。我們希望該設施不僅可以用作公共廁所,還是具有公園休息區功能的一處公共空間。
考慮到公園訪客的多樣性,有小孩也有通勤者,所以我們採用分散式的布局,為室內提供良好的視線的同時,創建一個安全而舒適的空間。
輕盈的屋頂連結不同區間,不僅促進了通風與自然採光,也令環境明亮清潔,同時使該設施具有類似於遊樂場設備的獨特外觀。惠比壽東公園因其章魚遊樂場設施,也被熟知為『章魚公園』。我們希望這個新的『魷魚廁所』,能夠成為公園裡另一個受人喜愛的設施。
- 槙文彥(Fumihiko Maki)
田村奈穗 Nao Tamura
HIGASHI SANCHOME
3-27-1 Higashi
三角形俯視圖、醒目全紅色外觀,田村奈穂的設計,無論是實體還是概念都讓人難忘。生活在紐約的她目睹了LGBTQ+群體生存的社會環境,也思考著基礎設施所承載的更廣闊的功能:體現包容、保障自由,甚至是傳遞此類信息的某種教育意義……
男、女、多功能,三個空間外觀並無差異,大小平等劃分,側開入口設計從日本傳統紙摺疊技藝(Origata)得到靈感,借禮物贈予的寓意,設計師試圖讓每個路過的人,都收到日常可感的善意。
廁所是全人類解決基本生理需求的地方,無論你是什麼年齡、性別認同、國籍、宗教或是膚色。身處在意識逐漸提升的時代,該如何升級公共廁所這樣的公共空間,才能有效地滿足我們無限多樣化的需求?
在紐約生活讓我有幸目睹,LGBTQ+社群如何能夠不違背自己性別認同而生活。當我為澀谷的一個小三角形區域設計這個公共廁所時,我設想了一個包容LGBTQ+群體的社區,可以提供自由空間讓他們真實地生活。我意識到,所有用戶感到舒適,總是歸因於安全性、隱私性和緊急應對措施。因此,我設計出三個獨立的空間,以重新定義公共廁所創建個人空間的方式。
設計的靈感來自日本傳統裝飾包裝紙摺疊技藝——Origata。它象徵著禮贈,表達出澀谷區對世界各地遊客的歡迎,同時也承載著我個人想要建立一個容納百態的安全空間的願景。
這個設計表達了我對社會的希望,一個不論是誰都能感到安全、得以肆意生長的地方。
- 田村奈穗(Nao Tamura)
廁所這個小小的空間,好像從有記憶裡,就承載著各種各樣的功能:偷偷抹抹眼淚、說說秘密和壞話、社交超載時的小小避難所、上班帶薪刷手機的快樂源泉……
雖然,把日本的匠人精神和廁所這兩件事連在一起,還是莫名有點好笑,但是,如果總能有為生活中屁大點事發愁的奢侈,那可真是一件值得快樂的事啊!
不過話說,你現在是在馬桶上「在看」嘛?!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新版式設計,請一鍵三連:點讚+在看+轉發,支持我們��
撰文 - 樸香蕉
攝影 - THE TOKYO TOILET PROJECT
原標題:《17間大師打造の「東京廁所」,最有藝術細菌的立臀之所》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