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瑩
最近,張藝謀、陳凱歌兩位第五代導演成為娛樂熱點,張藝謀的《一秒鐘》票房8天過億,新作聚焦抗美援朝即將開機;陳凱歌在《演員請就位》中導演的決賽作品《寶貝兒》引爭議。一個70歲,一個68歲,他們的活躍程度一點不亞於年輕人:都快2021年了,第五代導演咋還沒被拍在沙灘上?
第五代導演是以張藝謀、陳凱歌、田壯壯等為代表的有代際特點、有規模的導演群體,他們以才華著稱,在當年有著新思想、新藝術手法的共同點,又相繼揚名國際電影節。其後,隨著第六代導演王小帥、管虎、路學長、婁燁、賈樟柯等人的出現,第五代導演「沒落」了的呼聲一直不絕於耳。
然而,十多年過去了,「你大爺還是你大爺」,張藝謀出手拍片,就是娛樂圈大事,陳凱歌參加綜藝節目,必定是C位大佬,第六代導演仍沒有接過大旗,第七代導演的事兒沒人提了。導演的圈子,這些年也冒出幾個不錯的,吳京的「戰狼」系列,陳思誠的「探案」系列,沈騰的「喜劇」系列,徐崢的「囧途」系列,都是非常優秀的電影,但這些作品顯然商業性大於藝術性,讓觀眾喜聞樂見,但不足以成為大師級出品,成不了具有代際特點的代表作,因而再也沒人掰著手指頭去拼湊一個第七代了。
剛剛收官的《演員請就位》,四個導演分別代表不同年代、不同風格,陳凱歌顯然是作為大佬來壓陣的,但他的每一次作品,都沒有給人以大佬的感覺,手握胡杏兒、任敏、張海宇幾張好牌,拍出來的作品絲毫沒有給演員加分,最後還得英雄氣短地哽咽拉票「我的心在哭泣」,尤其是決賽作品《寶貝兒》,再一次犯了不接地氣的毛病,被全網批評「翻車」。
反而是趙薇在這一季節目中,讓觀眾眼前一亮,她的戰隊裡辣目洋子、賀開朗、馬伯騫等幾位新面孔,因為她的一部部作品有了自信和人氣,她的《三替公司》將王朔原作的北京味兒,替換成演員熟悉的方言,探索出荒誕喜劇的獨特風格,而決賽作品《折耳》又以細膩的視角,講述感人至深的姐弟故事。
第五代導演和新一代導演PK,從口碑和票房上看不佔優勢。但是,縱觀這些年的影片,談起來真正的重量級,還是陳凱歌的《梅蘭芳》《妖貓傳》和張藝謀的《影》《歸來》,這些影片不一而足地延續了兩位大導演的大氣、獨特氣質、超強感官刺激的特點,如果把他們的作品比作大家閨秀,那些風起雲湧的一撥又一撥類型化導演,則略顯小家碧玉。
王小帥曾在坎城直言,「第六代導演之後不可能再出現能劃代的電影人,沒有所謂第七代,因為他們沒有共性。」確實如此,新生代導演隊伍非常壯大,他們不以年齡劃分,不以學院和非學院派區別,他們經過多年對電影市場的摸索,順應市場發展趨勢,拍出了很多觀眾喜聞樂見的電影,唯獨缺的是具有代際特點的代表作和代表導演。張藝謀、陳凱歌確實老了,也該讓他們在沙灘上歇歇了,期待有代際特點的後浪導演能夠冒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