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馮櫻子 北京報導
近年來,一級市場人工智慧相關投資熱情高漲,單筆融資金額逐年走高。而機器視覺作為人工智慧領域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分支,更是受到投資人的高度關注。
近日,為製造業客戶提供機器視覺檢測解決案的公司鼎納自動化(下稱:鼎納),完成由源碼資本、遠海明華、小苗資本聯合投資的1億元B輪融資。此輪融資將用於擴充產能、滿足客戶需求、高端專家人才引進、新產品的研發,以及保持技術和產品的競爭力。
鼎納成立於2010年,公司致力於3D視覺的超高精度量測技術、深度學習的複雜缺陷檢測技術、人工智慧的物體識別技術以及機器人視覺的智能抓取技術,推出軟硬體一體化的全自動智能製造裝備,目前已覆蓋3C、汽車、5G、顯示面板、半導體等細分場景。
「至今鼎納在行業內已經有了10年經驗。」鼎納創始人、CEO秦應化介紹:「過去10年,鼎納差不多可以分成三個階段。從2010-2017年,我們主要在做機器視覺系統的模塊,接觸了近千個應用場景;從2017-2019年,我們以視覺檢測為基礎做了整體的解決方案;2020年,我們部分的項目開始量產,主要目標客戶大多來自是3C行業。」
秦應化表示,鼎納與行業頭部客戶的直接合作始於2017年。「我們面對的是對方的整條零部件供應鏈的質量體系,比如玻璃、金屬件、塑料件等等。我們要針對這些零部件的生產環節做質量檢測。」
秦應化把鼎納最初幾年的嘗試,比作「從1到99」,而如今是「從99到99.99」。在公司成立的最初7年,鼎納完成了從1到99的積累。「我們做了很多非3C行業的項目,在許多行業積累較為豐富的經驗。但獲得金字塔尖的客戶信任並不容易,鼎納花了整整3年時間,從間接為頭部客戶服務,與他們建立了聯繫,到升級為『直接合作夥伴』。」
與行業頭部客戶達成直接合作,首先是因為技術得到了對方的認可。此外,鼎納堅持以客戶為中心,能夠快速根據對方的要求作出響應,滿足客戶需求,秦應化說道。
秦應化表示,最近兩年,有家美國科技巨頭在有意識地培養國內供應鏈。同時,從整體上來看,消費電子以及相關的顯示面板、晶片製造等核心元器件領域的機器視覺檢測裝備市場規模在2019年接近30億元,並在2020年達到近40億。消費電子產品生命周期短,需求量大,因此在未來幾年將拉動機器視覺市場需求快速增長。
根據秦應化的規劃,鼎納短期目標,是成為全球領先的智能視覺檢測解決方案提供商,長期目標則是在消費電子領域扎穩腳跟後,在未來滲透至顯示面板、汽車等領域。目前,鼎納在服務跨行業客戶的過程中,自研了標準化模塊和可產品化的解決方案。
鼎納方面介紹,公司擁有以技術研發人員為主的300人的專業團隊,自動化每年會將營收的15%投向研發,公司已經擁有八十多項專利和軟體著作權。目前,企業已在深圳、浙江和美國矽谷設有分支機構,同時正在加速布局位於蘇州園區的研發總部。
現代工業自動化技術日趨成熟,越來越多的企業考慮如何採用機器視覺來幫助生產線實現檢查、測量和自動識別等功能,以提高效率並降低成本,從而實現生產效益最大化。機器視覺作為新興技術被寄予厚望。
智研諮詢數據顯示,全球機器視覺市場規模呈快速增長趨勢,2017年已突破80億美元,並預計到2020年全球市場規模將達到125億美元,2025年將超過192億美元。從長遠的潛在市場規模來看,當前只有5%的潛在用戶使用了機器視覺,還有95%的潛在用戶需要但還沒有用上機器視覺,全部潛力發揮出來後,全球的市場可達到120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