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冠疫情給全球經濟造成了巨大衝擊,國內商品期貨市場不但經受住了考驗,還開啟了蓬勃發展的一年。
11月19日,一年一度的中國國際期貨大會在深圳舉行,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出席會議並發表講話。方星海回顧了過去一年期貨市場的發展歷程,全年共上市12個新品種,新增32個期貨期權做市品種,期貨市場資金量和成交持倉量均創歷史新高,期貨定價質量和影響力不斷增強。
對期貨市場的發展,監管層也帶來了一系列重磅消息和方向。方星海表示,期貨法即將進入一讀,商品指數公司即將開業,新設期貨交易所工作進入尾聲……
「繼續推動新品種上市,加快推進天然氣、成品油、花生、30年國債期貨期權等品種上市工作,破除國企參與期貨市場壁壘,積極穩妥發展金融衍生品市場,繼續擴大期貨市場高水平雙向開放,進一步豐富中介機構類型,推動期貨經營機構多元化。」
期貨法即將進入一讀,商品指數公司即將開業
11月19日,第16屆中國國際期貨大會在深圳舉行,方星海在會上透露了多個重磅消息。其中,期貨法即將進入一讀和商品指數公司即將開業,最受市場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是期貨市場建立30周年,期貨市場取得諸多成績,但在市場體系、產品體系、規則體系、基礎設施體系等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尤其是期貨法的立法工作,是期貨市場法治的基礎。
方星海表示,期貨行業盼望已久的期貨法,即將進入一讀,我們要全力做好配合,爭取早日出臺。期貨法是期貨市場的基本大法,將從法律層面對我國期貨市場的改革開放做好頂層設計。
在擴大市場主體供給方面,今年期貨市場也取得了突破。其中,今年6月,摩根大通期貨成為我國首家外資全資控股期貨公司;12月4日,20年來首個新設期貨公司—山東港信期貨,正式拿到批覆;期盼已久的新設期貨交易所—廣州期貨交易所工作進入尾聲。
今年11月底,廣州市常務副市長陳志英表示,廣期所已獲得國務院批准籌建,計劃年內掛牌運營,將成為中國內地第五家期貨交易所。
同時,方星海還在會上透露,商品指數公司也即將開業,這無疑是一個影響期貨市場的重磅消息。值得注意的是,今年8月,有消息稱證監會正研究設立商品指數公司,編制跨市場、跨產品類別的全國統一的商品期貨指數。
此前,經濟學家宋清輝曾指出,大宗商品是金融市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商品期貨合約一旦交割,即由金融產品回歸現貨從而進入實體經濟。如果編制全國統一指數,意味著我國期貨市場的定價權有望進一步提升,也可以從側面促進國際貿易。
繼續推動新品種上市,破除國企參與期貨市場壁壘
近兩年,期貨市場快速發展,新品種連續迎來上市「大年」。
2019年,國內期貨市場創紀錄的上市了14個新品種;2020年,全年則共上市12個新品種,截止到11月底,我國期貨和期權品種共有90個,其中國際化品種6個,為廣大實體企業提供了有效的避險工具。2021年,有望繼續迎來新品種上市大年。
方星海表示,要繼續推動新品種上市,加快推進天然氣、成品油、花生、30年國債期貨期權等品種上市工作,加快商品指數和商品指數期貨期權品種研發和上市,支持相關機構開發更多商品指數基金、商品指數ETF等投資產品,研究推出碳排放權期貨,助力2030年實現碳達峰和2060年實現碳中和。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1月8日,備受矚目的生豬期貨將迎來上市之旅。「這是我國農牧業和期貨界的一件大事,我們必須確保平穩推出、平穩運行。」方星海指出。
同時,方星海表示,要進一步破除國有企業、金融機構參與期貨市場交易的體制機制障礙,推動更多國企、上市公司等實體企業,以及商業銀行、保險機構、基本養老基金、企業年金等長期資金利用期貨市場管理風險,優化期貨市場投資者結構。
截至2020年11月底,全市場機構客戶數達到5.74萬戶,機構持倉、成交量分別佔全市場55.59%和37.4%,同比增長38%和98.6%,與2015年相比,則分別增長2.01倍和2.49倍。
截至9月底,共有8185隻私募基金和1621隻資管產品投資場內商品及金融衍生品,資金規模分別為1.03萬億元和142億元;4隻公募商品期貨ETF基金成立,雖然目前規模還不大,但與股票、債券等資產形成了互補,填補了公募基金大類資產配置當中的空白。
如果國企、上市公司等實體企業能夠參與期貨市場,將進一步優化期貨市場的投資者機構,提升期貨市場的定價效率。
此外,方星海還表示要繼續擴大期貨市場高水平雙向開放;同時,進一步豐富中介機構類型,推動期貨經營機構多元化。以風險管理和資產管理業務為抓手,支持期貨公司加快轉型發展
經受住疫情考驗,期貨市場成交持倉、資金量均創歷史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新冠疫情給全球經濟造成了巨大衝擊,但國內商品期貨市場經受住了考驗,並且蓬勃發展。
截至11月底,我國期貨市場資金量突破8559.5億元,同比增長55.2%;1-11月累計成交量、成交額分別達到53.8億手和382.5萬億元,同比增長50.4%和45.5%。無論是資金量、成交額均創出歷史新高。
在疫情期間,由於實體企業普遍面臨庫存高,銷售難,產業鏈運轉不暢,原材料和現金流緊張等問題。期貨交易所和期貨經營機構採取多種服務手段,幫助企業渡過難關,通過期貨交割、期轉現、倉單交易等多種期現「轉換」途徑,在期貨市場幫助企業實現採購和銷售。
方星海也肯定了期貨行業在疫情中的表現,「疫情期間期貨市場運行平穩,避險功能有效發揮,有力支持了實體企業復工復產。期貨行業主動捐錢捐物,助力實體企業管理價格和供應鏈風險,助力我國經濟恢復常態,發揮了積極作用。」
其中,期貨風險管理子公司圍繞疫情期間抗疫物資生產企業需求,積極創新業務模式,湧現出了「口罩期權」「手套期權」等一批助力企業「戰疫復產」的典型案例。
同時,今年由於疫情對原油需求的衝擊,WTI原油期貨出現「負油價」極端行情。方星海指出,面對國際原油市場大幅波動,我國原油期貨制度設計、風險管理和應急能力經受住了考驗,上海原油期貨展現出較強的韌性和自我修復能力,獲得國內外各方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