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旭與王睿(右一)
逆潮而上,聞取山巔的酒香
作者 陳旭
「那個曾經用五袋鹽巴就可以換一隻農村土雞的地方,卻是我成長最多的地方。我覺得通過個人的奮鬥努力,不斷歷練,一定能拿下自己的目標。」
作為一名中國知名白酒城市銷售經理,王睿追求的人生態度和生活方式與他的性格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繫——「不服輸」的勁頭,讓他揣著自己的初心,堅定地踏實自己每一步的路。
助銷員的日子,不止有汗水
2008年7月,郎酒天寶洞儲酒庫迎來了「汶川大地震」後第一批經銷商參觀團。剛畢業一年,正在做天寶洞酒庫保管員的王睿,熱情地接待了此次五湖四海過來的經銷商客戶,他把郎酒的生產歷史、醬酒工藝講得頭頭是道,讓參觀人員讚許有嘉。「你剛畢業,頭腦又靈活,外面的銷售工作似乎更適合你」,一位河南經銷商客戶的話點醒了他,心中那絲朦朧的念頭,輪廓變得愈加清晰起來。10月,王睿毅然辭去了家門口的工作,通過面試進入郎酒銷售公司貴陽辦事處,而他,將是從還未轉正的助銷員做起。
跑終端銷售市場、用自來熟的辦法與菸酒店老闆相識,王睿一天的工作就在「走街串巷」中忙碌地進行著。「曙光」、「豆漿」、「糯米糰」、「一個半小時的公交車」,這些熟悉的標籤詞,既組合了開始一天工作的橋段,也承載了王睿前行路上寶貴的回憶。一雙嶄新的安踏運動鞋,在他的腳下活活地走脫了膠,看著鞋前底翹著的舌頭,王睿苦笑了,沒有過多的自我安慰,只有實在的路還必須一直走下去。就這樣,半年的時間裡,王睿認識了這個陌生城市裡一百多家核心菸酒店的老闆……
「那段時間的汗水都不曉得流了多少,我感覺我個人是開拓了眼界,獲得了成長的」,一個有上進心的人,流出的汗水經歷了食鹽般的苦澀,終究會迎來身心強健後的勃發。2009年貴陽辦事處選擇了近兩百家飯店餐廳開展「老郎酒免費品鑑」活動,王睿分管了從貴大、貴師大等高校招募來的二十多名臨時促銷員,每天晚上5點到8點半,市內燈火虹霓時也正是王睿最為忙碌的時候,每個促銷網點品鑑酒發放是否到位,受眾對象是否安排合理,消費者有效反饋有多少,這些情況王睿都要分門別類、一一核實,一直到半夜11點後……「每一家都要跑,偷工不得,不然品鑑酒都發放給後臺廚師了,怎麼行啊」,王睿幽默地說道。
「4000萬」,在2009年來說,已經是個可觀的銷售數字,正是有如此拼搏奮鬥的郎酒人點滴付出,老郎酒系列頂住了壓力,全力完成了當年銷售公司下達的貴陽地區銷售任務。
▲郎酒莊園兩河口生態釀酒區
扭轉困局,大家一起上
2010年,王睿從助銷員轉正,擔任城市業務經理,角色的轉變,不光意味著工作對象和任務的改變,更大的挑戰還等著他。
安順,作為貴州一個中西部喀斯特地貌城市,在當時來說,經濟消費不活躍,加上前任城市銷售團隊營銷策略失當,郎酒品牌一年銷售額還不足1800萬,郎酒經銷一度陷入窘境。
此時,銷售公司貴州辦事處果斷調換了安順辦事處團隊,王睿跟隨接替團隊到了安順。任務安排下來,他定點包幹三個城市郊縣,其中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銷售業績已處於崩盤邊緣,必須扭轉當前困局。「實在是太難了,我跑了好多鄉寨,五包鹽巴就可以換一隻雞,消費能力不高,怎麼弄?」破舊立新,才能在這裡改換出新的營銷局面,王睿這樣想著。重新拜訪,加強聯繫,著力全縣招商布局;招聘人員,擴充隊伍,強化業務培訓精準對接,從爭取扶持政策到改換營銷策略,用一對一幫助經銷商的手段,將郎酒的「狼道」文化和「匠心」精神根植於人們心中,穩穩地樹立起大家對郎酒的信心,力求突破屏障。
日日行,不怕千萬裡;常常做,不怕千萬事。就在王睿等郎酒銷售人的強力助推下,與經銷商攜手共進,紫雲市場完成了當年260萬的銷售任務;第二年,整個安順市場郎酒實現了4500萬銷量,拿下了安順白酒品牌銷售第一的良好業績。
▲郎酒莊園
見縫插針,市場是闖出來的
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貴州作為郎酒銷售公司銷售人才儲備基地之一,從這個地方成長起來的王睿,有著最為務實的一線經驗。2012年4月,王睿調到四川遂寧——這個和安順在銷售市場狀況上有著高度相似點的城市,還擁有自己的地產品牌「沱牌麯酒」,一直以來,當地人習慣喝濃香型白酒,對以醬香為主打品牌的郎酒直接「不買帳」。當年時間過半,郎酒青花、紅花還處於招不到經銷商的境地,要完成2800萬的總銷售任務更是無從談起。
「整個辦事處團隊只有三位人員有五年以上銷售工作經驗,其他的都是應屆畢業大學生,業務不熟悉,沒有太多跑市場經驗,上手困難」,王睿到了遂寧後,思路已經十分清晰,先要穩住現有銷售團隊,強根築基,把原來各自為營的隊伍重新分配,由三位老同事各自分管一批新同事,實現傳幫帶效應;然後下沉辦事處人員到三縣兩區已有的各個經銷商網點,點對點對接幫助「賣酒」。
6月,王睿逐一拜訪了遂寧市區核心酒類大商家,準備為醬酒重新招商布局,而得到的回覆卻大都是「賣五糧液,賣瀘州老窖,也不願意賣郎酒」。
一籌莫展之際,王睿通過老鄉介紹加入遂寧市瀘州商會,在這個大圈子裡,睿智的眼光很快讓他找到了最後一根救命稻草。有了合適的渠道,利用「市裡」招商政策支持,王睿聯繫上了當地一家有名的白酒商家,經過一番懇談,雙方達成了500萬的紅花郎經銷合同,醬酒從這裡找到了銷路。一鼓作氣,乘勝追擊,快速下沉公司銷售政策,王睿加快了經銷商團隊的培養,同時為迎合當地一貫的消費主流,花開兩枝,以「小郎酒」為主力品牌,分兵進攻濃香市場,搶佔爆發點,在三縣兩區布局穩定後,為了鞏固基礎,王睿整編辦事處團隊25人,以街道劃分銷售單元板塊,開展了為期4個月的「拉練」——鋪貨、免費品鑑、消費者互動,在各顯神通的推銷活動中,王睿作為指揮長,依然親身示範,「在小郎酒鋪市活動中,我進店自己掏錢買了瓶沱牌的捨得酒,經過以郎酒銷售人的身份誠懇攀談,老闆最後被我打動,答應了兩件小郎酒的先期試賣。」王睿這樣回憶說道,老闆能夠答應,不僅僅是一種銷售嘗試,更是被郎酒人的企業忠誠度所感染,這種信任比結果還重要。
經過2012年市場基礎工作的夯實,2013年小郎酒單品實現了2200萬的銷售業績,成為川南小郎酒第一大市場。
▲郎酒天寶峰「千憶回香谷」
「人生在勤,勤則不匱」,這個三十出頭的年輕人,擁有著一身敢闖敢拼的勁頭,用自己的奮鬥努力,踏實腳下每一步路;功崇惟志,業廣惟勤,王睿的成長經歷詮釋了一種對目標的不懈追求,逆潮而上,你才能在山巔聞取那迷人的酒香。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