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智慧型手機無疑已經成為了大家必不可少的隨身工具,甚至「吃飯睡覺玩手機」已經成為了許多朋友一天生活中的主旋律。那麼既然手機已經變得如此重要,自然誰也不願意看到它出現閃失,不過俗話說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畢竟誰也不能保證自己的手機不會出現意外情況。
在這樣的情況下,不久前小米方面宣布,推出名為MiCare的手機保障服務,據悉在購買之後用戶可以享受免費換新、保值換新,以及延長保修等種種「超大杯」的售後服務。但值得一提的是,目前MiCare僅面向在七天內購買了小米10與小米10至尊紀念版的用戶開放,其售價則分別為549元和899元。
除此之外,如果用戶選擇在一年內使用保值換新服務,除了能在換新前享受最多兩次的免費碎屏保障外,回收時還可獲得高額回收補貼,具體計算方式是MiCare價格的1.5倍補貼再加上手機回收價(由愛回收和閃回收負責計算),但在手機回收完成後服務則會終止。如不使用保值換新,則兩年內最多可免費使用兩次碎屏保障,並享受第二年免費延長保修直至服務終止。
通常來說,用戶保護手機的初級做法,就是購買各種手機殼或貼膜來避免刮擦及磕碰,但是客觀的說,手機殼與貼膜其實都無法100%保護手機不受損失。特別是在如今各大手機廠商紛紛開始向高端市場邁進的情況下,中高端機型的維修成本同樣也出現了水漲船高的情況。因此如何妥善解決手機維修成本高企的問題,也成為了許多消費者所關心的話題。
事實上對於一款手機來說,相機模組通常會採用超硬化玻璃+鍍膜的鏡頭保護方案,主板更是深藏在手機內部,因此在主要元器件中,也就只有屏幕基本處於「裸奔」的情況。以華米Ov四大頭部廠商的旗艦產品為例,屏幕組件的價格最低為1380元(vivo NEX 3S),最高來達到1750元(OPPO Find X2 Pro),可以說是價格不菲了。於是手機廠商近年來也開始將「保險」的思維引入售後體系中,例如碎屏險、延長保修,以及意外保障等也都是以此為邏輯而誕生的。
對於消費者害怕失手將屏幕打碎影響顯示,就推出「碎屏險」;認為1年保修期覆蓋不了使用周期,就推出「延長保修」;怕遇到保修範圍外的情況,就推出「意外保障服務」。然而如今必須要承認的是,包括碎屏險、延長保修、意外保障在購買與體驗上其實是比較割裂的,而在這種時候,一個能夠覆蓋從售後維修到年年換新的服務,或許才是用戶所需要的。
因此不難發現,小米此時推出MiCare的邏輯,其實與當初蘋果推出Apple care+和三星推出Samsung Care+是一樣的,都是其為消費者,特別是高端機用戶所提供的增值服務。從定價上來說,小米在售後上的「超大杯」相比於三星和蘋果同級的899元與1398元服務來說,還是一如既往的突出了價格厚道的特色。
有觀點認為,從蘋果到三星再到小米,手機廠商之所以推出這樣的增值服務,一方面是為了用更多元化的服務體系維護既有用戶群體。比如說小米MiCare提供換新服務所兌換的補貼並不能兌換現金,而是只能用於在小米商城購買任意商品,這也就相當於是把用戶留在了自家的生態中。
另一方面,以MiCare為代表的服務業務同樣也是利潤的重要來源。比如,蘋果方面雖然從未披露Apple Care+用戶量,但從財報數據上來看,其服務業務的市場表現可謂是節節攀升,這其中自然少不了Apple Care+的貢獻。更何況蘋果為了推廣Apple Care+,更是用上了從Apple Store員工的宣傳到iPhone系統界面的暗示等眾多方法。
那麼對於手持小米10或小米10至尊紀念版的用戶來說,MiCare值不值得買呢?其實在目前的各大社交平臺上,針對Apple Care+的看法呈現出了兩極分化的態勢。雖然不少人表示這是智商稅,不過仔細查看他們的言論,其中大部分都是買了之後沒用上,而另一部分人則會表示,「這項服務真好用,用手機的時候再也沒有了後顧之憂。」
而要不要購買MiCare,其實是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假設屏幕前的你使用手機習慣良好,能夠一直好好地保護手機,可以確保兩年內基本上不會出現摔手機的情況,那你顯然並不是MiCare的目標用戶。但如果你是裸機使用的愛好者,並且預算充足的話,那麼MiCare則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免除後顧之憂。即便你的預算有限,但平時一貫不拘小節的話,無疑MiCare依然值得購買,畢竟後者不僅可以解決使用過程中的意外,同時其所提供的保值換新服務對於更換新機也能節省一筆。
事實上,小米能夠推出MiCare這樣的服務,其實也被外界認為是其在高端領域站穩腳跟的標誌。畢竟599元起的MiCare在絕對價格上並不便宜,如果小米的旗艦機沒有站穩高端市場,消費者通常會選擇換機而不是維修。所以換句話來說,如果不是小米10與小米10至尊紀念版在市場上取得成功,MiCare或許暫時還不會誕生,而只有小米在未來持續提供高品質的旗艦機型,MiCare才能持續為用戶提供服務,這背後或也正是小米對於劍指高端市場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