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程小紅 中國建設報產經報導
本文為原創內容,未經許可謝絕任何形式的轉載,侵權必究。
12月6日,位於貴州黔東南的世界文化遺產——西江千戶苗寨突發火災,成片的木質房屋被濃煙包圍,起火點位於風雨橋5、6號之間的一棟木質房屋,引發多方關注。儘管此後官方通報此次火災中燒毀的不是古建築,只是一棟民房,但在搜尋引擎上輸入「古建築火災」,卻可以看到古建築火災時有發生。2014年11月14日,始建於北齊天保末年的山西太原伏龍寺突遇大火,寺院後方的大雄寶殿全部被燒毀;2015年1月3日,修建於明朝洪武年間、距今600餘年的雲南大理巍山古城樓起火,雄偉的古樓建築在火災中被毀……
針對目前古建築防火存在的問題、如何進一步做好防火工作等話題,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萬傑表示,總體來看,目前古建築消防設施設備缺失、用火用電不規範等隱患問題依舊較為突出,同時古建築的防火設計缺乏相應的規範標準。「接下來,除了要做好基礎研究並加快制定相關規範標準外,還應對歷史文化街區做好有效的防火分割,在古建築周圍配備齊全合適的消防設施設備。」
1
Q:您研究建築防火問題已有多年,在您看來,古建築防火工作目前存在哪些突出問題?
A:主要突出的問題是缺乏相應的防火設計標準。古建築包含文物建築和歷史建築,文物建築保護要求更高,而部分歷史建築可能幾十年後也會升格為文物建築。其中,文物建築的防火設計方案可依據國家文物局2015年出臺的《文物建築防火設計導則(試行)》進行,正常情況下導則的有效期是三年,2018年該導則理應升級為《文物建築防火設計標準》,但由於某些原因使得目前為止還暫未升級。
對於建成幾十年或上百年的歷史建築或一般性既有建築,相應防火設計標準的缺失更為嚴重,防火設計問題也更難解決。很多歷史建築在修建時沒有防火措施,有的防火措施也僅符合解放初期的相應標準。1974年,我國才真正以規範的形式頒布了《建築設計防火規範》。
歷史建築和既有建築的防火設計應該執行規劃設計時的規範標準還是現行規範標準,對於一線工作人員的設計和審查而言十分苦惱。由於國家標準在標準的立項、制定等各方面設置了較為複雜的審批程序,而團體標準的制定程序則相對簡單,因此,希望相關協會儘快組織相關人員,以團體標準編制一些歷史建築和既有建築的防火設計標準和改造標準,讓一線工作人員在執行過程中能夠有據可依。
2
Q:古建築自身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在保護中針對具體的防火設計和施工要注意什麼?
A:很多古建築都是磚木結構或純木結構,建築本身的火災危險程度較高,主要特點是耐火等級低、耐火極限差、燃燒性能高等。對於這些特點,目前已有很多技術解決方案,比如可以在以木構件為主的可燃構件表面進行不同的防火塗料處理,以達到有效阻燃,但處理起來依然很麻煩。另外,很多古建築處於歷史文化街區中,而歷史文化街區在歷史上作為商業街區,為保證商業氛圍,很多街區、古建築之間的間距在建造時都相對較小。按現行《建築設計防火規範》GB50016對這些街區和古建築進行防火設計,防火間距顯然不夠。
儘管如此,面對這些古建築,我們依然要堅持一個原則:認可和接納它,不能拒絕更不能毀壞。如果設計方案的前提是拆除或毀掉它的一部分才能對另一部分進行保護,那將對整個歷史文化街區或歷史建築風貌造成破壞,也嚴重違背了保護古建築的初衷。因此,針對古建築的防火設計首先應該尊重歷史事實,然後採取現有可行的技術措施、技術路線和技術方案,這樣才能對古建築進行有效保護。
3
Q:目前各地對古建築保護中的防火設計都採取了一些措施,有哪些比較好的經驗或做法?
A:各地確實都在因地制宜採取一些相應的措施或出臺一些地方性規範標準,但這些規範標準都未上升為國標。從全國範圍看,做得比較好的有很多,比如福建廈門鼓浪嶼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島嶼,廈門市住建部門委託相關單位對島上古建築進行了分類,分為商業、娛樂、酒店、住宅等不同類型,並有針對性提出了不同防火策略,做了消防安全方面的改造設計方案;雲南麗江古城本身有很多街,每條街都有一條水系,這些水系目前被用作緊急情況下的消防水源;廣州永慶坊在防火改造中也提出了很多技術措施;江蘇揚州也對古建築的防火保護出臺了一些相關文件和政策。
這些經驗措施都是結合當地特色、建築本身基本情況後採取的有效措施,以預防為主,防消結合。在我目前參編的《歷史建築防火標準》(暫定名)中就有吸收這些經驗做法。我們主張以尊重歷史現實為主,將現代消防預警、滅火救援等技術措施適當運用其中。
4
Q:您覺得結合新形勢,在接下來的古建築防火工作中,還有哪些是特別需要引起重視的?
A:個人認為有三點比較重要:一是要做好基礎研究並加快制定相關規範標準。不同地區的古建築形態不一,有磚木結構也有純木結構,所有的消防設計都應考慮特定情況下的相應對策。8月份有關單位在黔東南進行了一次火災試驗,希望通過木結構建築實體火災試驗收集相應材質在燃燒過程中的燃燒數據等,以便為今後的消防工作和課題研究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撐。雖然基礎數據的收集和採樣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而且需要投入大量經費,但這些基礎研究對於防火設計規範標準的編制十分重要。沒有基礎研究,沒有對火災荷載、燃燒的持續時間、影響範圍等各方面情況的清晰了解,編制出臺的規範標準就是「紙上談兵」。
二是要在歷史文化街區做好有效的防火分割。可以結合古建築本身特點、當地傳統建築風貌和形式,利用歷史文化街區本身原有牆面、道路、水面、水塘等空間做分割,將大的歷史街區分成若干不同保護區域,這樣每個保護區域相對而言受到周邊的影響就會減小,否則一旦發生火災極易引發「火燒連營」的後果。
三是要將消防設施設備配備齊全。規模較大的公共性古建築要考慮配備微型消防站、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消火栓系統、噴淋系統、防雷設施,小的單體古建築也要考慮配備相應的消防設施。
高端訪談系列:
對話江蘇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成長春: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還需統籌各方資源協同作戰對話中國農業大學農民問題研究所所長朱啟臻:因地制宜補短板,鄉村建設要從整體性系統性出發對話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張杰:城市更新改造中的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築保護要有系統性思維監 制:肖正華 主 編:程小紅 責 編:高洋洋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對話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萬傑:建立健全相應的古建築防火規範標準刻不容緩》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