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
老師們該怎麼引導孩子
在特殊時期
存一份敬畏,養一身靜氣?
該怎麼攜手孩子
關注時事
向用生命抗疫的一線工作人員致敬
守在後方以「藝」戰疫?
作為一名美術老師,深圳市羅湖區水田小學教師許嘉萍,選擇用剪紙這一形式,將「抓髻娃娃」這一傳統形象,結合時事,創編成故事,拍攝成定格動畫,借網課的機會分享給羅湖和全國多地的孩子們。
利用剪紙素材「抓髻娃娃」
製作定格動畫
從2月1日開始
許嘉萍老師經過構思故事、編輯腳本、
剪紙素材、拍攝動畫、後期剪輯
耗時5天完成了這個「宅」家時光的
定格動畫《有趣的剪紙娃娃》
▽▽▽
其中的剪紙素材,許嘉萍老師運用了「火神山」「病毒」等形象,提醒大家勤洗手、戴口罩。作品將傳統的「抓髻娃娃」與現代事物巧妙結合,用藝術的感染力與孩子們產生共鳴。
「抓髻娃娃」作為黃河流域民間廣為流傳的一種剪紙樣式,也叫「送病娃娃」「闢邪娃娃」等。同時,「髻」的諧音是「吉」,有大吉大利的意思。
《有趣的剪紙娃娃》是許嘉萍老師第一次嘗試定格動畫的拍攝,作為這個視頻作品的導演、攝影師兼配音演員,她在拍攝一開始就明顯感覺到,動畫作品創作沒有動手剪紙那麼得心應手。2月5日,第一次拍攝完成視頻初稿時,她說自己是「戰戰兢兢發給了閨蜜先過目」。
意外的是,她的閨蜜「吐槽」了一番:「你這『病毒』也剪得太美了!」許嘉萍老師的閨蜜是手繪童書的作者,許嘉萍老師相信閨蜜比自己更有講述故事的經驗,聽取了閨蜜建議,她把鏡頭轉換的情節處理得更巧妙後又重錄了一次,這才有了如今這個視頻的呈現。
羅湖剪紙創作課程輻射全國多地
作為創作者,許嘉萍老師期盼以身作則
用身邊可得的工具,告訴孩子
靜能生慧, 順勢而為
在浮躁中學會沉澱,在壓力中學會調節
在失去中學會珍惜
作為網課教師
許嘉萍老師希望孩子們通過剪紙動畫的欣賞
能了解「抓髻娃娃」這個傳統形象
了解它驅邪避災等寓意,寄託祈福之意
▽▽▽
選擇剪紙作為定格動畫的元素時,許嘉萍老師的剪紙運用的是無稿剪紙的方式。無稿剪紙,更挑戰創作者對剪刀的運用能力、對造型的把握能力。她說,這正如她在課堂中跟孩子們所說的那樣:「不要害怕,大膽剪,剪刀和紙能忠誠地表達你的心。」
許嘉萍老師參與的《羅湖美術教育網絡課程》剪紙系列網課推送至今,影響了羅湖區眾多孩子,孩子們紛紛拿起剪刀,他們的作品像雪花一般向她飛來。在許嘉萍老師的朋友圈裡,全國各地的教師更是給她發來了他們學校學生的剪紙作品。她很高興地看到,這節課已經輻射越來越廣,祝福也送去越來越遠。「紙花紛飛,我們雲中寄錦書,助戰疫情。」
完成《有趣的剪紙娃娃》一課後,許嘉萍老師和孩子們放下剪刀,將開始下一個專題《有趣的鞋》的探究學習。她說:「人生路漫漫,步履永不停,希望特殊時期的這雙有趣的鞋,讓孩子明白,無論何種境地,心中都要充滿力量,穩穩噹噹,走好人生每一步。」
深圳市水田小學開展剪紙特色教學近一年,通過剪紙單幅作品、剪紙繪本系列的學習,提高孩子們的全局觀察能力與手腦協調能力,增強自信心。同時,讓孩子們感受傳統藝術的魅力,拿起剪刀和紙就能表現所看、所想,自在表達內心感受,用小小的剪紙,實現「水田娃」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怎樣剪出可愛的「抓髻娃娃」?
想知道怎樣剪出可愛的抓髻娃娃嗎?
請你找出一把剪刀、幾張彩紙
跟老師一起走進剪紙的世界
請你注意老師的剪法
並思考這種剪紙方式的特點
▽▽▽
請你用這種「對稱剪紙」的方法,嘗試剪出你的「抓髻娃娃」。
思考:如果我希望這個娃娃左右手不一樣,怎麼做到?你可以試一試嗎?
用這種「不對稱剪紙」的方法,你能剪出怎樣的「抓髻娃娃」?請你來試試看。
思考:用你學到的方法,你還能剪出什麼形象?是植物,還是動物?或是一棵屬於你的生命樹?期待你的嘗試。
轉自羅湖教育
來源:南方都市報、「有美有術 育人之道」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