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客戶端3月6日電 「您的狀態越來越好了,很快就能出院。家人盼著您呢!」3月5日,武漢江岸方艙醫院,河北支援湖北醫療隊第五批隊員、河鋼承鋼職工醫院腫瘤科主管護師樸麗麗穿梭在病床間,不時地鼓勵患者。
這一天,是樸麗麗和同事趙彥東、王亞秋和段希平出徵武漢的第26天,也是河北支援湖北醫療隊第九批隊員、河鋼邯鋼醫院影像科主任劉曉亮出徵武漢的第13天。
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河鋼集團上千名醫護人員聞令而動、舍小家顧大家,日夜奮戰在武漢及各企業駐地抗擊疫情的最前線,踐行著救死扶傷、守護生命的諾言,用他們最美逆行者的堅定身影,給我們傳遞出感動人心、激勵前行的強大力量。
出徵武漢,肩並肩共克時艱
疫情就是命令,「我請求去湖北!」「我報名!」河鋼集團廣大醫護人員挺身而出,一封封請戰書,一枚枚紅手印,一聲聲宣誓掀起向疫情宣戰的熱潮。
河鋼承鋼職工醫院於2月9日凌晨接到支援湖北的通知,第一時間在微信群裡向全體醫護人員發出號召,200餘名醫護人員爭先恐後請戰。
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王亞秋第一個請戰,「我是一名呼吸內科醫生,我要盡到救死扶傷的義務,帶頭到任務最需要、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去,到疫情防控第一線去,為打贏這場戰鬥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從2月9日連夜出徵,王亞秋在江岸方艙醫院的每一天值守,都是對體力和毅力的極大考驗。從進艙上崗到下班離艙,幾乎連續12個小時不吃不喝,裹在防護服裡,眼眶發酸,腦袋悶熱,汗水順著頭髮往下淌,浸得口罩的勒痕火辣辣地疼。
為最大限度多收治患者,病床幾乎佔滿了方艙醫院,醫護室只有幾把椅子。身體吃不消了,王亞秋只能找個旮旯或牆角閉上眼休息幾分鐘,有一點兒動靜,就迅速進入臨戰狀態。「確實挺累,但不覺得苦!」王亞秋說。
潮溼的天氣,高強度的工作,讓呼吸內科主治醫師趙彥東出徵的這二十多天裡瘦下好幾斤。這是他繼2003年抗擊非典疫情後又一次請戰。家人每天都叮囑,一定多喝水。他們不知道,為了給紙尿褲減負,保持最佳工作狀態,趙彥東每天進艙前只喝一杯水。隨著工作越來越忙,康復的患者也越來越多,經他精心診治的一位老人出院時,手舉得很高、笑聲格外響亮。
3月5日凌晨下班回到住所,ICU主管護師段希平開始大口吃晚餐。「媽媽,你太能吃了,從來沒見過這樣子,當了『超人』就是不一樣!」視頻裡兒子的稚語,讓段希平心裡暖暖的。孩子還小,很多事還不懂。平時在家非常注意營養平衡,從來不暴飲暴食的媽媽,之所以吃得很努力,是為了恢復體力,只有體力上去了,才能照顧更多的人。
在河鋼邯鋼醫院,影像科主任劉曉亮和同是醫護人員的愛人第一時間遞交了請戰書。妻子因有孕在身沒被批准,他作為河北支援湖北第九批醫療隊隊員,從2月22日晚進駐武漢以來,一直戰鬥在武昌方艙醫院。
臨時組建的CT機房,牆壁鉛板的厚度達不到放射防護標準,射線劑量超出標準劑量數倍。作為CT技師的劉曉亮不僅穿防護服隔離病毒,還要穿上30多斤重的鉛衣隔離射線,一幹就是八個小時。以前,每個班只能檢查40人,在他和隊友的努力下,最多時能夠檢查51人。看到充滿渴望的患者得到了及時診治,劉曉亮覺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奮戰當地,守護家鄉父老「生命線」
「我本來是請願去支援武漢的,沒想到自己家鄉也有了確診病人,在家門口抗擊疫情,也是為國家做貢獻。」 在唐山市新冠肺炎救治定點醫院唐山市傳染病醫院,前來支援的唐山弘慈醫院ICU護士孫玉濤說。
弘慈醫院前身為唐鋼醫院,目前由河鋼唐鋼與中信產業基金合作運營,承擔著唐山市定點發熱門診的重任。包括孫玉濤在內,唐山弘慈醫院先後派出ICU和呼吸科的3位專家、1名重症專科醫師和2名經驗豐富的ICU護士,在唐山市傳染病醫院抗擊疫情。
為了能讓自己心無牽掛,孫玉濤把8歲兒子丟給了婆婆。她的同事、呼吸科副主任醫師錢福雙,把一直和自己生活的年邁母親託付給了親戚。一仗又一仗,打得極其艱苦。截至3月3日,先後有51例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出院。
「疫情時期,患者不僅需要醫生專業的診治,還需要心理的疏導。」弘慈醫院發熱門診護士長孫紅霞說。發熱門診啟動以來,經她接診的發熱患者就有近300例。這段日子,她只跟家人吃了一頓團圓飯,其他時間都在醫院度過。
河鋼邯鋼醫院被政府指定為「疫情臨時監測點醫院」,8個黨支部169位共產黨員和醫護人員向黨組織火線請戰。從1月23日起,醫院開始設立發熱門診和「隔離觀察病房」,承擔疑似病人留觀任務。配合邯鄲市防疫工作需要,8名醫護人員,24小時值守在高速服務區和治超站,配合市防疫人員測溫,20名骨幹醫生駐守在市裡3家發熱定點醫院和鄉鎮衛生院,幫助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河鋼承鋼職工醫院是承德市新冠肺炎定點收治醫院之一,80餘名黨員主動要求前往發熱門診等關鍵崗位。急診科作為全院抗擊疫情的第一道防線,全體醫護人員24小時隨時待命。「要說不怕那是假的。但我們是醫護人員,如果我們退卻了,患者怎麼辦?」面對疫情,急診科主任黃守生、護士長秦豔紅想到最多的是履責。
咽拭子採樣,需要面對面將棉籤伸進患者喉嚨,擦拭扁桃體甚至更深部位,哪怕丁點攜帶病毒的飛沫穿透防護衣縫隙進去,採樣人員就有可能被感染。河鋼宣鋼醫院有13名醫務人員為宣化區隔離人員進行咽拭子採集,「作為共產黨員,組織需要我去哪裡我就去哪裡。」主治醫師劉會玲說。
從疫情暴發迄今,河鋼舞鋼總醫院358名醫護人員和後勤保障人員堅守崗位,發熱門診累計接診1399人次;河鋼衡板工人醫院檢查收治門診、住院發熱患者400多人次,在這非常時期,全力守護著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用生命赴使命,用生命守護生命,河鋼集團廣大醫護人員,義無反顧為家鄉父老築起了一道抗擊疫情的血肉長城。
同心戰疫,做醫護人員最堅強後盾
疫情之下,那一個個「最美逆行者」的身影,深深牽動著職工和企業的心。
你守護患者,我守護你,從職工到企業,河鋼人把對親人的牽掛和思念,轉化為關愛服務一線醫護人員的實際行動,全力保障抗擊疫情的產品訂單,當好一線醫護人員最堅強的後盾。
「小到一雙襪子,大到一件衣服,我們想到的、沒想到的,事無巨細,單位都為我們準備得妥妥噹噹。為了解除我們的後顧之憂,領導們多次登門慰問,帶去了大量的生活物資,每天晚上都要跟我們通個話,確認安全後才放心。」 河北支援湖北醫療隊第五批隊員、河鋼承鋼職工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王亞秋說。
劉曉亮同樣收到了來自企業的關懷。河鋼邯鋼醫院幫助照顧他家裡一切事情,並派婦產科大夫定期為其妻子檢查身體。「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和醫務工作者,我到抗疫一線救治患者本是職責所在。公司和醫院還為我準備了充足的防護物資,對我家人關懷備至,令我十分感動。」 劉曉亮說。
在河鋼集團50萬職工及家屬的大家庭裡,面對疫情危險,不僅河鋼醫護人員衝了上去,一批不在河鋼工作、身為醫護人員的職工家屬也拼在一線。
河鋼礦業技術員王建新的妻子朱國寧是遵化市第二醫院護士,隨河北第五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出徵。河鋼礦業黨委安排人員上門慰問,送去慰問金、生活物資和孩子學習用具,全力解決好王建新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河鋼承鋼職工曹碩的妻子施燕,承德附屬醫院護士,河北支援武漢醫療隊首批隊員。「雖然我不能和妻子一道去武漢支援,但是我可以做好妻子的後盾,保證她安心工作,讓更多的病人儘快康復出院。」 曹碩自妻子出徵後,在幹好本職的同時,扛起照顧四位老人、兩個孩子的擔子,以另一種方式與妻子同心戰疫。
防疫前沿你戰鬥,生產一線我堅守,凝聚並傳遞著更多的戰疫力量。河鋼各條戰線拿出「戰時狀態」,黨員幹部發揮先鋒引領作用,多次緊急完成武漢雷神山醫院等防疫醫院急需的訂單,千方百計為復工復產企業保證供給,全力以赴確保全年經營發展目標,一批重大轉型發展項目正緊鑼密鼓加快推進。心連心,肩並肩,河鋼兒女發出戰「疫」必勝的最強音。(工人日報記者李昱霖 通訊員魏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