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M1處理器的蘋果電腦,我已經看煩了。對,非常煩。因為我換不了。
現在手裡16寸的Macbook Pro又大又沉,續航差,發熱高,但是!但是喇叭好,屏幕大,性能也不差。
雖然19年發布的這款MBP,居然不支持WiFi6,但它依然用3x3的WiFi天線在我家跑出150MB/s的內網傳輸速度。最重要的是,用慣了大屏幕,很難回到小屏幕。僅僅Photoshop打開同樣的圖片,放大到100%,滑鼠就要不停地滾來滾去,才能遍歷每個角落。
我不能,我不願,我不要回到摳摳縮縮的13寸屏。我還沒放棄渣片攝影師的夢想,甚至開始染指複雜的視頻剪輯。。。
所以,不能換上小屏,僅有兩個雷電口,性能已經看習慣,內存還特別小的M1 Macbook Pro,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而且,我有67.43%的把握,蘋果會在今年底發布新款16寸Macbook Pro。必須等!
那麼,這款11個月之後即將發布的新品,有什麼值得期待?
更輕更薄
從已經發布的三款M1晶片電腦上看,一體化的主板佔據空間更小,發熱量也不大。原本在16寸Macbook Pro上必須配置的「大」風扇,有望在新款上變小,甚至取消。真的,每當聽見風扇的怒吼,都感覺有人在從我錢包裡偷偷拿錢。
老款的Macbook Pro,自體重量超過2公斤,平時休息我都用它來鍛鍊腕力。最近打球,球友們都誇我力量足了不少。
既然新主板更小,那些用不著的散熱片,風扇以及相關電路,能省就省吧。把重量減到1.5公斤,我去買個啞鈴來慶祝。
WiFi 6
不曉得蘋果為何沒能在19年的16寸MBP上提供WiFi 6支持。儘管3x3天線也能達到1300Mb帶寬,但未來是WiFi 6的,更好的傳輸效率搭配3x3天線,豈不是會快出天際!
雖然內網傳輸速度不過是家裡自嗨,但站在技術前沿的快感無可替代。這是屬於器材黨的光榮,一般人體會不到。
mini-LED
2019年,TCL發布了mini-LED背光的電視。mini-LED的發光二極體只有200微米,是傳統LED光源大小的1/5,體積非常小。這就意味著,屏幕可以在相同尺寸下容納更多發光點,或者把屏幕做得更輕薄。
16寸的Macbook Pro在同樣面積下,如果放得下更多的發光體,意味著解析度進一步上升。現在你離近了看,依然能在4K屏幕上找到像素點。用上mini-LED,你得用放大鏡才能看出瑕疵。
正常人誰用放大鏡看屏幕?
120Hz屏幕刷新率
說實話,這個我一點都不期待。
120Hz屏幕刷新率,最大受益者是遊戲玩家,蘋果走上自研處理器的道路,目的是在PC市場攻佔一塊可觀的領地。它早晚會提供120Hz刷新率的支持。但是不是2021年,是不是這麼快就出來,我覺得這個指標的優先級並不高。
真正需要120Hz屏幕刷新率的蘋果新品,是iPhone。
更快的處理器
毫無疑問,在旗艦機上使用的處理器,即便延續M1的架構,也會儘可能容納更多電晶體,將更多算法內置到處理器中,加快運算速度。
今天我們看到M1處理器在處理視頻上的強大,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H.265加密算法的集成。
下一代M1X或者M2,如果採用臺積電3nm工藝,電晶體數量會再次創新高,當然也能集成更多的常用算法。
M1是8核CPU,8核GPU,16核神經網格引擎。下一代處理器,有可能在核心上加倍,成為16+8的小怪物。
更大的內存
經過額外一年的工作,M系列處理器的新主板上,想必可以加載更大容量的內存。不管誰說8G內存就夠了,都是因為窮,就這麼簡單。蘋果牌內存昂貴的價格才是大家糾結的核心。
當有32G內存選項的時候,專業玩家們一定會蠢蠢欲動,忍不住把自己的血汗錢奉獻給教主。
畢竟,蘋果在割韭菜這件事上,是專家中的專家,從來不會手軟。
更便宜的價格
史上最有錢的科技公司,蘋果當下說自己是第二,只怕無人敢稱第一。上一次蘋果從PowerPC轉向Intel,是為了擴大Mac的市場佔有率,降低製造成本。
這一次也不例外。
蘋果深深知道,將用戶從Windows的懷抱中搶過來,除了iOS生態之外,最最重要的是價格!
看看這三款性能強大,價格談不上低廉,但絕不算昂貴的M1蘋果電腦就知道,蘋果在未來計劃中的兩年過渡期,將會儘可能吸引用戶上船,把韭菜們好吃好喝的養起來,日後再割。
那麼,新的16寸MBP,有極大可能,價格比老款低,性能比老款強。
嗯,差不多了吧。以上是青椒對16寸新款MBP的期待和預測。
現在,攢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