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英國前首相溫斯頓·邱吉爾是一個種族歧視主義者!

2020-12-15 環球雜談

上周末,在倫敦舉行的一次黑人生命事件抗議活動中,議會廣場上的溫斯頓·邱吉爾雕像底座上又添了一塊塗鴉「邱吉爾是個種族主義者」。

倫敦議會廣場上,邱吉爾雕像被塗鴉種族

寫這篇文章或者噴這篇文章的激進分子是正確的。因為確實有很多事件來解釋這位前英國首相「偉大的白人」的歷史觀點。

除非我們努力去理解他的白人至上主義的起源和特殊性,否則我們將無法理解今天仍然存在的種族主義思維結構。

邱吉爾說過很多駭人聽聞的話:他說他痛恨那些有著「斜眼和豬尾巴」的人。對他來說,來自印度群島的人「是世界上僅次於德國人的最殘忍的人」。他「並不認為黑人有白人那樣的能力和效率。」

1943年,美國副總統華萊士對盎格魯-撒克遜優越性的概念提出了挑戰。邱吉爾直截了當地回答。根據《安拉斯日記》:「他說,為什麼要為盎格魯撒克遜的優越性而道歉,我們是優越的,我們有共同的遺產,這些遺產在英國幾百年來已經形成,並且已經被我們的憲法完善了。」

溫斯頓.邱吉爾

僅憑邱吉爾的背景來解釋這一切是不夠的。當然,正如他自己所強調的,他是維多利亞時代的孩子,那個時代的英國人往往把自己的民族和道德優越感視為理所當然。然而,其他有著相似歷史的人,包括同為保守主義帝國主義者的人,認為他的觀點是過時的,甚至完全令人震驚。

後來的英國第一任工黨首相拉姆齊·麥克唐納(Ramsay MacDonald)批評「邱吉爾為控制地方殖民政府對非白人人口的虐待所做的微薄努力。我不認為我是一個過于謹慎的人」 麥克唐納寫道。他也不認為自己缺乏對南非「被壓迫的黑人和黃種人」的同情但他說,必須封住邱吉爾先生的嘴,否則我們將與殖民地發生災難性的衝突。」

邱吉爾很快改變了策略,這意味著,儘管他的許多信仰深入人心,但在他部署這些信仰的方式中卻存在著機會主義因素。上世紀30年代,他重新加入保守黨,選擇與頑固的帝國主義結盟,反對印度的改革,部分原因是他相信這將有助於他的事業進一步發展。

歷史不可否認,邱吉爾帶領大英帝國走出了「二戰」中的至暗時刻並贏得了勝利,這一點贏得了英國人莫大的信任與支持,在世界範圍內都了很大的肯定。但是,另一方面,邱吉爾無視其他種族,在殖民地進行赤裸裸地肆意屠殺,犯下了難估量的戰爭罪行。

毫不誇張地說,邱吉爾是一個被當代主流媒體美化了的種族歧視主義者。

邱吉爾演講

在愛爾蘭,邱吉爾主張直接用「機載機關槍或炸彈」來驅散抗議者。

在美索不達米亞,面對農民暴動,作為殖民地大臣的邱吉爾,暴躁的簡直和希特勒一模一樣:「我強烈支持對未開化的部落使用毒氣彈,這將起到擴散恐懼感的效果。」他還下令,在美索不達米亞進行大規模轟炸,在幾十分鐘內就徹底地將一個大型村莊從地球表面抹掉。

在阿富汗,邱吉爾宣布「普什圖人要認識到不列顛民族是比他們更加高等的。反對者應立即殺掉,毫不留情。」「我們有系統地一個村接著一個村前進,懲戒性地破壞:摧毀房屋,填平水井,炸倒塔樓,砍倒茂密的樹林,燒毀莊稼,破壞水庫,抓到一個部落成員應立即捅死或砍死。」

被英國抓到的肯亞武裝獨立組織成員

在肯亞,邱吉爾為了把富饒的高地騰給白人殖民者,強行遷離當地人,超過15萬人被送入集中營。在他的規定下,為了折磨肯亞人,英國人強姦、閹割他們,用菸頭燙他們身體的敏感部位,還對他們進行電擊。

在印度,邱吉爾把口糧從挨餓的印度人那裡調撥給口糧充裕的英國士兵,甚至調撥去補充位於希臘和其他歐洲地區的儲存倉庫,造成了1943年近400萬孟加拉人死於饑荒。當有人提及那些遭罪的印度受難者時,邱吉爾回應稱,饑荒之所以出現,責任在印度人自己,因為「他們像兔子一樣繁殖」。此外,邱吉爾還曾經風風火火主張對印度人使用化學武器。

在中東,邱吉爾將希特勒的《我的奮鬥》同《古蘭經》相提並論,如果你知道邱吉爾對於希特勒的憎恨,就可以想到他對阿拉伯人的憎恨。

即使在二戰後,邱吉爾都沒有放下種族的偏見,以色列國的成立就是建立在邱吉爾及歐洲的種族主義和反猶太思想的基礎上的。

西方資本主義從出生那一刻就帶著殖民主義和種族歧視主義的原罪。邱吉爾不過是其中的一個代言人而已。

徹底肅清殖民主義和種族壓迫的思想,對人類未來的走向,至關重要。

人類追求自由與平等路還很遙遠,而抗議只是剛剛開始……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借用毛澤東老人家的話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歡迎廣大朋友積極點讚、轉發和評論,我們將為您提供更好的信息!!!

聲明:我們引用圖文完全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您與東方雜談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英國前首相——溫斯頓·邱吉爾
    | 本文章由角落裡的玫瑰花原創獨家發布,歡迎眾多讀者前來領略~~·今天來給大家講講英國的前首相—邱吉爾。邱吉爾出生於1874年的英國牛津郡伍德斯託克鎮布倫海姆宮,邱吉爾是一個早產兒,因為當時他的父親忙於政治,而他的母親又沉湎在交際當中,所以他的少年時代很少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只與他的保姆產生了濃厚的親情。1881年,七歲的邱吉爾被送到了一個貴族的子弟學校進行讀書,他是這個學校中最頑皮,最貪吃,成績最差的學生之一,因為經常的遭受老師的懲罰,所以不得不轉入到另一個學校。
  • 首相的藝術:溫斯頓·邱吉爾的風景畫
    (溫斯頓·邱吉爾爵士,默茲河上的景色[1],1946,英國查特維爾國家信託)英國政治家溫斯頓·邱吉爾是世界上最受尊重和仰慕的人之一。他任英國首相時的作為,特別是在二戰期間,使他成為一個婦孺皆知的人物,但說邱吉爾傑出的原因還有很多。今天,今日藝術雜誌邀請你們來看看他的風景畫,而風景畫也是這位首相在他身為畫家的職業生涯中最喜歡的主題之一。
  • 布萊尼姆宮,英國歷史上著名的首相之一溫斯頓·邱吉爾的出生地
    聖約翰學院建於1873年的費茲威廉博物館是劍橋大學諸多博物館中規模最大的一處綜合性博物館,在費茲威廉博物館內除了收藏有提香、米開朗琪羅等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大師和泰勒、莫奈、畢卡索等印象派大師的作品外,博物館內還收藏了英國前拉斐爾派畫家畢福特
  • 《至暗時刻》:溫斯頓·邱吉爾 懷著最高的敬意,首相先生
    他是英國首相——邱吉爾。他要的不是屈求而來的和平,而是艱久抗爭之下得來的終極勝利。這是邱吉爾最值得尊敬的一點。他永遠是那個清醒者。無意諷刺迫切想要和談的張伯倫,現在的一切都足以證明邱吉爾的遠見卓識是多麼重要與必不可少。倘若沒有邱吉爾那振奮眾人的一段段演說,我們甚至可以認定,敦刻爾克會成為一段慘絕人寰的歷史,而英國可能也將會成為納粹獨裁者的杯羹。
  • 見識一下,二戰期間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的鮮為人知的油畫藝術
    權力消散,焦慮不安,他開始了一個意想不到的新愛好:繪畫。溫斯頓·邱吉爾的油畫之一「在一個最艱難的時期,繪畫拯救了我。」邱吉爾後來在20世紀20年代的散文中寫道。對這位偉大的英國政治家來說,這一愛好成了他對抗事業壓力的源泉和喘息的地方。他最終創作了550多幅畫,這有助於他磨練視力、觀察能力和記憶力。隨著他作為世界著名的作家、演說家和政治領袖的職業發展,這種消遣將蓬勃發展,甚至可能對他的事業有所幫助。
  • 英國前首相溫斯頓·邱吉爾曾在1951年建議向前蘇聯投放核彈
    據英國《太陽報》9月9日報導,一份新的備忘錄顯示,英國前首相溫斯頓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曾在1951年冷戰期間討論向俄羅斯投擲核彈。據稱,當時還是反對派領導人的邱吉爾希望他的戰爭策略包括使用核打擊來轟炸前蘇聯,使之屈服。
  • 英國前首相邱吉爾寫給初戀情人信件曝光 兩人戀情破滅後仍是好友
    據英國《每日郵報》7月21日報導,英國前首相溫斯頓·邱吉爾寫給初戀情人的一封信曝光,這封信顯示,雖然兩人戀情破滅,但60年後他們仍然是好朋友。溫斯頓·邱吉爾是誰?1961年6月,邱吉爾及其妻子克萊門蒂娜溫斯頓·邱吉爾(1874年11月30日-1965年1月24日)曾兩度出任英國首相,領導英國人民贏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領袖之一。他寫的《不需要的戰爭》獲1953年諾貝爾文學獎。
  • 美國種族歧視竟是「常態」
    美國種族批判理論學者德裡克·貝爾的這一判斷,從來不缺乏現實註腳。今年5月,美國非洲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遭白人警察暴力執法致死後,以「黑人的命也是命」為代表的反種族主義運動迅速席捲全美,美國學者稱之為「美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抗議活動」。美國種族歧視問題引起廣泛國際關注,來自國際社會的批評針針見血。
  • 看完電影《至暗時刻》,你會愛上溫斯頓·邱吉爾
    在此之前,溫斯頓·邱吉爾對我而言,只是書上眾多歷史人物的一員。但看過電影《至暗時刻》Darkest Hour之後,便成了溫斯頓·邱吉爾的小迷妹。邱吉爾曾被譽為近百年世界最有說服力的八大演說家之一。本文截取了電影中經典片段,讓我們一起來領略邱吉爾的魅力吧!
  • 最可愛的首相:溫斯頓·邱吉爾生前10張罕見照片,最後是他的愛妻
    1874年,溫斯頓·邱吉爾出生在一個英國高官家庭。貴族般的童年生活並沒有使他沉浸其中,反而因為良好的家庭教育,他的見識、視野有了極大的豐富。因為從小無憂無慮,家境殷實,他也有機會讀得更多的書籍、名著,這對他人生世界觀、價值觀的建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1893年,19歲的邱吉爾被父親送往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深造。
  • 為什麼,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只出席了這兩位英國首相的葬禮?
    伊莉莎白女王二世是英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儘管她已在位60多年,但這位皇室女家長很少流露情感,她通常只參加家人和密友的葬禮。然而,在她在位期間,她確實參加了兩位首相的葬禮。繼續往下讀,你會發現她參加過英國首相葬禮,以及她為什麼只選擇這兩位英國首相。伊莉莎白女王在位後經歷多少位首相?自1952年登基以來,伊莉莎白女王私下會見的首相比英國其他任何君主都多。
  • 愛酒如命的歷史故事:英國前首相 溫斯頓·邱吉爾
    低估了德國實力的英國,與法國一起選擇了宣而不戰。沒料到德軍勢如破竹,在攻陷波蘭後,又一舉拿下了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隨後在1940年5月,德國又幹了一票大的。越過防線左翼,迫使駐守在馬奇諾的40萬英法聯軍,緊急撤退到敦刻爾克。電影《敦刻爾克》片段這個時候,英國終於慌了,不得不面對聯軍被包圍的事實。
  • 英國抗議者欲推倒60座雕塑,《亂世佳人》等下架,反種族歧視浪潮...
    中新社·華輿訊 據英中眼報導我們繼續關注在歐美開展得如火如荼的BLM反種族歧視抗議活動。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英國的BLM反種族歧視運動似乎變成了一場雕塑清除活動。抗議者們已經擬定了一份名單,上面列出了英國全境60座「種族主義」紀念碑,要求政府拆除。此外,《亂世佳人》《小不列顛》因涉及種族敏感問題被視頻網站下架。
  • 消除種族歧視:了解歷史上的人種歧視,提防其死灰復燃
    1788年英國的學者威廉.瓊斯指出希臘語、拉丁語、波斯語、凱爾特語、日爾曼語等語言之間,有類似性,這些語言應該有共同的祖語。1813年託瑪斯.央格醫生把這群共通的語言群命名為印歐語族。漸漸的,語言系統轉化成人種系統,很多人開始相信說印歐語族的種族擁有共同的祖先。
  • 種族歧視:一個主義,多重面具
    三大表現形式種族主義是一種意識形態,也是一種社會行為:它相信不同種族或膚色可以解釋人與人之間特徵及能力上的差異,相信一定的種族優於其他種族;它還是一種憑藉種族或膚色判斷而引發帶有偏見或歧視傾向的言行。從這個意義上講,種族主義和種族歧視在含義上有時可以交替使用。
  • 前教授控訴雪梨高校種族歧視
    戴爾派齊切控訴雪梨科技大學種族歧視。(《澳洲人報》圖片) 雪梨科技大學(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一名前教授控訴校方實施種族歧視和年齡歧視,聲稱因為學校想要聘請一名「中國人」接替其職,而沒有與他續籤僱傭合同。 65歲的戴爾派齊切(Sarath Delpachitra)日前將雪梨科技大學告上了聯邦法庭。
  • 受反種族歧視影響,《亂世佳人》下架,《老友記》製片道歉……美國...
    由弗洛伊德之死引發的全美抗議種族不平等和警察暴行的活動不斷發酵... 昨天的新聞——《亂世佳人》下架想必大家都知道了: 美國華納傳媒旗下流媒體平臺HBO Max下架了經典電影《亂世佳人》,理由是有人認為該電影「美化奴隸制」、「涉嫌種族歧視」。
  • 將重創西方的不是種族歧視 而是歷史虛無主義
    在英國倫敦議會廣場,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領袖之一)紀念雕像被示威者肆意塗鴉,並被寫上「邱吉爾是種族主義者」字樣。6月7日,英國布里斯托的抗議者拆除了奴隸販子愛德華·科斯頓(Edward Colston)的雕像,並將其扔進了港口。
  • 【英國衛報精讀】《Vogue》雜誌的種族歧視問題
    她的前同事安德烈·萊昂·塔利在SiriusXM的桑德拉·伯恩哈德秀上說,「我想說一件事情:安娜·溫圖爾夫人是一個殖民注意主義的女性,她是支持殖民主義,我認為她不會讓任何事影響她的白人特權。」與此同時,《紐約時報》最新的一篇文章就黑人文化這一主題談到有色人種員工遭遇來自白人老闆的「無知和懶惰的刻板印象。」 3.
  • 英國首相:毀壞公共建築襲警的人都將受法律制裁
    當地時間8日晚,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在社交媒體發布視頻。針對近期英國境內出現的反種族主義遊行示威活動,他表示,不支持或縱容任何人違反法律,襲擊警察或者毀壞公共建築。任何毀壞公共建築、襲擊警察的人都將受到法律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