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龍臥虎 各顯神通」——2021年新能源車市場前瞻

2021-01-08 騰訊網

雖然受到疫情和補貼退坡的影響,不少新能源製造商都在去年經歷了寒冬,但憑藉五菱宏光MINI EV和特斯拉Model 3的一騎絕塵,以及蔚來、理想和小鵬在中高端市場的穩步前進,最終國內新能源車型銷量依然保持正增長。

誕生在輿論漩渦中的造車新勢力們,也終於開始陸續拿出了自己的量產車型,也將一頁頁PPT中描繪的未來生態布局逐漸變為現實。

01

新能源的展望

如今2021年的新能源補貼政策已經塵埃落定,退坡20%的幅度讓續航400km以上的純電車型減少了4500元左右的補貼,這也意味著不少新能源車型將調高價格。

更嚴峻的情況是,新能源補貼明年還要再降,市場逐漸回歸理性是大勢所趨,即便在免稅、限牌、限行等政策法規上,新能源車型短期內還有搶跑優勢,但對於主打幾萬、十來萬產品的中低端新能源車企而言,如果不能自行消化這部分價差,數千元價格增幅還是會讓不少囊中羞澀的消費者心頭一緊。

中國汽車市場雖大,但不是每個五菱宏光MINI EV都可以成功,曾經在前幾年裡輕鬆收割了投資人青睞和消費者關注的新勢力品牌,今年要怎麼在特斯拉的光環和補貼退坡的陰影裡生存,將是很多車企共同的話題。

02

蔚來如何

Model Y上市後,很多人都向蔚來投去了同情的目光,畢竟簡單地以車型尺寸和價格區間衡量,特斯拉國產SUV比續航水平相當的EC6要便宜一大截,秦力洪也給我講過,可以預見的時期內蔚來不會降價,所以在用戶群體有所重疊的情況下,最終銷量會有些許衝擊——雖然目前江淮工廠滿負荷運轉,但新車依舊供不應求,12月7007臺的交付量也創下歷史新高。

不過相比於其它新勢力品牌,蔚來依靠服務和換電建立了護城河,去年11月還傳聞設置出海事業部,準備向歐洲市場進發,加之在美股價的節節攀高,蔚來並不會因為Model Y傷筋動骨,即將在NIO DAY發布的首款轎車就是它向特斯拉「回敬」的禮物,只是不知道屆時這款回爐重造的新車是不是還叫ET7。

在蔚來嚴苛的保密之下,我們只能猜測首款ET轎車會延續ET Preview概念車的家族化設計語言,而傳聞中新的底盤架構則可能讓它成為第一個搭載150kW電池組和雷射雷達的蔚來車型,使得ET轎車有望實現800km以上的NEDC續航,以及L3級別自動輔助駕駛能力。

以我之前看的ET Preview概念車來講,使用無框車門、轎跑線條的蔚來首款轎車,尺寸可能越過Model 3,做到Model S和Taycan的級別,李斌也回應說這款車不會對標Model 3,如果這樣能短期內避開與當紅炸子雞的短兵相接,繼續營造出蔚來的高端新能源品牌形象,也不給產能爬坡帶來壓力。

03

是下一個PPT還是特斯拉

最早接觸華人運通的時候,我聽到的一直都是關於智慧城市和智捷交通的內容,而關於造車卻談得很少,以至於我當初以為新能源汽車不是丁磊的主跑道,直到華人運通突然在去年拿出了「智能汽車」高合HiPHi X,我才確認自己的判斷......沒錯。

如果FF 91不算「中國新勢力品牌」車型的話,高合的HiPHi X應該配得上「最貴」的名號了,不論68萬元還是80萬元,都和「X」的名字一樣直接殺到特斯拉的家門口,而且高合還弄出了一套由六扇門組成的展翼門系統,面對FF 91和Model X大有青出於藍的自豪感。

不過和裝上48英寸液晶電視的拜騰M-byte一樣,高合HiPHi X沒有到落地交付之前都充滿未知數,畢竟Model X在2019年的全球銷量還有3.94萬臺,而今年特斯拉只是隱晦地表示S+X全年共賣掉5.7萬部,這個市場的開拓空間遠不及想像中大,HiPHi X的結局不是FF 91就算小幸運。

04

獨立的新貴

雖然去年廣州車展發布的依舊是概念車,但廣汽新能源的第三款SUV距離量產並不遙遠,而埃安Y也是Aion品牌獨立後的首款新車。

作為針對年輕群體的入門級產品,埃安Y的整體造型讓我想到比亞迪為網約車市場定製的D1,只是在定位上埃安強行SUV了一下,尺寸也更小巧些,尤其在燈組設計上也十分出位,對於顏值控來說不虧。

不過定價依然是擺在埃安面前的難題,10萬元左右的起步價格是合適的堡壘,但保守的風險已經在月銷量穩定200臺出頭的埃安V上得到印證。

05

C位堪憂的威馬

儘管有搶跑的優勢,但在近兩年的新能源浪潮當中,早起的威馬雖然去年銷量上漲33.3%,EX5累計銷量也破四萬,但從輿論環境來講它並沒有搶佔C位,反而在蔚來、小鵬和理想的高歌猛進中淹沒聲量。原本創始人沈暉在元旦節用微博宣告,與百度聯手打造具備L4級別自動駕駛功能的新車會在今年下線,結果被國產特斯拉Model Y的山呼海嘯衝得找不到北。

不過在去年「Apollo生態大會」上,威馬已經展示了這臺可能命名為EVOLVE的新車。僅從設計上,只能說......EX6你別哭了。不過在威馬看來,能自己尋找車位進行泊車的AVP雲端智能無人泊車系統會比開起來怎樣更重要。

然而對於一個合法取得駕照的人來說,EVOLVE的吸引力並不太夠,至少對我而言,個人更期待威馬Maven量產版能在今年出現。

06

下次更好的嵐圖

在嵐圖上月發布首款增程式SUV車型FREE後,我腦子裡只有楊笠的那句話在循環播放「那麼普通,又那麼自信」。

也許在嵐圖看來,FREE確實是一部「很自由」的中型SUV,超2.9米的軸距、860km的NDEC續航和不到40萬的價格,聽起來就是中產階級的溫柔鄉,但用「14萬東風人呵護和奮鬥的品牌」去包裹嵐圖,就已經讓它提前陷入預設的陷阱。所以就算堆砌「現代豪華、溫暖科技與簡約不簡單」這樣虛無縹緲的定義,從感官層面上來看,嵐圖的FREE並沒有跳出理想ONE摸索出的道路,甚至身上帶著更多右派的保守主義思想。

當然現在距離第三季度還有很長時間,嵐圖還有能力調整細節,用更好的狀態迎接消費者的檢閱,只是對於看客而言,只希望它下一次能做得更好點而已。

圖|網絡

文|豆豆

編輯|豆豆

- END -

快到吐,到底是種什麼感覺?

十萬的價格區間卻是超越同級的表現

全新探界者RS靠什麼打動年輕人?

扯車無界

相關焦點

  • 降價疾風勁刮 新能源車市場醞釀變局
    來源:中國證券報作者:王輝冬季寒潮之下,2021年開年的國內新能源車市卻如火如荼。在特斯拉再度對Model Y車型揮出大力度降價「大棒」之後,中國新能源車行業似乎在一股「價格戰的疾風」中拉開了新一年的帷幕。
  • 新能源車市場醞釀變局:降價疾風勁刮 國內車企產銷兩旺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原標題:降價疾風勁刮新能源車市場醞釀變局● 本報記者 王輝特斯拉開足馬力1月5日上午,中國證券報記者實地探訪了特斯拉位於上海臨港的超級工廠。特斯拉在2020年10月21日發布的三季度的財報中披露,上海超級工廠Model 3車型年產能已達25萬輛。機構研究顯示,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目前周產量已達8000輛,以此測算,年產能約40萬輛。特斯拉於北京時間2021年1月3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特斯拉的全球產量初步統計為50.97萬輛。
  • 新能源車第二戰場已開火特斯拉、大眾激戰超級充電站
    作為「新勢力」乃至整體中高端新能源車市場領頭羊的特斯拉,其主要以快速擴張超級充電站作為自營補能體系的主旋律。據悉,隨著日前位於上海的第500座超級充電站正式上線,特斯拉1-11月已經完成了約200座超充站的建設,而在2020年剩下的最後一個月,其還規劃開放約150座超級充電站。
  • 智造頭條 |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新能源車市場超預期,明年增速或超30...
    (來源:財聯社) 02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新能源車市場超預期,明年增速或超30% 在工信部組織的「工信沙龍」上,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葉盛基表示,通過調研和預測預判,2021年汽車產銷將超過2600萬輛,有望實現3%-5%
  • 新能源車第二戰場已開火 特斯拉大眾激戰超級充電站
    作為「新勢力」乃至整體中高端新能源車市場領頭羊的特斯拉,其主要以快速擴張超級充電站作為自營補能體系的主旋律。據悉,隨著日前位於上海的第500座超級充電站正式上線,特斯拉1-11月已經完成了約200座超充站的建設,而在2020年剩下的最後一個月,其還規劃開放約150座超級充電站。而這僅僅是特斯拉加速擴張自營補能體系的前奏。
  • 銀河證券李澤晗:2021年關注兩類新能源車企表現
    12月16日,中國銀河證券在北京舉辦2021年年度投資策略報告會。會上,銀河證券汽車行業分析師李澤晗發表「電動起航,智控未來」主題演講,李澤晗認為,2021年汽車行業景氣度將繼續回升,看好兩類新能源車企表現。
  • 2021年第四屆生物能源和清潔能源國際會議(ICBCE 2021)
    您當前的位置:北極星電力會展網 > 電力會議 > 正文 2021年第四屆生物能源和清潔能源國際會議(ICBCE 2021)
  • 如果TopGear再拍中國特輯會怎麼評價新能源車呢?
    如果TopGear再拍中國特輯會怎麼評價新能源車呢?2018-03-19 10:33 來源: 車大白 TopGear是BBC一款汽車類脫口秀節目,從1977年創立開播,並在2002年進行了改版,憑藉犀利的點評與幽默風趣的節目風格,成為了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汽車類節目之一。
  • 萬得財經周刊:十大基金前瞻2021年A股走勢
    2021年A股走勢:買什麼?》梳理工銀瑞信、廣發、銀華、博時等基金公司近期觀點可以發現,多數買方機構預計,2021年可能仍是結構性行情,但想要獲得高額回報相對比較難,投資者需要降低回報預期。就具體板塊而言,未來一到二季度順周期股被看好。而成長與價值股估值分化情況可能會收斂。
  • 機構看好新能源車板塊投資前景
    ,不僅再次推升了上海逾百萬外地車牌車主對於新能源車的購置需求,也為A股市場新能源車板塊帶來了新的「催化劑」。其中,整車廠商(如比亞迪、長安汽車)和一些直接受益於新能源車產業鏈的部分龍頭公司(如寧德時代、國軒高科、陽光電源)股價強勢凸顯。截至上周五收盤時,通達信新能源車板塊指數本月已累計上漲8.23%;自今年5月以來的漲幅,則已接近40%。
  • 今日能源看點:國網公示2021年首批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項目清單...
    1、國網公示2021年首批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項目清單1月7日,國家電網公示了2021年第一批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項目清單,共涉及52個集中式光伏項目,總裝機容量達1587.44445MW,涵蓋河北、山西、浙江、安徽、江西、山東、四川、甘肅、青海、寧夏10個省份。
  • 前瞻2021•把脈牛年行業關鍵詞:機會、復甦、分化和全球競爭|...
    在這個令所有人記憶深刻的年份即將過去之際,全景·卓識與新財富最佳分析師聯合推出《前瞻2021》歲末專題,希望從與宏觀專家、私募大咖以及中國最頂尖證券分析師群體的深度交流中,嘗試勾勒出十四五開局之年中國產業發展的主要脈絡,尋找在明年註冊制全面推行的情況下,中國資本市場較具確定性的投資機會
  • 2021國際能源發展高峰論壇聚焦多變世界下的能源行業
    2020年12月10日,由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與IHS Markit公司(埃信華邁)攜手主辦的「2021國際能源發展高峰論壇(IEEF2021)」在北京成功召開。他分析指出,2020年非比尋常,新冠疫情在深刻改變全球政治經濟格局的同時,對能源行業也影響巨大。當今能源行業發展呈現四大特點,即碳排放成為能源發展的約束目標,清潔低碳成為國際石油公司的轉型方向,數位化成為企業提升效率的必然選擇,人才成為能源行業創新發展的關鍵要素。中國石油作為中國最大的油氣生產供應商,形成了創新、資源、市場、國際化和綠色低碳五大戰略。
  • 2021年沙烏地阿拉伯新能源電動車展 E-Motor show
    2021年沙烏地阿拉伯新能源電動車展 E-Motor show找展會,就上展會圈!2021年沙烏地阿拉伯新能源電動車展覽會The E-Motor show 2021展會時間: 2021年02月25-28日展會地點:
  • 2021年新能源產業鏈如何布局?華夏基金跨年策略會最新解析來了!
    摘要 【2021年新能源產業鏈如何布局?華夏基金跨年策略會最新解析來了!】
  • 經濟巨輪破浪前行 新能源產業存在巨大成長空間
    外資機構施洛德近期在評價中國經濟發展前景時稱,中國經濟正透出新意和活力,新經濟、新業態中蘊藏著的消費潛力和發展格局備受關注。  製造業PMI連續9個月位於臨界點以上,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創出年內新高,工業企業累計利潤增長實現由負轉正,前10個月中國出口同比增長2.4%、利用外資同比增長6.4%,消費增速加快……疫情陰影籠罩下的2020年,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發展格局中格外奪目。
  • 2021年強勢品牌和新能源車將勝出
    企業的品牌力將成為決定性因素,馬振山認為,「2021年將利好品牌驅動企業發展」。  同時,隨著一二線城市汽車保有量持續上升,新能源汽車市場正由主要城市向三四線城市延伸。  極不平凡的2020年即將過去。
  • 重整旗鼓 更待「新春」 2021年內地電影市場前瞻
    不只中國內地,對於全球影市來說,2020年都是艱難的一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陰雲籠罩之下,全球電影業普遍受到重創,但事實證明,即使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中國仍擁有著全球最具活力的電影市場:自7月20日復工以來,內地影市逐步升溫回暖,截至2020年10月15日,中國電影市場憑藉累計票房129.5億元(合19.3億美元)的成績,正式超越北美,首次榮登「全球第一大票倉」。
  • 交付不到一年,理想ONE為何能拿下高端新能源車市場
    此外,對比其他造車新勢力,理想汽車也是單一車型銷量領先的企業。今年11月,造車新勢力三強銷量再創新高。蔚來汽車、理想汽車和小鵬汽車分別交付5291輛、4646輛、4224輛。另一方面,推出6座和7座兩種SUV,滿足帶娃出行需求;同時,目前國內7座及以上車必須每2年去驗一次車,而7座以下新車6年免審,6座車也解決了年審煩惱。三是理想ONE採用了增程式技術路線,「可油可電」的特徵提升了爆款潛質。業內認為,增程式技術路線綜合考慮了中國消費者的實際用車情況和行業未來發展的趨勢,在中國消費者的日常駕駛中,增程式電動能徹底解決用戶「充電難」的痛點。
  • 國際能源署:可再生能源2020至2025年的分析和預測
    2020年5月,國際能源署就可再生能源市場近況提供了一份分析報告,詳細分析了新冠肺炎在2020年和2021年對可再生能源配置的影響。這份初步評估顯示,新冠肺炎危機正在減緩—但沒有遏制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增長。半年後的今天,疫情持續影響著全球經濟和人們的日常生活。然而,可再生能源市場,特別是發電技術,已經顯現出了他們應對危機快速恢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