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著日子,號稱去年最貴的玄幻劇集《黑暗物質》,在劈開原初世界的一道輝光的照耀下,以及面對被開闢了的新世界大門而各自惴惴不安的人們滿懷恐懼的目光之中,終於回來了。
可是,第二季開篇觀眾發現,在劇情裡做顏值擔當的「詹一美」暫時下崗——他飾演的角色在探索新世界的時候暫時隱於事態之後,估計這一整季都不會出現。
而第二季的劇情重點在萊拉跟隨父親開闢的通往新世界的路徑,如何在新世界探索,以及原本的世界裡,萊拉的母親瑪麗莎對於教會的控制,以及剩下的巫女,吉普賽人,披甲熊族等原始勢力和以教會為代表的現代人社會的持續對抗。
畢竟在原著裡,第二部《奧秘匕首》的主線劇情講的是,萊拉在一個充滿幽靈的城市喜喀則中遇見了威爾,在威爾從前任匕首人取得奧秘匕首後,展開了一場穿越各個世界的冒險。而萊拉命運的預言亦完整地揭露出來。
所以,整個故事在延續原始世界裡權力爭奪的故事線之外,新開闢了一條萊拉遇見同樣的穿越者的威爾,兩個人在新世界為各自的目標探索的劇情線索!
開篇第一集大體講述了兩條線索——原初世界裡,萊拉的母親瑪麗莎還是在維持教會在人類世界裡的權威,因為死亡女巫的刺殺造成的教皇昏迷不醒,喜好權術的她開始進一步提升自己在教會裡的權級!
而另一方面,萊拉進入一個全新的城市(她通過父親的通道進入新的世界,找到了一直被提及的「天空之城」),遇見同樣的外來者威爾,敏感的他們察覺到這個傳說裡的城市正在被某種危機威脅——大人要麼失蹤,要麼被某種力量剝奪了思維變成行屍走肉。
在未知的危險面前,他們需要攜手合作,揭開城裡的危機!
為什麼《黑暗物質》值得期待?
《His Dark Materials》(《黑暗物質》)以三部曲為基本構建形式,是英國文學史上繞不開的國民著作——在2003年BBC「大閱讀」活動票選中,《黑暗物質三部曲》被選為「有史以來最受讀者喜愛的小說」第三位,排在《魔戒》和《傲慢與偏見》之後。
原著《黑暗物質》三部曲一共為《黃金羅盤》《奧秘匕首》《琥珀望遠鏡》,作者參考了聖經故事《失樂園》,圍繞著一個名為「萊拉」的12歲早熟小女孩,講述了她在一個多維度世界不斷打破成規,在千奇百怪的境遇裡解決事態,並且促進自己成長與冒險的故事。
這個世界中,每一個人都有著一個以自己靈魂幻化的動物夥伴,它們與人類共生的同時,並且還是人類的守護者,對於人類來說重要性堪比靈魂的具象化,甚至有些時候它們和人類的心臟有一定關係。
在經歷過第一季萊拉通過「黃金羅盤」,真理儀的指使,前往極北之地找到被教會綁架後拿來做靈魂動物實驗的孩子們,集合熊族,女巫,吉普賽流浪者,獨立獵人這些早期遺存下來的農業社會代表,摧毀了教會的實驗室,卻沒想到她最想要拯救的朋友卻被自己親生父親犧牲成為打開新時空大門,追悔莫及的萊拉帶著真理儀前往全新的世界去追回動機不明的父親,阻止整個世界的平衡被打破……
《黑暗物質》三部曲,用萊拉的一路的所見所聞,構建了一個龐大的社會體系,在通過萊拉的努力開拓,觀察社會,並且學習著用自己的力量和行動去促進社會變革的故事。
這種寫法和龐大的故事構架,使得作者菲利普·普爾曼憑藉著三部曲,被譽為「繼《魔戒》作者J·R·R·託爾金之後最優秀的盎格魯-撒克遜奇幻小說家」。
其中,《黃金羅盤》獲得了卡內基兒童文獎和英國兒童文學最高獎「衛報小說獎」 ;《琥珀望遠鏡》則獲得了惠特布裡德文學獎。
普爾曼就此成為憑藉兒童文學作品贏得該重要文學獎項的英國作家第一人;而同時,菲利普·普爾曼還通過這系列作品贏得2005年第三屆林格倫兒童文學獎。
目前,《黑暗物質》三部曲小說被翻譯成40多種語言,全球賣出1750萬冊;而且,第一部作品《黃金羅盤》已經在2007年被改編成了同名電影,由世界級的妮可基德曼,「007」扮演者丹尼爾·克雷格,伊娃格林等人主演。
只可惜,當時只顧著做視覺特效,忽視了故事和人物本身的魅力。
最後造成口碑和票房雙雙撲街,後面兩部續集自然也就被擱置了下來。
HBO主導的大製作!全明星陣容和視效團隊加持!
而歷來財大氣粗的HBO,在經歷了《權力的遊戲》整個系列的成功影視化之後,順延下來,自然不可能放過《黑暗物質》三部曲。於是,集合了「一美」詹姆斯·麥克沃伊,「小金剛狼」X——23達芙妮·基恩,金球獎視後露絲·威爾森,「林聚聚」林-曼努爾·米蘭達……這樣強硬的實力與熱度兼有的演員陣容,加上強大的視覺效果團隊,來刻畫原作者筆下恢宏深邃的多重世界!
在原始設定裡,《黑暗物質三部曲》故事發生的世界上一個科技與魔法並存的世界,那個世界的最高統治機構叫做「主教訓誡法庭」。由於全世界都處於「主教法庭」的集權統治之下,再加上魔法的存在,那個世界點出了不一樣的科技樹,用一個稍微不太貼切的說法就是:一個蒸汽朋克風格的世界。
最早出現的「塵埃」物質,構成了人類所生存的整個世界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上誕生的野獸族群,女巫族群,和其後出現的吉普賽流浪者族群,整體還是處於封建農耕社會的鬆散社會結構。
因為崇尚分散生存所以和崇尚集群生活的人類社會相比,她們一直無法在和以教會為中堅力量,進而形成了中央集權制的人類社會族群相抗衡,所以,只能藉助天氣地勢和遠離人群這一點來保存最後的實力。
但是,教會作為人類社會的中流砥柱,卻天生帶有思想控制的私慾,為此,它在人類社會裡有很多危害社會底層利益的事情——因為追求精神控制,教會私底下在綁架孩童,飾演如何將人類和他們的精神靈獸剝離,完成一種人類自我思維剝離封閉的嘗試!(第一季《黃金羅盤》的主要矛盾就來自於萊拉發覺這種骯髒的實驗,並且與其他幾個原始族群聯合,破壞了這一邪惡的實驗的主線劇情。)
而在這個過程裡,萊拉的視野被極端的事件所打開,但是她堅持了自己最初的信念——為保持民智的獨立而奮鬥!而第二季裡,她穿過世界的罅隙,進入另一個全新的世界,還是秉承著自己的理念,希望自己的堅持能夠在其他的世界獲得該有的待遇和尊重!
人性化的人物設定,打破善惡兩元的人物構建!
而更厲害的一點,《黑暗物質》三部曲,在構建人物的時候,也並非單方面的將人物設定為善惡兩元對立的片面化設計——它裡面的人物,隨時有著自己的立場轉化!
第一季《黃金羅盤》偏重於宗教教權和民權的利益爭奪。萊拉的父親和母親相互代表民權和教權,最初,看起來不近人情,尖銳逼人的母親是教會裡面的高層人員,很多行為看起來她就是最大的反派;而擁有美洲豹為靈魂動物的父親,則代表民粹當中的佼佼者,他們與教權若即若離,兩者相互依賴,但是,不到最後一刻,我們都看不懂萊拉父親的所有行為的原始動機——他在第一季結束前五分鐘,犧牲了萊拉在這個世界最好的朋友,揭開了兩個世界之間聯通的通道。
他在之前一直是一種民粹主義者的面目出現,但是,真沒想到,劇情進行到後來,他原來也是一個視人命若草芥的冷硬派!
而萊拉的母親瑪麗莎,出場就是一個冷硬無情的教會強硬派姿態——她以一己之力促進了分離靈獸和人體的實驗,對待教會同僚也是運用鐵腕政策。但是,在萊拉和她父親面前,她又是溫柔與儘可能包容的。
而且在第二季裡,她在教皇被死亡女巫刺殺的同時,以一己之力挑起風雨飄搖的教會,流露出一般女性達不到的堅毅。
而同時,在第一季《黃金羅盤》故事線裡面的所有人,衛哲自己的現實利益有著自己的各種目的與動機,但是也秉承著世界上一定的行為規則,總體而言,他們不是一種平面的存在,而是一個個有著思維變更性的,儘可能展現得有血有肉的真實的人,以及他們附帶著的真實的人性!
這種結構方法,很英國。
你很難用魔幻、玄幻還是現實來界定這部作品!
《黑暗物質》三部曲的屬性很奇特,我們用單一的劃分屬性標準很難將其定義為科幻/奇幻,或者說是科幻童話。
它最獨特的劇情架構是引入了「多世界」即「平行世界」的概念,展現出宇宙及文明發展的多種可能性。而各個世界雖然說平時各自平行發展,但相互之間並非毫無影響。
而因為有能夠讓人穿越時空的「特殊物質」存在,所以各個世界的命運實際上是相連的——塵埃的生滅,就是最核心的幾個世界的連接通道。
因為其眼光和知識儲備的關係,而每個世界中能夠發現這一秘密的人堪稱鳳毛麟角,而一旦發現這個秘密,野心與責任,良心與欲望,正義與邪惡……的激烈交鋒即將開始。不同於電影版追求視覺效果的構建趨勢,劇版在刻畫人性在窺透了世界本源這一秘密,掌握了破解現有世界觀能力之後的人性嬗變上著墨更多。
同時,利用萊拉對於其他世界的探索為引子,將「我們的世界」不斷開拓獵奇和故事中魔法和科技並存的「主世界」並行呈現,這種雙線索,雙視覺的展現形式,成為吸引很多觀眾看下去的絕妙引子。
《黑暗物質》在構建整個線索的同時的更厲害之處,用一種古典主義的視覺,把整個兒童眼中的世界,分割之後重組,用一種糅合宗教、政治、科學的正統手法,去解析一種用玄幻與魔幻手法展現出來的面對世界和自我的故事。
說得直白一點,用女主角萊拉通過三件神器探索多元世界的過程,來用一種青年人的眼光,來解構幾百年來根深蒂固的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的基礎社會架構!然後,通過萊拉的行為來引領年輕觀眾選擇對於這個社會體系的態度,和自身的理念與立場。
而懂了《黑暗物質》劇情下的這點原始意圖,觀眾估計不會刻薄這劇難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