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是一件人們已經司空見慣了的自然現象。如果你在暴雨天氣的時候往外面多放幾個容器,就可以接到不少雨水。如果你把魚養在室外的水缸中,那水缸的水很快就會蓄滿。問題來了,這雨水,到底能不能用來養魚?用來養魚好不好呢?
雨水的汙染程度
雨水來源於雲。水在高溫的作用下會形成水蒸氣,這些水蒸氣會在溫度較低的物體上凝結成小水珠。如果這時你把它都收集起來,就得到了蒸餾水,是很乾淨的一種水資源。如果你沒有把這些水蒸氣收集起來,他們就會飄走,在幾百米的高空之上形成雲朵。當雲朵達到了一定的重量時便會往下傾瀉,形成雨。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種感覺,每當雨後的時候出去散步,都會感覺空氣格外清新。這就是雨水的功勞。雨水在降落的時候會攜帶一些灰塵,將其脫離在空氣中漂浮,所以,落下來的雨水,中包含了不少的雜質髒東西。
但是,這難道就證明了,雨水是不可以用來養魚的嗎?不是的。一年當中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天數在下雨。野外的池塘,河流都是由雨水一點一滴去蓄滿的。野外的魚類仍然能夠活得好好的。這不是魚的自身體質問題,這其實就證明了雨水是可以用來養魚的,是沒有問題的。或許你會說:「雨水中含有大量的氮,沒法用來養魚。」雨水中含有氮其實是沒錯的。氮元素是一種揮發性很強的物質,下雨天會溶進雨水中。但是如果你拿來養魚的話沒多久這種物質又會揮發掉,不用擔心它會對魚類造成什麼問題。
如果你要用雨水去養魚,還是要經過一系列的處理才可以用來養魚的。那要該如何處理呢?
如何淨化雨水,才能讓雨水可以養魚?
野外的雨降落下來同樣也是很髒的,包含了很多雜質。但是野外的環境跟咱們家庭養魚的環境大有不同。野外有陸地。雨水降落下來就有點類似沼澤過濾的原理,雨水會穿透土壤,然後流到水域裡面,雜質什麼的基本都停留在土壤裡去了。但是家裡面如果沒有沼澤過濾要咋辦呢?很簡單,你只需要找一個大一些的容器把所有的雨水全部都裝起來,不用蓋蓋子,放在陰涼的地方讓其自然沉澱就可以了。
差不多一兩天後這些雜質就基本沉澱完了,會全部停留在容器的底部。等你需要用到雨水的時候只需要取上半部分的水就可以。如果你不放心的話可以放一個物理過濾,這樣效果也是很好的。氮元素也會在沉澱期間慢慢被完全揮發掉。
有人要問了:雨水有啥用?這或許只有生活在城市的小夥伴才知道了。農村的大部分水源都是來自井裡,這些水是沒有任何氯氣,化學物質存在的。但是城市用的都是自來水啊,而自來水中又含有氯氣,不能直接用來養魚,直接用雨水就很方便。
只要你不是用自來水養魚的話雨水其實沒多大用處。但是如果用自來水養魚就有必要收一些雨水,在情況緊急的時候可以用得上。
這裡是養魚說,如果你也喜歡飼養觀賞魚,不妨動動手指點個關注,所有養魚所要知道的都在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