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片正從小眾走入大眾,以前的科幻片,似乎只承擔著「幻想」的責任,負責把觀眾帶入無邊無垠的宇宙,引得觀眾遐想連篇。但是現在的科幻片,已經形成自己的體系,有其自己的哲學主張。就像一面鏡子,照映著這個世界的未來,人的可能性,在科幻片中被重塑、組裝、放大。可以說,我們現在的努力,正是向科幻片的未來靠攏。
科幻片佳作很多,例如《盜夢空間》,層層疊疊的夢境讓人分不清究竟虛實;《V字仇殺隊》讓我們看到人對自由永恆的渴望;《阿凡達》讓我們看到跨越物種的感情。如果要我舉出一部裡程碑作品,那麼《星際穿越》應該有它一席之地。
《星際穿越》自電影放送以來,豆瓣評分人數已達一百多萬人次,均分9.3,位列豆瓣電影榜單第16名。要鑑定一部片子是否值得看,有個很簡單的方法,就是把它投入市場中,讓不同口味的觀眾給它打分,假如能經過挑剔觀眾的「考驗」,那麼這部劇就是值得看的。
《星際穿越》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有一種原始的科幻味道。當初抬頭仰望星空的人類,終於有一天乘坐宇宙飛船一睹宇宙真容。怎能不叫人興奮和震嘆?導演諾蘭是《星際穿越》的導演,他指導拍攝過的電影基本沒有下過9分,可見編寫故事和把演員融入故事的導演能力十分紮實。同時,他的影片自有其審美,每一個場面的構圖和色調都經過反覆雕琢,即便隨意停在其中一幀,也會被畫面吸引到心臟漏跳幾分。
當然,一部影片當然不能滿足所有不同口味的觀眾。有人喜歡影片中的愛情元素,認為愛情是一部影片的潤滑劑,沒有潤滑劑,情節就會生硬,愛情元素佔比要多;有人認為影片情節的重要性在於角色是否立住,如果人物足夠真實,那麼這部影片就是成功的。有人對這部高分科幻片提出質疑,說:「難道就自己覺得《星際穿越》是爛片嗎?」
在這裡,我想說:嗯,就你一個人,你咋這麼特立獨行、標新立異?這位觀眾不滿的地方在於情節設計不合理,導演編寫故事的能力不行,滿篇邏輯漏洞,這位觀眾頗為自豪地列舉了一二三點,稱「為什麼種不出莊稼就要逃離地球?」「主人公去太空不需要訓練?」「為什麼穿越了蟲洞,主角只看到自己的時間和空間?」他的問題很多,有熱心網友意義給他解答,說他們之所以逃離地球是因為資源匱乏,不得不離開。做個比喻大家就明白了,你家冰箱沒吃的了,你還不去超市買?第二點則是劇情中一筆帶過的主角身份,主角曾是NASA航天員,看來這位朋友光顧著找槓點,完全沒有把注意力放在劇情上。
我們觀看任何一部影片,表現手法絕對不是統一規定好的。不同性格的導演對影片的把握呈現其不同的風格,但他們基本都遵循一個規則,那就是與劇情有關的則保留,與劇情無關或者關聯性稍弱的情節,要麼削減要麼弱化,導演可能會在影片故意使用某種手法誤導觀眾,但只要注意情節,一整部電影大致講了什麼故事還是能看明白的,如果不能,只有兩種結果,一種是觀眾太笨,理解不了;另一種是導演太裝逼,導出來的電影他自己也講不明白什麼意思。
我們要理解一部電影的劇情和含義,只有置身於影片的世界觀才能感受到,其他旁枝末節不在意也罷。像上述的這位他的主要精力都在槓主角為什麼這樣不這樣,為什麼設定是這樣不是那樣,其實,這無所謂,因為不是劇情主要講的東西。我們只需沉浸其中,讓影片衝擊我們就好,像是躺在海邊,任憑海浪一波接著一波衝刷自己的身體,這時候沒有雜念,只有對另一個從未見過的世界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