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北大博士決定辭職去當高中老師,是浪費人才,還是明智之選?

2020-12-22 大學習說

現如今,學歷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個人標籤,而在中國,清華、北大這兩所名校的學歷可以說是一張閃亮的通行證,如果是畢業於清華、北大的話,那麼找工作相對於同齡人會輕鬆許多。可是有這麼一個人,他已經是北大博士,卻放棄去985高校當副教授的職位,選擇去高中做了一名普通老師。北大博士辭職去當高中老師,是浪費人才,還是明智之選?

從小學到大學我們一共要讀16年的書,古時候的十年寒窗苦,到了現如今似乎年限拉得更長了。有人說,高考就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能夠考上好大學的都是千裡挑一的人,更別說考上清華北大了。在一些好的學校,可能幾百個學生裡面才能出一個,而在一些偏遠地方的學校,可能十多年都沒有出過一個清華北大的學子。

一、高學歷進入中學教育體系,虧嗎?

這位已經收到985高校offer的北大博士,選擇去當一名高中老師,在許多人看來確實是不可理喻的。放著清閒又體面的大學教授不當,而去當一名灰頭土臉的高中老師,每天都要面對調皮的學生和學生成績的壓力,這怎麼看都不是明智之選。但其實這樣的想法,反映出的卻是一個非常實質的問題:高學歷的人才進入中學教育體系,到底虧不虧?

清華、北大這樣的超一流名校光是要考進去就十分困難,更別說是一名北大的博士生了。在我們的想像當中,成為了北大的博士生,就已經躋身高水平人才的行列,無論是在哪個專業當中都是領頭羊的存在。就是這麼高的一個學歷,最後卻辭去了大學教授的工作,轉頭去選擇當高中老師,在很多人眼中這就好比是,你讓倒拔垂楊柳的魯智深給你擰一個瓶蓋一樣,怎麼看來都是大材小用。

不過覺得高學歷人才進入中學教育體系是大材小用,其實也是我們的一種偏見。在如今越來越激烈的應試教育當中,一個擁有高學歷、高學識的老師,對於學生來說,學習的體驗可能就是天差地別的。對於數理化這樣需要較高專業水平的學科來說,有一個專業知識過硬的老師,可能就能夠培養出下一個牛頓、愛因斯坦、賈伯斯。

二、選擇工作,應該選「對」的,還是選愛的

從整個大的教育環境討論完這件事情之後,我們不妨也可以從個人的角度來談如何選擇工作的問題。北大畢業、博士學歷,這些標籤似乎決定了這個人如果要選「對」的工作的話,那必然是從事科研或者是更高水平的教育行業。但是為什麼一個人在選擇自己的工作的時候,不能遵從自己原本的意願,選擇自己熱愛的事業呢?

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就學過一句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如果要套用在工作上,熱愛才是一個人對於工作最大的抱負。不管你擁有什麼樣的學歷,能夠找到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都是難能可貴的,高學歷只能夠讓你讓你的選擇更多一些,可最終你自己的選擇還是要由自己來決定。

現在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很多人究其一生都在與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做鬥爭,每天都活得非常不快樂。與其得到這樣的一個結局,為什麼在最開始做選擇的時候,不能夠大膽一些,順從自己的本心呢?沿著你熱愛的那條路走,你總是會在路上收穫到意想不到的驚喜。

三、中學教育業發展的行情與人生的意義

也有人指出,現在中學教師的工資越來越高,待遇越來越好,在一些地方中學老師的年薪甚至可以達到20多萬甚至30萬。你帶著北大博士的學歷進入學校,更容易在自己的崗位上發揮自己的價值,領導也會對你重點栽培,自己也更容易實現自我價值,找到人生的意義。

即使擁有高學歷,選擇成為一名中學教師,也並不是什麼血虧的賠本買賣,跟隨著自己的內心才能夠找到最終的答案。每個人的心對告訴自己想要的答案,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也歡迎您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擴展閱讀:老師的職責與「親自批改作業」,從家長和老師各自角度怎麼看?

悲劇!工作十年工資反倒不如應屆生,遇見職場工資倒掛怎麼辦?

魯迅文章漸行漸遠引人深思,語文到底應該教會中學生什麼?

相關焦點

  • 北大博士,985高校教授,突然辭職,去高中做了普通老師
    有點想不通,既然讀了博士,在大學本來可以有更高的成就,為何反而辭職去了高中做老師,要知道,高中很忙,甚至費力不討好,這又是為何呢? 北京大學,可是名校中的名校,已經是博士學歷,如果繼續走下去,前途無量。
  • 北大博士,985高校教授,去高中當老師?
    那麼如果是讓你選擇985高校的教授和一名普通的高中老師,你會選擇哪個呢?985高校教授辭職當中學老師。我想絕大多數都會選擇當一名高校的教授,畢竟在許多人的認知中高校的老師是非常輕鬆的。對於許多人來說,在大學平常時期如,果你不主動的去找輔導員,可能你半學期都見不到輔導員一面。
  • 這所中學又招了一批北大博士!有人擔心「人才被浪費」
    北大博士去中學教書,在一些人看來算是非常奇葩的舉動。不過,這對深圳中學來說,是再正常不過的了。而就在幾個月前,深圳中學才招錄了一批新教師,當時招錄的35名教師也全都是名校研究生,僅畢業於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就有20人,化學學科招錄的3名新教師均為博士或博士後,另有部分教師來自於哈佛大學等頂級國外高校。時隔不久,又有一批以北大博士「領銜」的名校研究生加盟深圳中學,它的魅力為何這麼大,以至於能夠吸引這麼多優秀人才?
  • 新招聘教師清一色清華北大博士,不必驚訝,優秀人才就該從事教育
    還有人認為,中小學教學沒必要這麼高的學歷,一個師範本科畢業足夠了,清華北大的博士生們應該有更大更重要的工作做,做科學研究最前端的學問,做國家最需要的項目,這才是這些博士生們該做的事。到中小學做教師是人才的嚴重浪費,假如想做教師,沒必要讀到博士畢業。以上兩種看法是傳統看法。
  • 博士教高中,學都白上了?
    也許程老師的課題組損失了一個優秀的博士、一個未來優秀的研究員;但他將來也許會為國家培養出更多的優秀博士或研究員。」網友「趙明」說。我很清楚我現在的授課能力和優秀教師還有很大差距,但通過了學校的試講,也在試講中pk掉了不少北師清華北大的碩士博士們,至少說明了我還是具備基本的授課能力,我也相信授課能力是通過我自己的努力可以提高的。當然除了授課以外,優秀的中學教師還需要很多其他素質,比如基本的師德,對孩子的關心,親和力等等,但這些我覺得我都還是不錯的。 2.
  • 985博士去「專科」當老師,月薪6000擠破門檻,本科生該何去何從
    985大學的博士都紛紛來專科當老師,這讓很多本科的畢業生不知道該何去何從,雖然專科院校也是我國高等學校的組成部分,但是無論是薪資待遇還是院校的層次都沒有「本科」院校好,很多專科院校的薪資基本都在6000塊左右。
  • 博士入職騰訊年薪60萬,卻辭職去大學教書,曬出收入眾人:羨慕
    一個人通過高考、研究生考試、讀研、考博、讀博這一系列考驗之後成為一個博士畢業的人才是很不容易的,這些年學習花費的精力財力都是很大的,那麼博士畢業後是選擇一份穩定的工作還是一份高薪的工作呢?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這樣的一件事,博士入職騰訊年薪六十萬,卻辭職去大學教書,曬出收入眾人表示好羨慕。究竟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一位網友在職場論壇上發帖說自己有一個學長在博士畢業之後就去了騰訊工作,年薪六十萬。但去年年底的時候他就找了一個鄭州的大學,面試上了大學老師的工作,月薪一萬,於是立刻從騰訊辭職了。
  • 寒門子弟考取北大醫學博士,失業18年後要靠低保生活?
    寒門子弟考取北大醫學博士,失業18年後要靠低保生活? 地貧栽松柏,家貧子讀書。老祖先的教誨還猶言在耳。讀書可以改變命運,這也是多麼寒門子弟奮發向上的動力。
  • 北大博士李紫昕與母校淮濱高中學子分享成長經歷:奔湧吧!後浪
    5月10日、11日夜晚,信陽市淮濱高中分別在學校三號和五號報告廳,舉行了以「夢想的世界閃閃發光」為主題的優秀校友成長經歷分享會。分享人是淮濱高中2012屆優秀校友李紫昕。校園AVA平臺面向高一、高二年級全體學生同步直播。分享會由淮濱高中副校長劉溪主持。
  • 北大女碩士畢業後回老家刷油漆!高學歷人才就業到底有多難?
    還是別的?你會相信一名碩士畢業後去工地工作麼?相信很多人都無法想像,可是來自北京大學的女碩士蘇黎傑就超出了所有人的想像。因畢業後求職屢屢碰壁,這位北大女碩士不得不成為了一名油漆工。她的經歷瞬間在社會上引起了軒然大波,有人說讀書無用,有人說適者生存,一時間成為了街頭巷尾廣泛談論的話題。蘇黎傑是何人?碩士為何變成油漆工?
  • 北大博士被985大學錄用,曬出高校當老師收入後,網友:羨慕不來
    一個是去北京的985大學當老師,而這個學校最熱門專業就是經濟學,與自己所學的專業相似。學校有創收還有課題收入,七七八八加起來年薪大概20萬這樣。第二個選擇就是去福建做選調生,作為博士過去的話,前兩年就是做副縣長,之後就轉為正式的副處級。因為覺得這兩份工作都各有各的好,所以不知道怎麼選擇,想分享出來看看其他網友的想法。
  • 為什麼一些博士會去中小學當老師?背後原因竟然和我們想的不一樣
    近年來在各地的中小學教師招聘當中,經常會看到一些名校的博士來應聘當地的高中老師,比如就一些清華北大或者人民大學的博士,去一些高中當地理老師。還有一些博士會選擇到其他小學或者初中當老師。還作為社會公眾在看到這些博士去中小學當老師,以為是這些博士熱愛小學中學的教育工作。
  • 北大醫學博士吃低保十餘年,混成鄉村老光棍,全村驕傲為何成笑話
    我認為許多人在童年有兩個夢想,一個是去清華,一個是去北大。沒有長大就會猶豫,這兩所學校上哪一所?但到了高中,當我們了解了現實,就會發現這兩所大學,一所都上不了,除了那些頂尖的人才,他們能夠進入這兩所大學之外,一般人要麼是靠自己的努力,進入這兩所大學讀書,要麼就是進入不了這兩所大學的門檻。
  • 北大畢業生去賣豬肉,後為母校捐9億,曾說自己給母校丟臉了
    ——喬·麥克唐納曾經有一個北大畢業生拿起屠刀賣豬肉,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嘲諷和指責。不少人覺得他浪費了去北大學習的機會,辜負了父母多年的栽培和期望,更可惡的是浪費了國家的培養。從我們開始讀書到考上大學,國家在各個階段都有撥款補貼,所以培養一個大學生不僅包含家庭的付出,也包括國家的付出在裡面。
  • ...北大畢業生,選擇進入體制內,但真正的「鐵飯碗」,並不是什麼工作!
    也就是說,近8成的北大畢業生選擇了進入體制內。優路教育表示,這樣的決定無可厚非,畢竟體制內的各種福利,是外界無法相比的,但其實真正意義上的鐵飯碗,從來不是什麼工作! 公考競爭激烈 今年8月份,杭州招聘了多名清華北大的碩士、博士畢業生來街道辦工作,
  • 2020考不上高中怎麼辦?可以讀北大青鳥嗎?
    很多人都會下意識地認為高考是獨木橋,事實上,高中入學考試比高考更難!從數據上我們可以看到,中等職業:普高=1:1,這個錄取數量比例正好滿足我們國家對於人才的需求比例。家長們都會有一個誤區,覺得孩子只要是考不上高中,那未來的前途將會是一片昏暗。實際上,人生的發展不是一次失敗就可以定義的。對於青少年時期的孩子,他們的內在潛力是一種不可忽視的巨大價值,作為家長和老師,我們的責任就是在保護孩子們的這種寶貴特質的情況下,引導他們走上更好更寬闊的道路!
  • 北大博士被985大學錄用當老師,曬出收入後,網友:羨慕!
    還是得感嘆一下,提升學歷,還是非常有必要的。咱們國內,學歷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衡量標準,而且就算不是為了在社會上的些許方便,單純為了自己,提升學歷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它能夠讓你接觸到更多你平時接觸不到的東西和人。
  • 清華北大,到底是中國的還是美國的?
    高中開學,老師們帶領我們去了清華和圓明園,目的是為了告訴我們,勿忘國恥,振興中華。而今天,我想說,清華北大,到底是中國的學校還是美國的學校,到底是為中國培養人才還是為美國培養人才?家長培養孩子,首先要為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這是重中之重。無論孩子成績是否優秀,價值觀都是比成績更為重要的。
  • 北大數學系的四大才子,去美留學卻一去不返,現狀如何?
    在親眼目睹了鴉片戰爭中清朝的落後與衰敗後,魏源用了11年的時間在《海國圖志》中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講得是要派人去學習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先進的工業技術和軍事技術,將自己武裝強大後由此來對抗西方列強。
  • 北大醫學博士因暈血,在家中啃老幾十年,如今靠著拿低保過日子
    工作和學習大不一樣,不是你悶聲努力就能做到的,還要注重交流,身為一個醫生,不僅要和同事領導溝通,還要處理和患者家屬的關係,可是多年的孤僻性格已經讓他不知道如何與人交往,而且他發現自己暈血不敢去做手術,身邊同齡的同學都升職了,只有他多次因患者家屬的抱怨非升反降,這樣的工作經歷讓張進生受到不小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