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學歷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個人標籤,而在中國,清華、北大這兩所名校的學歷可以說是一張閃亮的通行證,如果是畢業於清華、北大的話,那麼找工作相對於同齡人會輕鬆許多。可是有這麼一個人,他已經是北大博士,卻放棄去985高校當副教授的職位,選擇去高中做了一名普通老師。北大博士辭職去當高中老師,是浪費人才,還是明智之選?
從小學到大學我們一共要讀16年的書,古時候的十年寒窗苦,到了現如今似乎年限拉得更長了。有人說,高考就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能夠考上好大學的都是千裡挑一的人,更別說考上清華北大了。在一些好的學校,可能幾百個學生裡面才能出一個,而在一些偏遠地方的學校,可能十多年都沒有出過一個清華北大的學子。
一、高學歷進入中學教育體系,虧嗎?
這位已經收到985高校offer的北大博士,選擇去當一名高中老師,在許多人看來確實是不可理喻的。放著清閒又體面的大學教授不當,而去當一名灰頭土臉的高中老師,每天都要面對調皮的學生和學生成績的壓力,這怎麼看都不是明智之選。但其實這樣的想法,反映出的卻是一個非常實質的問題:高學歷的人才進入中學教育體系,到底虧不虧?
清華、北大這樣的超一流名校光是要考進去就十分困難,更別說是一名北大的博士生了。在我們的想像當中,成為了北大的博士生,就已經躋身高水平人才的行列,無論是在哪個專業當中都是領頭羊的存在。就是這麼高的一個學歷,最後卻辭去了大學教授的工作,轉頭去選擇當高中老師,在很多人眼中這就好比是,你讓倒拔垂楊柳的魯智深給你擰一個瓶蓋一樣,怎麼看來都是大材小用。
不過覺得高學歷人才進入中學教育體系是大材小用,其實也是我們的一種偏見。在如今越來越激烈的應試教育當中,一個擁有高學歷、高學識的老師,對於學生來說,學習的體驗可能就是天差地別的。對於數理化這樣需要較高專業水平的學科來說,有一個專業知識過硬的老師,可能就能夠培養出下一個牛頓、愛因斯坦、賈伯斯。
二、選擇工作,應該選「對」的,還是選愛的
從整個大的教育環境討論完這件事情之後,我們不妨也可以從個人的角度來談如何選擇工作的問題。北大畢業、博士學歷,這些標籤似乎決定了這個人如果要選「對」的工作的話,那必然是從事科研或者是更高水平的教育行業。但是為什麼一個人在選擇自己的工作的時候,不能遵從自己原本的意願,選擇自己熱愛的事業呢?
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就學過一句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如果要套用在工作上,熱愛才是一個人對於工作最大的抱負。不管你擁有什麼樣的學歷,能夠找到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都是難能可貴的,高學歷只能夠讓你讓你的選擇更多一些,可最終你自己的選擇還是要由自己來決定。
現在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很多人究其一生都在與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做鬥爭,每天都活得非常不快樂。與其得到這樣的一個結局,為什麼在最開始做選擇的時候,不能夠大膽一些,順從自己的本心呢?沿著你熱愛的那條路走,你總是會在路上收穫到意想不到的驚喜。
三、中學教育業發展的行情與人生的意義
也有人指出,現在中學教師的工資越來越高,待遇越來越好,在一些地方中學老師的年薪甚至可以達到20多萬甚至30萬。你帶著北大博士的學歷進入學校,更容易在自己的崗位上發揮自己的價值,領導也會對你重點栽培,自己也更容易實現自我價值,找到人生的意義。
即使擁有高學歷,選擇成為一名中學教師,也並不是什麼血虧的賠本買賣,跟隨著自己的內心才能夠找到最終的答案。每個人的心對告訴自己想要的答案,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也歡迎您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擴展閱讀:老師的職責與「親自批改作業」,從家長和老師各自角度怎麼看?
悲劇!工作十年工資反倒不如應屆生,遇見職場工資倒掛怎麼辦?
魯迅文章漸行漸遠引人深思,語文到底應該教會中學生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