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文明的下一站,火星有何優勢,為何人類不移民月球而要去火星

2020-12-22 姿勢分子knowledge

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地球的氣候也在不斷地惡化。時至今日,全球氣溫不斷攀升、極端氣候頻繁出現、資源也日漸枯竭,人類越來越迫切地需要開發一個第二家園。於是,火星成為了科學家們的首選。

按說和火星相比,月球更近一些,登陸難度要低得多,而且曾經有人類成功登陸到了月球表面。那麼為何科學家們不把月球選定為人類的第二家園,而是要大費周章地去開發火星呢?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人類文明的下一站——火星。

古人眼中的火星

在古代西方人眼裡,紅色的火星就像是夜空中的一滴血,因此他們將火星與戰爭聯繫到了一起,並將它看作是羅馬神話中的戰神瑪爾斯,也就是火星的英文名Mars。代表火星的符號,就是戰神手中的武器,相信大家也經常看到,這個符號也經常用來代表男性。

巧的是,我國古人同樣也將火星與鮮血、戰爭聯繫起來。由於火星顏色的特別,我國古人將它稱為「熒惑」。與此同時,夜空中還有一顆星星也呈現出了紅色,那就是心宿二,又叫大火星,也就是所謂「七月流火」的那顆星星。

一顆星星呈現出血紅色就已經讓人心生不爽了,如果兩顆血紅色的星星同時出現,甚至靠在一起,更是讓古人聯想到大禍之事。在古代,熒惑和大火星靠在一起,被古人稱作是「熒惑守心」,這幾乎是天象中至不祥的一種。當然,我們今天知道,這只不過是天體運行的一個巧合而已,但秦始皇三十六年的熒惑守心和隨後的秦朝滅亡,讓古人對這種說法更多相信了幾分。

偏偏是這顆被我國古人看作與兇兆相關的行星,反而成為了今天人類即將開發的第二顆太陽系行星。那麼,火星到底有何特點、能夠吸引科學家們的注意呢?

小地球

火星是距離太陽第四近的行星,近日點為2.066億公裡,遠日點為2.492億公裡,距離地球最近的時候約為5500萬公裡。

雖然和太陽的距離是日地距離的約1.5倍,但火星所處的位置仍然屬於太陽系的宜居帶。儘管最低溫度可以低至-133℃,最熱的時候它也可以達到適合人類生存的27℃。之所以處於宜居帶卻還如此寒冷,是因為火星並沒有地球這麼完整的大氣層。由於沒有磁場保護,火星只能保留很少一部分大氣,這很不利於保存溫度,導致火星表面比較冷。

即便如此,火星的溫度也是除了地球之外最適宜的了。而且,火星還有很多方面和地球相似。地球自轉周期為23小時56分4秒,而火星的自轉周期為24小時39分35秒,十分接近;和地球一樣,火星也是巖石行星,雖然直徑6794公裡幾乎只有地球的一半,但它的總表面積和地球陸地表面積幾乎相等;地球自轉軸傾角為23°26′,火星為25°11′,因此火星也有和地球一樣分明的四季,只不過由於公轉周期為687天,火星的每一個季節也比地球長了將近一倍。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優勢,火星才成為了地球以外最受關注的行星,並且被稱為「小地球」。

不僅如此,根據科學家的研究,雖然今天的火星表面極其荒涼,環境極其惡劣,但是在三四十億年前,火星表面也曾經非常宜居,甚至比地球環境還好。那個時候火星不僅有完整的大氣層,也有江河湖海。因此,直到今天科學家們依然相信,火星當初具備一切孕育生命的條件。甚至支持有生源說的科學家認為,正是火星上的微生物通過隕石落在地球上,才創造了今天的地球生物圈。

相關焦點

  • 人類什麼時候能移民火星?網易新聞《一起去火星》科普來了
    《一起去火星》大型策劃除了專題、現場直播報導外,還有八大火星知識官現身科普火星知識、七大優質知識短視頻號視頻解說人類火星探索歷史和任務,網易科技將派出小編前往文昌發射現場,第一時間發回「天問一號」的報導。
  • 為什麼要去火星?火星移民能實現嗎?火星上有生命嗎?火星上能種土豆...
    快報科普 問「火星叔叔」 1.人類為什麼要探索火星,而不是別的行星? 火星叔叔:金星和火星是離地球最近的兩個行星,它倆一個在地球內側,一個在地球外側,往內飛就可以到金星,往外飛就可以到火星。但人類經過幾十次的金星探測後發現,金星的環境極為惡劣,不適合人類生存,也基本上不可能有生命。
  • 《火星任務》20年了 人類仍未登陸火星
    按照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計劃,人類登陸火星最樂觀也要到2030年以後才能實現,馬特·達蒙的《火星救援》設定的就是這一年前後。各位要不等到《火星救援》上映15周年時,檢驗一下勇敢的人類有沒有真的實現目標?
  • 人類可在火星上居住嗎?星際移民需要多久實現?中國智慧告訴你
    知識是學之不盡的好東西,太空是探索不完的新空間。人類的奧秘不單單是科學家的理論知識與幻想,想要真實了解就只有將理論變實際。「冷戰」在「太空戰場」這一方面是好的,雖然表面沒有戰火的硝煙,但是面對無盡的太空才是最大的敵人。當科學家將目標放在了火星上時,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人類可以在火星上居住嗎?星際移民需要多久實現?
  • 火星探測之中國「天問一號」:人類外星移民,也許並非遙不可及
    曾經我們眼中的地球是浩瀚的,等到真正接觸宇宙之後,才發覺地球是何其的渺小,就連人類也如同螻蟻一般。 而隨著人類進化、科技文明不斷進步,人類對於這個廣闊且神秘的宇宙,充滿了好奇,且一個個疑問層出不窮:黑洞裡面是什麼?為什麼宇宙似乎看不到邊界?還有沒有人類這樣的生命體存在呢?
  • 天體物理學的發展為人類指明方向——火星移民
    該火星車收集的數據,或許還有助於科學家弄清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以及火星過去和現在的可居性問題。該火星車還將對火星的氣候及地質情況進行評估,為人類探索任務做準備,同時也為人類移民火星做準備。火星每24.63小時自轉一圈,並在一條橢圓軌道上以25.2°的傾斜角繞太陽公轉,周期為687天,因而與地球一樣,有四季分明的氣候,冬季最低溫度為零下125℃,夏季最高22℃,平均氣溫零下63℃。這樣的自然狀態雖然仍不適合人居住,但與月球相比,可說有天壤之別。雖然目前在火星上還看不到液態水,但迄今探測發現的大量水流痕跡,至少說明火星上曾經有過滔滔大水,而且科學家們也發現火星兩極有大量的冰存在。
  • 「阿爾忒彌斯計劃」即將啟動,美國將重返月球,為火星移民作準備
    這個構想很早便被一些有識之士所提出,他們認為,在未來人類的文明必定發展至巔峰,屆時地球將也無法束縛得了他們的步伐。人類會憑藉高等的智慧和高超的科學技術,在各大行星上建立宜居家園,甚至成為太陽系的領導階層。這個構想能夠實現嗎?目前,我們能夠在各種科幻電影或者科學小說中看到了此種場景,說明人們已經有一種迫不及待搬遷至外星居住的心情了。
  • 月球和火星二選一,哪個星球更適合人類居住?對比實在太明顯
    在這樣的背景下,人們也十分好奇,這兩個星球究竟哪個才是人類未來將會成功進行移民的地方呢?大多數科學家認為,火星才是最佳選擇,而月球只適合作為一個中轉站,人類可以在月球上建立太空基地,為某些特殊研究打下基礎,而火星才是長遠的發展目標,因為這兩個星球之間的差異實在是太明顯了。
  • 一萬顆核彈炸火星,人類就能移民了?俄:全力阻止美國這一計劃
    無論是第一次世界大戰,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爭的導火索都是後起之秀和老牌霸主爭奪世界利益的分配權,在人口快速增長的時代,如果人類無法獲得更多的資源和生存空間,新的大國衝突將難以避免。現階段,除了南極大陸外,人類已經佔據了所有宜居地區,然而,數億平方千米的土地越來越難以承載快速發展的人類文明,地球已經被數十億人口壓得喘不過氣。
  • 人類為何處=不敢把火星土壤帶回地球?究竟是在怕什麼?
    上天可不只是中國人的夢想,上世紀蘇聯和美國也都把太空探索的第一站放在了月球上,主要還是因為月球離地面更近,而且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剛好當時的技術也能夠滿足他們的探月計劃,不過人類還是期望著可以去其他行星上走一走。
  • 人類對火星的熱情,為何在今年爆發?
    2020年對火星研究有什麼意義? 它們會成功嗎? 還有,為什麼是火星? 01 火星探測的「窗口期」 人類對地球以外其他星體的探索,目前主要是月球和火星。不過,探測火星的難度遠遠大於月球。 相比火星,月球距離地球足夠近,只有40萬公裡左右,只是地球周長的10倍;而且月球圍繞地球轉動,平均27天多一點繞地球一圈。 而火星距離地球最遠的時候有4億公裡,最近的時候也有5500多萬公裡,平均下來是月地距離的150倍。 更不用說火星和地球都繞太陽轉,兩者之間有複雜的位置關係和複雜的速度變化。
  • 火星上發現「大冰庫」,大約有500米厚,或加快人類移民腳步!
    我們從2020年地球發生了變化,不難看出地球出現自然災害的頻率越來越高,如果未來地球一旦不適合人類居住,人類又該何去何從呢?火星發現「冰庫」面對這樣的情況可以他們想方設法改變未來人類生活環境,於是他們把所有的目光都放在了研究金星、火星等等,研究火星的時候,發現它很有可能會成為人類的第二家園,目前科學家們正在想方設法移民到火星上,可是火星的環境和地球的環境大不相同,甚至都沒有發現任何微生物在火星上出現過。
  • 人口結構 火星移民 兩個截然不同的命運
    在中國企業界特別早期關注人口結構的人不多,攜程的梁建章算一個,諮詢界我是比較早的,從2015年的時候我就在知乎發起過一場討論,如果人類移民火星了,我們的產業結構,生存條件,消費習慣會發生什麼變化。接下來這篇文章,老代就針對不同時期的人口結構入手進行一次大膽推演,甚至推演到人類大規模移民火星之後,人口結構和產業機會將會帶來什麼變化。
  • 人類到底能不能移民火星?矽谷高富帥:2050年送100萬人登上火星
    人類到底能不能移民到火星?這個問題我們有請馬斯克來回答!馬斯克說:我終有一天會將人類帶往火星,移民火星不再是電影裡的場景,將會真實地發生。世界上的富豪很多,但馬斯克無疑是最具夢想的那個,當一些富豪們正在為明天的青菜賣多少錢而彼此燒錢爭奪的時候,馬斯克正在為人類的夢想而付之行動。在2009年的時候,馬斯克就說:在地球上當富豪並不是他真正的夢想,他的夢想是讓人類移民到其他的星球,並且這一過程需要足夠安全並且價格可以讓人承受。
  • 火星比金星遠,為何人類地外探索還要選擇火星?
    還不是因為金星的基礎分析結果,並不是適合人類,所以站在多重因素之下,人類都不願意前往金星,相比火星來說,到金星的成本可能還遠高於火星,所以這就是人類的「選擇之道」,捨近求遠,完全是屬於正常的情況。,必然是一個困難的事情,所以金星在如今都沒有成為人類的首選探測天體,雖然曾經有這樣傾向過,但是通過研究發現,這顆天體的價值達不到自己的預期,沒有氧氣,沒有水,更加不太可能有生命等等,直接將其首選的問題拋開了,這就是原因。
  • 人類在月球建成機器人基地的時候,才是把火星改造地球的開始
    火星與地球的相似點不少,因此,有人想把火星改造成地球了,成為人類第二個能生活繁衍的天體。(參見短文《火星大氣95%被二氧化碳佔據,卻可以冷到零下133度?為什麼?》
  • 未來地球逐步走向毀滅,人類被迫開展火星移民計劃
    一直以來,火星一直是科學家認為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因為近地星球中,火星與地球最為相似。太空移民一直是人類的夢想,火星是移民的最佳選擇之一。那麼你認為將來人類可能移民火星嗎?今天我們就來講一部與火星移民有關的電影,電影名字叫《紅色星球》。
  • 為什麼馬斯克想用1萬顆核彈炸火星?火星是人類唯一的希望啊
    所以生命的頑強超乎我們的想像,因此在火星的滷水湖中有倖存的生命,一點也不奇怪。  為什麼要說倖存的生命呢?  因為我們一直認為火星曾經誕生過生命,或許曾經也跟地球一樣繁榮,但隨後火星在一場災難中(失去磁場)失去了可以給它表面提供溫室效應的磁場,導致現在變得乾燥、寒冷。
  • 走近中國首次火星探測,百度帶來不一樣的火星直播
    為了讓大眾對火星探測和相關知識有更清晰的了解,百度與中國火星探測工程聯合打造「下一站,火星」科普系列直播,從6月11日開始,直到火星探測器成功進入太空,每周與大家見面。網友只需打開百度App搜索「火星」,即可進入直播。
  • 火星月球之後,下一站金星?
    「宇宙中有很多類太陽系,很多類太陽系中與金星大小相仿的行星數量比類地行星多。因此對金星生命的研究,也許意味著在廣袤宇宙中我們可能有更多的夥伴。」王阿蓮說。 事實上,人類對太陽系中行星的探測始於金星。自上世紀60年代起,蘇聯的「金星號」系列,美國的「先驅者金星號」系列等探測器先後造訪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