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片呼和平 《天道王》獵豺狼
作為一部熱血昂揚,展現愛國情懷的抗戰題材大片,《天道王》以東北抗日聯軍為史料,以中國抗日戰役中以少勝多最著名一次戰役——「烈士山戰役」為淵源,主要講述了抗戰時期,東北深山獵人奮起抗日救國,為掩護東北抗聯總部撤退,頑強狙擊日軍,譜寫驚天動地抗日史詩的故事。東北抗日聯軍「十二烈士小孤山阻擊戰」和「李炮營阻擊戰」的原型故事;平民視角的東北獵人抗日;強情節、超反轉的生死狙擊;獨特的東北風光人情以及鞏崢、陶紅、楊鈞丞、劉楚玄等眾多實力演員的精彩表演賦予了該片獨特的精彩魅力,尤為引人期待。
北京首映禮上,《天道王》片花首次對外曝光。片花中,白樺林海中的綺麗東北風光令人神往,抗聯勇士「讓子彈飛」的生死狙擊戰,壯懷激烈,引人入勝。獵人神槍狙擊、排山倒海的震撼炮擊、殊死搏殺的陣地激戰構成了爆燃激烈的戰爭場景,共同奏響了一曲白山黑水間,驚天地泣鬼神的抗戰史詩。對於這樣一部看點多多,有著特殊意義的抗戰大片,現場嘉賓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在中國抗擊疫情的當下,無數戰士奔走在抗疫一線。《天道王》這部電影,充滿了正能量和奮鬥進取的精神,弘揚了紅色主旋律。」「不忘初心,堅持使命,影視工作者應該多創作像《天道王》這樣弘揚主旋律和紅色文化的優秀作品。」著名聲樂教育家、歌唱家王淑英教授也表示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中國是反法西斯東方主戰場,是消滅法西斯的主要力量,「國泰民安,來之不易。我們後輩應該用鴻篇巨製的史書來詳加記載,代代相傳。銘記歷史、反對戰爭,堅定維護和平的信心。」
《天道王》製片人,陽光新視界總顧問白雪公主表示:「投拍《天道王》既是圓母親的心願,更是為了傳播和發揚中國紅色革命精神和傳統文化。在浮躁的物慾社會,她希望通過這部愛國抗戰影片引導下一代珍惜現在的和平生活,願人人都能活在有情有愛的世界裡。」
該片導演苑本立感慨,這是一部表達「幸福來之不易」的電影。《天道王》背後的奉獻和付出難以言說。「國家有難,匹夫有責。那個時期還沒有新冠病毒,現在全國都在狙擊新冠。電影裡,他們在阻擊外來侵略的敵人。這和我們今天阻擊新冠是一樣的。」苑本立特別介紹電影中史麻子的死是給中國人的一個交代,「十八個獵人,十二個烈士。那一刻,他們離我而去,何時相逢在青山之中。青山埋忠骨。電影《天道王》就是向全國觀眾展現這種舍小家、為大家的愛國精神。」
傳承紅色基因 弘揚抗聯精神
「小日本進了咱們的林子,就沒了咱們的好,咱不能讓外人欺負。咱們有槍的炮手不出山,還能讓大傢伙拿菜刀、扎槍和鬼子幹仗去?」「家都沒了,咱這兒可不能由著鬼子來鬧」……《天道王》裡李把頭短短幾句話,熱血激昂,熾熱的家國情懷溢於言表。
《天道王》以中國東北獵人加入抗日聯軍,與日軍展開慘烈戰鬥為故事主線。不願做亡國奴的獵人們,1937年在抗聯的感召下加入了抗聯舉起抗日救國大旗,成為主力,與日軍鬥智鬥勇。1938年日軍蓄謀大討伐,獵人出身的十二名戰士用生命全力阻擊敵人,為抗聯總部突圍和群眾轉移贏得寶貴時間。為了紀念抗聯戰士們,2015年國家公布抗日英雄名錄,抗聯十二烈士名列第一位。「烈士山戰役」也成為中國抗日戰役中以少勝多最著名一次戰役。可以說,東北抗聯精神是東北抗聯將士用血、肉、魂譜寫在白山黑土間頑強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這一宏大歷史上可歌可泣的主旋律,充滿了愛國主義正能量。
抗聯將士艱苦抗戰,奮勇阻擊日軍侵略,對抗⽇救國做出了重大犧牲和不可磨滅的貢獻。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天道王》傳承紅色基因,緬懷革命先烈,弘揚了「不屈不撓、英勇無畏、誓死抗戰」的抗聯精神,體現出濃烈鮮明的愛國精神和家國情懷,呼籲人們愛好和平,珍惜幸福生活,尤其對青少年「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無疑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和歷史啟示。
《天道王》由緣世達國際影視文化傳媒(北京)公司、奇雪文化投影城有限公司聯合出品,苑本立執導,鞏崢、陶紅、楊鈞丞、劉楚玄主演,10月15日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