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了吳鉤真可恨,哪堪壯志東流!登臨絕頂尚無羞。辭猶為景賦,獨忘眾生憂。憑弔劉郎皆妄語,劉郎笑爾千秋:求田問舍敢言愁?使吾升百尺,爾可臥低樓。 ——臨江仙 登樓懷劉備
前言
喜歡歷史的朋友一定對三國這段歷史非常的熟悉,而且小說《三國演義》也已經問世幾百年了,天下分為魏蜀吳,三方勢力都想實現統一。
就在那時候三國中有的一位很著名的隱士說出了一段話,這個人就是著名的水鏡先生,當時劉備還在荊州的時候遇見了這個水鏡先生,他告訴劉備一句話:「臥龍鳳雛,得其一者便可安天下!」
劉備非常相信水鏡先生所說的話,所以他也通過自己的努力,把諸葛亮和龐統都招致了自己的麾下,但是只要對三國的解這段歷史稍有了解的朋友都知道,最後劉備依然麼能成功。
01後半句才是關鍵所在
大家熟知的只有關於臥龍和鳳雛的前半句的內容,實際上這句話沒說全面,所有的玄機都藏在了後面這裡面。意思是還有子初、孝直,這兩個人要是死掉了,那麼漢室也很難再復興了。總結一下就是劉備想要取得最後的勝利,一定要集齊這4個人。
如此看來並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事實上也正如水鏡先生所說,這4個人曾經都幫助過劉備,也為劉備這一邊出謀劃策取得了不小的成績,可是天不遂人願最終這幾個人沒有能夠幫助劉備將漢室復興。
02諸葛亮定下最初的戰略構想
三顧茅廬的故事,大家都已經聽了很多遍了,劉備用自己的誠心打動了諸葛亮,邀請到諸葛亮的加盟之後,諸葛亮很快就幫他制定了一個長期的戰略決策。
具體的內容就是讓劉備以荊州為他的根據地,根據當時三分天下的情況伺機而動,劉備對諸葛亮的這個戰略部署深信不疑,可以說之後蜀國的行動都是以諸葛亮最初的戰略部署為根本,但事實證明最開始諸葛亮的這個決策就不是非常正確的。
03龐統早逝蜀國受到重創
龐統的謀略一點都不比諸葛亮差,但是出於對顏值的考量,劉備一直都對他很淡然。這一點諸葛亮深知,所以總是勸主公多重用龐統,很快劉備就發現了龐統的才華,從此龐統得到了重用,但是很不幸的是龐統在一次戰役中中箭身亡,那一年龐統36歲。
沒有了龐統,劉備受到了重創,這也是最後沒有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04多方面原因導致未能成績就霸業
相比諸葛亮以及龐統的眾所周知外,劉備還有一員重要的大將就是法正。法正可以說是劉備最信任的一位謀士,在他的策劃下劉備輕而易舉的就得到了益州和漢中,而且這個人特別擅長於奇謀,但不幸的是,就在收復漢中不久法政就病死了。
但是上天還是待劉備不薄的,一連失去了兩個重要的謀臣後,正當劉備為此非常頭疼惆悵的時候,劉巴出現了。當時劉備進入蜀地之後,財政遇到了問題,正是這個劉巴幫助劉備解決了這個問題,也是在他的幫助下,劉備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完成了對屬地的掌控。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能臣在幫助劉備解決了很多問題之後,沒有得到公正的待遇反而在一再被劉備打壓,最後因為自己的抱負不能夠施展而早早的去世了。
綜述:
正如水鏡先生所說劉備只有得到這4個人,才能夠使得漢室復興,但是事與願違註定了漢室難興。也有人覺得是劉備運氣不好才沒有得到最後的勝利,不過有些事是早就註定的,也不必太過在意。
【參考資料】《三國志》【圖片來源網絡】【文案編輯】目海志桃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