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最具話題性與爭議性的遊戲作品,若《死亡擱淺》能夠排第二,那沒有另一款遊戲敢排第一。
在《死亡擱淺》尚未上市時,就曾引起了空前熱烈的討論,遊戲媒體對其評價也是眾說紛紜,有媒體表示這款遊戲當中的世界太過恐怖,拿起手柄的一剎那就有了想要放下的衝動,甚至還有其他媒體在為遊戲打分時由於對遊戲的內容不明所以而選擇拒絕評分,一時間讓《死亡擱淺》這款遊戲在玩家的印象中變得神乎其神,而值得一提的是,給出這種評價的大多是來自歐美地區的媒體。
早在遊戲剛剛發布的時期,《死亡擱淺》的製作人小島秀夫就曾表示這款遊戲註定不會讓所有玩家喜歡,遊戲即便是取得褒貶不一的評價也完全在預料當中。小島秀夫及其合作的明星對《死亡擱淺》讚不絕口,幾乎是將其與「天才之作」相提並論。
起初小島對外表示遊戲的核心玩法是「送快遞」,使得玩家一開始都基本不相信,以為這只不過是小島秀夫在開玩笑賣關子,其更深層次的地方必定還存在更多驚喜,而當玩家實際玩到遊戲之後卻發現原來這真的只是一款送快遞的遊戲,且遊戲當中的劇情也是不明所以,玩家在一個人人閉門不出躲難的世界當中當一個快遞員,跟拯救又有啥關係?直到疫情開始席捲全球…
感性的遊戲,對上電波才會讚不絕口
《死亡擱淺》的故事背景設定在完全架空的美國近未來,由於名為「死亡擱淺」的天災降臨,人類時刻被包攏在看不見的威脅當中,地球表面已經不再適合人類生存,因此人們被迫搬進了地表之下完全封閉的避難所當中,但避難所中沒有完善的物資儲備,且科技也未能發達到可以通過粒子傳輸運送物資,因此需要有人擔任起在各個避難所進行物流運輸的工作,以維持人類文明的生存。而玩家在遊戲中所操作的主角就是負責這一工作的一員,只不過由於是主角的緣故,平時除去常規的運輸工作之外也身負許多其他涉及復興國家的工作。
簡單來說,《死亡擱淺》就是一款災難背景下的「快遞模擬器」,如何從A點安全快速地前進到B點便是遊戲當中的核心玩法,而至於劇情與戰鬥部分則只不過是建立在這一設定上的添頭,玩家的運輸進度會推動劇情發展,而劇情本身與「送快遞」這一核心玩法關聯並不算大。
小島秀夫想要在遊戲中向玩家傳達的深意有很多,包括對於當下人類的生活態度、生活習慣的探討、有關生命與人類情感的哲學思考等等,若是抱著圖一樂的心態去體驗這款遊戲,則基本不會從遊戲當中獲得太多的樂趣。
坦白來說,我認為《死亡擱淺》也並不是一款非常好玩的遊戲,它更多希望玩家能夠體會到在那種氛圍下的感覺,而這種感覺又是一個非常抽象的存在。
通俗來說,《死亡擱淺》需要玩家能夠與小島秀夫的思路對得上電波,若是能夠理解其中的深意則必定會對遊戲本身和小島本人的想法讚不絕口,而倘若沒有這份意識,則《死亡擱淺》真的只是一款「快遞模擬器」。
按著這個思路走下去,《死亡擱淺》可謂是一款相當感性的遊戲作品,而「感性」對於歐美人來說幾乎是不存在的概念,往往是東方人比較看重情感,而這或許也是諸多亞洲玩家能夠接受《死亡擱淺》,但歐美玩家卻完全不能理解《死亡擱淺》的原因所在。
「預言成真」
新冠病毒在全球範圍內爆發之後,所有人都被動地待在家中閉門不出,所有街道與公眾場所人煙寥寥。
而窩在家中的玩家們面對此情此景在所難免的將其與一些後啟示錄遊戲當中的世界作比較,有的人表示好似《全境封鎖》(因為真的「全境封鎖」了),有的人說如同《最後生還者》,但其實要說最能夠完美描述當下形勢的作品,毫無疑問的是《死亡擱淺》。
在國內完全戒嚴的狀態下,對於歐美地區的人們來說疫情只不過是手機中的一條新聞而已,即便是病毒開始在歐美地區爆發之時,仍然有許多人沒有意識到危機的來臨,或許他們還在想著這個周末到哪個朋友的家中開派對。
街上的設施開始停業,人們被迫關在家中,由於物資的不足有時需要委託快遞員代跑腿,而這一切都與《死亡擱淺》當中的情景不謀而合。
或許正是由於《死亡擱淺》的故事真正地發生在了現實世界當中,因而使得玩家們紛紛開始重新審視這款遊戲,而小島秀夫在遊戲當中一個接一個的設計就好似預言般一個接一個的實現,當鮮明得不能再鮮明的例子被擺在眼前時,無論《死亡擱淺》的劇情設計得多麼隱晦,仿佛一瞬間化作小孩子能朗朗上口的童謠,他不再只是一個虛構的故事,而是人們當下正在經歷的現實生活。
小島秀夫好似什麼都算到了一般,即便是無神論者的內心多少也都有些動搖,但實際上這並不是小島秀夫初次用遊戲影射了現實,同樣的事情他已經在《合金裝備》當中呈現過許多次。
結語
也正是由於《死亡擱淺》當中的故事走進了現實,許多人海外人士不由得將目光轉向了國內,相較於其他國家,我們處境良好,不畏艱難努力工作的「山姆(《死亡擱淺》主角)」大有人在,他們同樣頂著看不見的威脅為人們送去便利與溫暖,無論是晴天還是雨雪也不會減慢他們準時送達的步伐,他們無疑是與山姆一樣的勇士,但與遊戲不同的是,他們永遠是在孤軍奮戰,現實世界的送貨路上可沒有其他人放在某處的物資和充電樁,對著遠處呼喊一聲也只會被其他人當神經病看待。
登上《時代》雜誌首頁的國人外賣小哥,其精神值得讚揚。
就是因為身在家中生活不便,人們才對網際網路所提供的功能愈發地依賴,我們的生活固然是舒適了,但卻根本不會體會到快遞/外賣小哥的艱辛。
因此我在這裡建議大家,在我們享受這些快遞/外賣小哥為我們提供的便利時,請至少向他們說一句「謝謝」,就像《死亡擱淺》中的「點讚」一樣,它雖不是什麼實質性的獎賞,但這無疑是對於他們工作的一種肯定與鼓勵,在處境相對險峻的當下,或許這對於他們來說比金錢更加重要。